相信大家都聽過996:早九晚九,周六還上班。這種現象在互聯網公司很常見,逐漸演變成一種加班文化,以至於不在公司加班幾個小時,反而顯得格格不入。
但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加班,畢竟說好的8小時,變成12小時,多出的4小時也沒給我加班費,憑什麼要免費加班?
我賣了8小時
並不意味著要24小時在線
偶然在網上看到一組對話,大致意思是一個實習生休息天沒有及時回復信息,被頂頭上司批評,然後憤然懟回去,很多人都為這個實習生叫好。
一般來說,公司有急事需要加班,誰都能理解。但無法理解的是這種強制性、理所當然的要求,拿著8小時的薪水幹著24小時的活兒,而且一旦提出質疑,就拿「全公司都在等你」「耽誤了公司業務」這類的大帽子壓人,殊不知現在的年輕人真的不吃這一套了。
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雖然說的上班8小時,但其實加上通勤、午休和各類雜事,一天花在上班的時間絕對超過了12個小時,這也是為什麼現代職場人,下班時間不願意回微信的原因。畢竟誰想自己的生活全被工作填滿呢?有什麼天大的事情不能等到明天上班的時間說呢?如果真的那麼急,上班的時間為什麼不提前說呢?
給了8小時薪水,就只買了人家8小時時間,如果要加班,得提前問問人家同不同意。職場上,雇主和員工從來都是平等的,別畫大餅充饑,90後以後的職場人真的不喝這碗雞湯了。
我工作效率高
為什麼要加班?
小A從來不加班。早九晚6,踩點準準的,堪比一個打卡器。後來老板找她談話,意思是要和大家一起加班,增加團隊凝聚力,她每天這樣早早走,對團隊發展不好。
小A一句話就把上司懟回去了:我工作系效率高,為什麼要加班?
所以加班到底在加什麼?如果在上班時間內就把工作做完了,那加班的時間要做什麼?
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曾經說自己在打工的時候,經常工作超過12個小時。他說自己在工作的時候從來「不設邊界」,即使不是他的工作內容,他也會積極參與討論,讓自己獲得成長;另外他會幫同事的忙,只要他知道他會,他都會積極幫助別人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他也能把所學重溫一遍。
如果是這樣的加班,相信只要希望能在職場上有成長的人,都不會拒絕。但現實情況是,加班只是在等待耗時間。
有一個新媒體小姑娘和我吐槽自己的工作內容:等待和確認。
明明大家都是9點上班,但她每天正式開始工作是大家下班後,編輯寫完稿子了,才輪到她排版。排完版之後,發給主編預覽,主編回復很佛系,經常隔兩個小時才會回復。
於是她經常加班,經常凌晨才回家,經常熬夜,經常心情不好。
這樣的加班有意義嗎?明明是幾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任務,卻把上班時間無限期拉長,把完成工作的時間交給別人,而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工作方法問題。
而恰恰大多數人加班的原因,就是工作效率不高;或者溝通能力欠缺,互相扯皮,導致一個小時能搞定的任務,半天都沒有解決辦法。
我是來工作,
不是來演宮鬥戲
職場辦公室政治,大多數人繞不過去。一位跨國公司亞太區前輩曾經和我這麼感慨過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記住一條,你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演戲的。
近幾年,宮鬥戲越來越火,而且特別喜歡把後宮生存哲學應用到職場上,仿佛每天上班不爭個你死我活,就在公司呆不下去了。但無數事實證明,能讓你笑到最後的只有實力,即使再硬再鐵的職場關係,在實力面前,也得讓步。
當然,職場人際關係也是職場人的一門必修課。總結一位網友說的話,處理職場關係真的沒必要那麼處心積慮:
工作上,該提意見提意見,該據理力爭就努力爭取,爭取不到就接受最後的結果執行;私下里平時給大家水果零食帶一份,雖然大家都心知肚明這是什麼意思,但該給你方便的時候,就不會不給你方便。
所以說,有時候「恰到好處」比「處心積慮」實用多了。不必聽信那些要下班和同事一起嘮嗑,加深感情;下班要和同事一起吃飯,培養革命友情……把時間留給自己,休息好投入到新一天的工作,不比那些職場八卦有意義嗎?
別加班,好好經營加班外的時間,第二天才能更開心地工作。
由智聯招聘聯合北京大學社會調查研究中心共同發起的「2018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於7月31日正式啟動!企業報名和大眾提名入口見下方活動詳情,報名時間:7月31日-8月31日。
1、企業報名: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即報名,報名完成即可獲取定制專屬頁面,記錄歷年參選歷程,見證自我成長。
2、大眾打分:點擊下方「職Q」小程序,查看企業實時排名,參與評價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