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
上面藍色字免費訂閱本帳號!
作者 | 庾里| 來源:老板手記 laobanshouji
周末,雨本創始人及CEO張勃在「墨門大學」CEO交流會上分享了其花藝創業的經歷。她感慨道:「創業就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是創業,讓她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相信她的創業經驗對於創業者和初創團隊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張勃簡介:
雨本創始人及CEO,曾供職於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和前沿科技媒體雷鋒網,國內科技社區早期發起人,科技策展專家。
曾參與Italk沙龍、IC咖啡等早期互聯網產業品牌機構的規劃和經營,科技媒體從業期間組織經營了首屆CCF-GAIR、硬創公開課、中歐創未來、夢創中歐、上財創新科技大賽等專業品牌活動,多次參與政府創新科技項目的規劃和咨詢,現擔任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和機構的品牌顧問以及產業發展策略顧問。
初期的探索
張勃說她以前過著小資的生活,因為有了創業,組建了團隊,才開始對生活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因為一直覺得花藝會是生活中非常有亮點的事情,加上當時上海政府對創業支持,於是張勃在上海投了個花藝的項目,並基於興趣,做了一家花藝的店。
「當時我還不知道我做的事情在行業會起到什麼價值,但是給別人創造了價值,服務了別人。」
這家店剛出來就很順利地拿到了校友一千萬的融資,而且投資方還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工作場地。
跟花藝打交道,擁有好的資源,有吳曉波、秦朔等大咖的站台……這些,讓張勃團隊從內心就感覺自己是一只高大上的團隊。
一些上海非常難做的財經類峰會的鮮花定制都交給他們去做,在這種形勢下,團隊很快就擴到了20個人。
但很快,張勃的團隊就發現了問題:她們感覺什麼都能做。
這是創業的忌諱——創業者把自己看得太高了。雖然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還是要吃虧的。
創業定位要清晰
當時,張勃的花藝業既有線上官網,又有APP客戶端,還有B端的定制服務。上海很多銀行、機構都開始找她們做花藝禮品定制。
這個時候,她們發現產能顧不上了,而且花藝本身毀損率很高,難以回收利用。
創業多年的人說到:創業必須思考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在早期,張勃公司的定位並不是很清晰,員工覺得「公司很動蕩,老板很不靠譜」,而且上司之間也出現了一些矛盾,這導致員工相繼離職。
張勃說:攬下太多的項目,這跟我們沒有搞清楚做什麼不做什麼有關,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重是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個先後順序就是創業核心任務的聚焦點,一定要搞清楚。
這給張勃團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一個每天工作20個小時、無暇顧及家庭的合作夥伴更是情緒面臨崩潰。
張勃把她每天拉到酒館,跟她說:其實這個事也沒什麼,重要的是我們收獲了對花藝的理解,看到了希望,也堅定了對彼此價值的認可。
一個創業者內心的承載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問問自己夠不夠堅定?
當所有人都說no的時候,你到底能說no還是yes?如果你選擇yes,那你這個yes的方向該往哪兒走?
這些都是創業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不會做減法的公司做不大
凡是出來創業的人,一般會有堅強的意志,和大量的資源,而且會在創業中不斷的累積。
「資源多了,有時候是個麻煩事……當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做的時候,應該管住自己的心魔,學會做減法。」
因為不懂得沒有做減法,初期就燒掉了幾百萬,這個時候張勃就跟大家說:一定要賺錢。
但做商務帶來了不少壓力,加上前期銷售沒做好,團隊對這個項目開始信心不足,於是有人退出團隊。
易損品一定要有高頻需求,不然扛不住損毀率。
面臨瓶頸的團隊開始往供應鏈方向思考,她們在國內各地找尋供應商,力求從中降低成本。
張勃的合作夥伴為了更加了解花的供應鏈,找了很多農校的專家,了解到其實不少農校里也有花朵的供應。
為了尋找花藝的價值和資源,張勃的合作夥伴親自去學插花,在短短半年內就成了一個很不錯的花藝師,參加了很多大賽。她的以身作則和堅持影響了團隊。
她說:「創業中,我們永遠看到的是山的這一面,爬過去後,可能會傷痕累累,但我們看到了山的另一邊。」
張勃對這位合作夥伴誇讚不已,也足以見得一個靠譜的合作夥伴的重要性。
在做減法、降低成本上,張勃裁掉了一部分員工,工作場地也換成小場地。
由於之前和機構的合作中,從談業務到簽合同的有長達幾個月的周期。於是張勃團隊也砍掉了一些這樣的業務。
在客戶服務方面,張勃建立了一個咨詢團隊,在商業、經營、供應鏈給客戶做咨詢方案,整個過程每一步都要花錢,也特別累。
張勃團隊在收縮客戶方面也做了減法,排除掉了很多不能帶來現金流的客戶,這樣一來,任務就輕鬆多了。
因此可以抽身去加載花藝、花匠人的培訓,以及尋求和shopping mall的合作。
另外,線下花店的擴張效率不是很高,但會在關鍵地區布點。
當銷售體系、產品體系搭建起來後,整個成本也就控制住了,並開始轉向盈利。
可見,初創團隊的業務線在精不在多,這樣你才有更多的注意力去聚焦在核心業務上,把事情做好。
搭建人才培養體系
通過一系列的改革,張勃團隊把有關花藝的媒體和社群都做起來。並高薪聘請了做數據和電商的經營人員,但還是在經營方面栽了跟頭,三個月後,又砸了100多萬進去。
後來,張勃團隊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先是去找數據經營方面的合夥人,同時去培養新人,去真正認識經營方面該怎麼做。
張勃說:「這不是傳統的賣花的事情……我們想做的是文創的項目,挖掘花藝所傳承的美好的文化,並不單純是要賣多少花。這也是公司的定位。」
這個定位,影響著張勃團隊對於人才培養的理念,。
比如之前招店長的時候,張勃團隊認為,要跟花相關的,或跟農業相關專業的人去做才可以。但後來發現,這並不是最重要的。
具有親和力、同理心,能把產品理念講清楚,又能夠微妙地觀察到客戶需求的人做店長更合適。
因為這並不是傳統花店,傳統花店的店長有時候講不了太多文化的東西。
他們建立花藝匠人的團隊,讓更多的花藝師秀出自己的style,這樣就不會只局限於收費高昂的某一高端花藝師來設計。
在增加用戶黏度方面,她們會記錄用戶的紀念日,在攀談中收集和積累信息。不管客戶買的是10塊錢的花,還是幾十塊錢的花,都會問對方買花的想法。
這些小小的舉動,成本很低,卻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客戶的回頭率。
她們還培養了一批很不錯的志願者,讓志願者們輪流做店長,並結合本身的項目咨詢,並且注重社群經營。
就這樣,把人才體系給搭建起來了。
經歷就是一種累積
張勃現在在做產品服務類的項目,她說:「創業要自己先跳到海里去,學會遊泳,然後才可能去指導創新創業類的東西。」
而花藝創業的經歷讓她收獲非常多的創業經驗和優秀的團隊,為她後續的創業項目帶來許多啟發。
她說:「創業就是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不管你是草根還是富家子弟,都得一關一關地扛,一刀一刀地挨,把累積的過程完成。」
相信她的創業經歷給其他的創業團隊帶來一定的啟發。
圖片來源: 特邀攝影師張青
素材來源:墨門私享會
轉載聲明:轉載附帶作者 、公眾號昵稱 :老板手記 ID(laobanshouji)
商務合作請加 QQ:3506614436
• 馬雲:我為什麼要用 2000 萬美金,報答一個外國人的知遇之恩?
1000萬老板喜歡的公眾號推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