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焱公子(ID:Yangongzi2015)
Verizon,美國最大電信經營商,在美國的地位類似於中國移動在中國。
最近Verizon傳出裁員44000人的消息。裁減波及總員工的30%以上,主要針對「長期員工」,即那些為公司效力了多年的中年人。
事件引發廣泛討論。有網友說,「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有娃有房貸的中年人」,這句紮心調侃的背後,是中年人為保一份工作如履薄冰的心態。
但現在看來,似乎並沒有什麼用。因為,該裁還是會被裁。
為什麼每次裁員中年人都是「主要受害者」?
總結下來,不外乎老員工天然身負「四宗罪」。
第一宗,貴。
入職多年,待遇比最初翻了幾番。裁你一個等於裁幾個新員工,還只用得罪你一人,為什麼不裁?
第二宗,懶。
老員工與公司,多少有點兒像七年之癢的夫妻。激情早褪去了,體力耐力爆發力也跟不上了,嫌棄你不很正常嗎?
第三宗,油。
混跡多年,各種流程門兒清,既能優雅地推卸責任,又能鑽制度空子。這樣的資深老油條,誰還想留著你過年?
第四宗,慫。
裁員如果鬧翻了,中年人有家有口,興許還指望著賠償金,大概率是不敢怎樣的。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愣頭青,可就不好說了。
此次Verizon 公司執行裁員舉措的新任CEO衛翰思(Hans Vestberg)先生,在入職 Verizon 之前,曾是愛立信公司的前任總裁。他在前東家期間,就多次做過完全一樣的裁員舉措。
1
接納變化:
別只顧低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
朋友老周是一個4歲孩子的父親,他分享過一段陪孩子上早教的經歷。
遊戲開始,分成四組的家長全部聚攏,面朝里圍成圈,老師往圈內不斷放海洋球。
家長們身體緊貼,雙手同時往中間伸。所有人動作整齊規範,像事先培訓過一樣。最後一個球也沒漏出圈外,挑戰成功。
老師笑著說,家長們都很「標準」啊,來看看孩子們會怎麼做。
接下來的四組小孩,每組都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解決方案:背靠背圍成圈,仰躺彼此雙腿相連,側躺頭腳相連圍成圈,俯臥拉手圍成圈。
那一刻,老周突然湧起一種擔憂,「好怕自己教不好兒子啊。」
「我明白世界是多元的,但眼中好像漸漸只看得見單一的答案。」
「每天走一樣的路線,每周吃一樣的快餐,工作挑自己擅長的部分,晚上娛樂能想到的就是喝酒K歌……」
「不願多想其他答案,因為這樣最直接、快捷、不費腦,最符合經濟學原理,但也導致我的思維僵化,安處舒適區。」
老周的這段話,可能暴露了很多人生活的真相:你活著,很可能僅僅是為了活著本身,或許早已喪失好奇心,對事物提不起興趣。
當別人每天吸收能量,探索不同答案時,你只是日復一日地復制著昨天的生活。「死於二十五,埋於七十五」,就成了很多人的狀態。
電影《這個殺手不太冷》中有句經典台詞:你正在長大,而我,只是在變老。
變老,從來不是生理概念。身體機能衰退、容顏凋謝僅是外在,停止接納不斷變化的世界,才是變老的開始。
沒有人喜歡和暮氣沉沉的人交往,企業更不喜歡停滯不前、創新缺乏的員工。
參與創建英特爾公司的前CEO安迪·葛洛夫曾說,創新是唯一出路,淘汰舊的自己,否則競爭將淘汰我們。
若想經久不衰,切勿經久不變。思維僵化、故步自封,只會使路越來越窄,最終無路可走。
所以,不如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多地接觸工作以外的世界,坦然接納日新月異的變化。
2
死磕目標:
知道要做什麼,才能做成什麼
初入職場,你的職業目標是什麼?擁有強大的人脈?賺更多的錢?迅速晉升管理崗?
我的學姐覃婷在入職時說,她的理想,是在40歲後掌控生活工作自由。
當時她只有22歲,是應屆就進公司的新人。一起北漂的這些年,我清楚看到她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目標的。
她從不參與無效社交,也不站隊,因為這「除了浪費時間、製造矛盾外,別無他用」;她從不抱怨,總是自發接受更多挑戰,因為這能「快速追上老人,並讓自己脫穎而出。」
入職第三年,她便做上部門經理,之後,一路晉升總監、大區總監、副總。
在她38歲時,公司戰略目標調整,做出裁員20%的決定。被裁員工可獲得N+4個月收入的遣散費(N為工作年限)。
婷姐並不屬於那20%,但她當機立斷,舉手領錢走人。很多獵頭主動接洽,推薦優渥新去處,她逐一婉拒。
「選擇離開,是上升空間小,可能會打亂我當初定的40歲計劃。現在我只想停一停,緩一緩。上半程,已經提前做到目標;下半程,我想換個節奏享受人生。」
之後,她做了自由職業者,雖然不坐班,但仍然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心理學上有洛克定律: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得制定一個奮鬥目標,同時更重要的,是制定實施目標的步驟。
有專一目標,才有專注行動。婷姐16年職場路,所有決策與行動,從未偏離初心。每走一步,她都向著當初的目標靠近。
美國無線電公司前董事長薩洛夫將軍,曾對學生時代的羅斯福總統說過:「年輕人,世上從沒有一種工作叫‘隨便’,成功的道路都是由目標鋪成的。」
明確目標,踏實踐行,不懼未來,是一個中年人能優雅離開公司的重要原因。
3
持續成長:
99%的溫水煮蛙,源於自我放棄學習
作家馮唐的一篇文章,讓「中年油膩男」的概念火了起來。
他在文章里寫到:「三十不學藝,真老爺們兒,四十歲之後不必讀書。」
在我的少年時代,這是第一次有個男人讓我體會到了濃重的中年油膩感。
什麼特質讓中年男人顯得格外油膩?
大肚腩?腰帶掛鑰匙?後視鏡掛佛珠?愛談酒文化茶文化?不,這些只是外在。
沒文化、不學習、言語粗鄙,才是一個中年人招人厭煩的根本原因。
我曾採訪過一個82歲的老太太太,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是,小夥子,咱們加個微信吧。採訪過程里,老太太太表情生動、思路清晰、表達流暢,讓我一度難以相信她是已過80高齡的老人。
她兒子告訴我,老太太太平時在家會自己淘寶和美團。
55歲退休後,她就開始自學英文、小提琴,74歲跟隨夕陽紅藝術團出國進行小提琴演出,能跟外國人用英語流利對話。
不斷嘗試新鮮事物,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力,是老太太太看起來格外年輕的最大原因。
同樣,持續的學習力從來都是企業最看重的核心技能之一。
我曾經的下屬大胡,如今是某知名公司的技術總監。從前他每天再累,也會堅持學習,除了精通技術之外,還會去了解產品、經營等等。
他說,他一直記著師父說過的,「學歷代表過去,能力代表現在,學習力代表未來。」
多年職場生涯,我看到過太多卓越的同事,遊刃有餘地在各部門與職能間跨越。第一時間就能把握住機會攀上晉級天梯,他們靠的是不斷學習。
持續的學習力,能讓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擁有隨時可以離開的底氣。
成年人的世界里,從來沒有容易二字。
倘若「黑天鵝」襲來,願我們每個人都能不驚不慌,體面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