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銷中外百餘本,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的名片上,印著這樣一句話。或許你還沒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是你一定讀過《追憶似水年華》、《包法利夫人》、《紅與黑》,這些書的譯者,就是許淵沖。
早在1996年,許淵沖就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他所翻譯的《中國古詩詞三百首》,當時被諾貝爾文學獎評論為「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的樣本」。但最終,老先生遺憾止步提名。
18年後,許淵沖終於拿下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他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亞洲人。獲獎時,他已經93歲。
有記者問許老先生:你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他說:沒什麼秘訣,就是堅持,不敢懈怠,一直努力!
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定律,叫做 「一萬小時定律」。他的觀點是:一個人,要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只需要一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周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這就是一萬小時定律。
按照這個定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專家。我對這條定律深信不疑,因為我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某作家S先生,在博客時代我們就認識。坦率講,S先生在寫作方面,天資平平。網路上比他有才華的寫作者多的去了。但是大多數寫著寫著就沒了。
S先生卻一直不溫不火地堅持著,直到現在,他已經聚攏了上千萬粉絲,成為知名度頗高的網路意見領袖。
按理說,寫作是需要天賦的,並不是每個人堅持就可以成為作家。但S先生卻做到了以勤補拙。
每個人都想成功,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堅持!大多數人別說堅持寫作,你讓他堅持吃十天西瓜,他都做不到。
1996年,許淵沖老先生在落選諾貝爾文學獎後,依舊沒有放棄。數十年如一日筆耕不輟,依舊奮鬥在翻譯第一線。如今90多歲高齡的他仍然堅持熬夜,每天都要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所以他值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也擔得起詩譯英法唯一人的豪言壯語。
今年,許淵沖接受了紀錄片《我的時代和我》的採訪,成為節目第三集的主人公。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近距離觀察一個著名翻譯家日常。
那期節目里,我看到了許淵沖先生的日常生活。看書,查資料,做筆記。他的生活和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並無二致,一樣的繁忙,一樣的枯燥。唯一的區別就是他能一坐幾十年,而我們大多數人,卻耐不住這份枯燥。
在紀錄片中,許淵沖告訴大家,自己的目標是在有生之年翻譯完《莎士比亞全集》,他每天只翻譯一頁紙,上午在紙上翻譯出來,下午再把它們敲進電腦里。
他打字速度很慢,一是因為對電腦不熟練,二是因為年紀大眼花,要用放大鏡才能看清,雖然他的工作效率很低,但架不住他日復一日地堅持。
許淵沖每天晚飯後,都要外出騎自行車鍛煉身體。因為翻譯是一份力氣活,有好身體才能持續。有一次,他騎車摔了跤,翻譯被迫中止。他躺在病床上,不斷地自責:要是不走那條路就好了,耽誤的時間太可惜啦!
許淵沖說:生命並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記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過的每一天,都值得記憶。
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完成不了的目標。只要你肯認真堅持,那些堅持過的歲月,努力過的汗水,一定不會辜負你。
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每個人的氣質里,都藏著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在許淵沖先生的書里,在他的言談舉止中,流淌出來的氣質就是從容、堅守、有力量。
在《追憶逝水年華》一書的序言里,楊振寧為許淵沖寫下了這樣的話:我發現他對什麼事都像以前一樣沖勁十足——如果不是更足的話,就和60年前我們在一起讀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差不多。
鮐背之年,依舊堅守在工作一線,依舊能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他把堅持變成習慣,他把勤奮變成日常。他幾乎把日子過成了一條永不停歇的流水線。
一台機器,在不停歇的運動中,能夠生產出品質如一的商品;一個人,會在日復一日的堅持中,形成氣質,收獲成功。
有文化涵養的人,值得我們去傾聽和品位。因為他的故事里總能流淌出生活的經驗,生命的寓言。就像有涵養的水一樣,總是可以於平淡之中,讓人品出一絲不同的味道,總是可以在不經意間,給人以滋潤和養分。
因為品質契合,所以同樣歷經多年沉淀、富含東方涵養的涵養泉,成為了《我的時代和我》特別採訪指定用水。涵養泉甄選蘊含東方底蘊的名山,既是優質天然礦泉水,也富含了東方文化的涵養。認準品味內涵,彰顯文化自信。
它歷經地底巖層數十年溶濾,富含偏矽酸等天然礦物質及珍稀微量元素;只選取選偏矽酸含量>30mg/L的優質天然水源,口感極軟,水質硬度低於75mg/L口感順滑,甘醇清冽。
有人愛慕顏值,有人迷戀財富,但是,到了晚年,最重要的卻是涵養。有涵養的人才會受人尊敬,值得交往,並流露出迷人的生命之光。
涵養是一種不可描述,但可感知的東西。有時候,涵養是一句話,有時候,涵養是一個眼神,有時候,涵養也是一個選擇。
掃描下方二維碼,做一個簡單的選擇測試,一秒鐘測出你擁有哪種涵養特質!我的是「寬以待人」,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測試結果,多重涵養好禮等你拿。
想感受東方涵養的浸潤?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立刻享受涵養泉。
往期回顧
張先生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