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圈是一個很神奇的地方。
可以發自拍,可以曬美食,可以秀恩愛,還可以打卡旅行目的地。大多數的人都可以在朋友圈過著幸福而美好的生活,扮演著有趣又有愛的角色。
但是如果你有留意過,就會發現還有一小部分人,你是無法通過朋友圈判斷他們的生活和角色的。因為他們從不發朋友圈的。
據我觀察,不發朋友圈的人群有很多種,其中之一就是,他們拿著很高的薪水,是職場上的精英,有足夠讓人羨慕的資本。
但他們就是從不發朋友圈。
02
我有一個朋友,名校畢業,加上自身也很努力,才幾年的時間,他就做到了公司某區域的中高層管理了,能夠代表公司獨當一面。
因為不在一個城市,我們聯繫很少,剛開始的時候,我還能在朋友圈了解一點他的近況,比如去哪個國家出差了,比如什麼時候又休了假。總之,日子過得很舒坦,也很讓人羨慕。
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他就慢慢的消失在了朋友圈。朋友圈幾乎看不到他的狀態更新,點開他的主頁,也是一條白線,顯示著「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連他過去的狀態都看不到了。
突然消失在朋友圈,讓我一度以為他的工作生活遇到了什麼大的變動。
直到前些天去他的城市出差,約他出來吃了個飯,聊天中才知道,是我想多了。他不僅升職加薪了,日子還比以前過得更舒坦了。
在我問他為什麼好久都沒見發朋友圈了,朋友說,因為現在微信好友太雜了,分組又麻煩,所以乾脆就不發了。
以前度個假可以隨便發朋友圈,但現在要考慮朋友圈里的下屬,不能讓他們以為自己的主管整天無所事事;以前看到好玩的笑話可以隨便發朋友圈,但現在要考慮朋友圈里的客戶,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合作對象不夠穩重。
朋友說,現在的朋友圈已經綁架了太多的工作關係,容不得任何私人空間的出現,每一條狀態都要發得小心翼翼。
03
拿著高薪的人,除了在發朋友圈時要考慮複雜的微信好友,還有一種,就是忙得根本沒時間發朋友圈。
去年認識小林的時候,他剛碩士畢業,在一家互聯網巨頭做算法工程師,拿著讓無數應屆生都羨慕的年薪。
按理說,身在名企,拿著高薪,朋友圈想要和能夠分享的事情太多了。但現在點開他的朋友圈,會發現最近的一條狀態,還是去年的碩士畢業典禮。
我試著問了一下小林,你朋友圈一年多時間沒更新了呢。小林只回復了幾個字:沒時間啊。
小林說,每天下班後都是十一二點,累到不行,能有時間打開微信刷一下朋友圈就不錯了。並且整天忙著工作,朋友圈也沒什麼可發的。
有一次很晚下班,小林在回家的計程車上刷朋友圈,看到有人曬加班,再看一眼加班的時間,還不到9點。小林心里呵呵一笑,決定第二天拍一張深夜12點的公司大樓發朋友圈,讓那位朋友了解了解什麼是加班。
可是接下來的一個星期,小林每天都是到了凌晨一點才下班,出了大樓,就能直接睡馬路上那種,拍12點公司大樓什麼的,怎麼會記得。
於是小林唯一一次想發朋友圈的衝動就這樣沒有了,然後還得出一個結論:凡是在朋友圈曬加班的都是騙人的,因為真正加班的人,是連發朋友圈的時間都沒有的。
04
我還有一個同事K,也是一年發不了幾條朋友圈。
K還不到30歲,就開始以中年人自居。在很多人眼里,K已經是一個人生贏家了,有房有車有老婆,還有穩定的高薪工作。
我之前一直以為,K很少發朋友圈,是因為心態老了。畢竟都已經是自稱中年的人了,旅行、美食、聚會、買了新的手表等很多事情,在他看來肯定都是小事,已然不值得發朋友圈了。
可後來有一次和他聊天,才知道他不發朋友圈的更深層原因,是他覺得自己的生活太過茍且,即使在朋友圈也無法偽裝。
K的生活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每個月的房貸就能要去薪水的一半,現在還準備要小孩,每月就得固定存一點錢。然後剩下的薪水,就只能過得很窘迫了,所謂的中產,都只是表面光鮮。
其實他也想在朋友圈發旅行、發美食,但是想了想,用一年一次的旅行,很久才捨得去一次的像樣餐廳,去掩蓋自己現實的窘迫,多少有點自欺欺人。所以就乾脆不發這些了。
K現在每兩個月會在朋友圈轉PO一篇文章,有時候是雞湯,有時候是資訊,有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他偶爾更新一下動態,只是想讓朋友知道他還活著,並且朋友圈沒有屏蔽誰。
05
在以前,朋友圈一個點讚就能拉近兩人的距離,一句評論就能表達對你的關注。即使長時間沒聯繫的朋友,也能通過朋友圈了解彼此的近況,維系往日的友誼,是真正的朋友圈。
但現在,朋友圈越來越多的扮演起了很多社交之外的角色,特別是在工作無孔不入的今天,朋友圈甚至還代表了一個人的職場名片。
職場上月薪2萬以上的人,都比普通人經歷或承擔得更多,為什麼會很少發朋友圈,或許要等到我們也月薪2萬以上了,才會有更深的體會。
長按識別下圖中二維碼或點擊原文鏈接,測一測你現有身份之外的職業,有好禮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