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主管,無論你身居基層、中層還是高層,我們每天要做的工作無非就以下四個階段的工作事項:
上班前要做的事項
上班後要做的事項
上班中要做的事項
下班前要做的事項
從原則、性質上來講,「三層」主管的工作是相同的,大家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公司的目標)而努力工作,只是大家的分工不同。正常情況下,高層主管只負責主管與決策以及資源分配,中層主管負責分解高層主管所做的決策,做出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和任務並監督執行。基層主管則是帶領員工按要求具體執行。所以基層主管的日常工作事項就非常的「具體化」和「細節化」。尤其是生產主管的日常工作更是如此。
一、上班前要做的事項
1、提前20分鐘(或更多)進入工廠。
充分的準備會減輕工作壓力,從而始我們有序的開展一天的工作和提升每天的工作質量。這一點是每一位主管都必須做到的。
2、檢查所管理區域的環境衛生。
良好的工作環境能帶給我們愉悅的心情,從而提振員工士氣。所以每一天的值日你都得強烈的要求大家做好,因此追蹤環境衛生狀況也就成了基層主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了,其實這次的檢查準確的說是復查,因為我們在前一天下班前就已經有做這一工作的檢查了。
3、確認當天的制前準備工作是否完善。
這一項工作同樣也是復查,同樣是在前一天下班前我們就已經有了再次確認,之所以要這樣再三的確認,這是因為在生產線,我們的制前準備工作太重要了。制前工作準備得不充分,談生產真的是無稽之談。
制前準備工作有很多,它包括所要生產的產品需要的一切生產資料,這里所講的生產資料不光指生產時需要的設備、原輔材料和文書資料等,也包括我們對所要生產的產品的認識。比如產品的重點、難點和工序、流程的安排等等。總而言之,生產效率和我們的制前準備工作是息息相關的,沒有好的制前準備工作,就算有再強生產力的生產線也不會有好的生產效率。所以在製造前對所要生產的產品的了解和所需要的一切生產資料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
4、當天的目標和工作計劃的再度確認。
每一天的目標是我們在做月生產計劃的時候根據產品的生產周期時間計算出來的,訂下的目標不能隨便更改,所以在生產過程中,每天都要根據投入工時等不同的因素來隨時更新我們的工作計劃。確保按時按質的達成目標。所以,復查審核每一天的工作計劃是很重要的。
二、上班後即刻要做的事項
1、每天上班後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安排適當的時間召開早召會。
早召會的內容:
A、確認有無缺勤人員。
B、根據實到人員以及大家的士氣即時快速的確認前一天所做的工作計劃的準確度並向所有員工通報當天的工作目標和新的工作計劃。
C、昨天生產狀況的通報。
D、傳達上級指令。
早召會的時間不能過長,但它不能不開,它在我們的工作中起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會中我們會即時了解到當天所有人員的出勤狀況和大家的士氣,確認前一天所做的工作計劃和安排的準確性,是否需要更改等問題。對當天的工作有很大益處。開會時一切都要簡明扼要,抓重點、講重點。
三、上班中要做的事項
1、追蹤查看是否所有員工都按標準作業。
在生產製造中,95%以上的工傷都是未按標準作業導致的。所以規範的操作不光是生產順暢和產品質量的保證,也是員工人生安全的保證。只有這樣才能使員工和公司的利益都得到保證。
2、隨時查看工序安排是否平衡。
每道工序工時的平衡是生產流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如果是工序的不平衡導致流水線出現滯流狀況,必須找出其原因並立即對其工序進行調整。(原因不外乎:工時的評測問題、員工本身技能、情緒問題和設備問題。)
所謂流水線就要像水一樣不停的、均勻的流動運作。一道工序的呆滯就會影響到整條生產線的運作,當天的產能就會受到影響。如果現流的周期時間已經超過測評的標準周期時間,那麼我們與目標的差距就會和所超出的周期時間成正比例增加。所以在制定每一天的目標計劃時,我們最多以90%的效率來計算。(特殊情況除外)否則我們就無法確保訂單交期。
3、隨時追蹤不良品並即時查處。
品質是一個企業生存之本,這幾乎已成為所有企業的文化。所以品質是生產線生存的根本。我們不能做到一次合格率100%,但我們要做到最小範圍的不良。任何一件產品只要經過返工處理,它的完美度都不如一次合格通過的產品。同時不良率也是決定我們是否達到目標計劃的一個重要因素,當發現有不良品時要立即找出其原因並立即改善。出現不良品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幾種:
-
機台故障。
-
原輔材料本身質量問題。
-
員工技能問題。
-
意外因素。
這里的員工技能問題不光指技術。更主要指員工觀念。如果我們的員工自己的品質觀念都很強,自己所做的每道工序完工後都要先作自我檢驗,合格的往下流,不合格的就即時返工或打掉。這樣我們的不良率就一定很低了。同時其它的幾個原因也就相繼處理了。
4、隨時準備後面(至少2小時,根據工廠的整個運作好壞來訂。)所需的生產資料。
隨著生產線不斷的生產,我們所準備的原輔材料就逐漸減少,所以我們在生產的同時也要隨時為下一時段的生產做準備,這樣生產線才能持續不斷的生產。正常情況下至少需要準備2小時生產量的材料。
四、下班前要做的事項
1、檢查所轄區域內的衛生及安全事項。
前面講過乾淨、舒適的環境的重要性,也講過上班前要檢查所轄區域內的衛生及安全事項,那是安全工作的再度確認。在每天下班前必須要對當天值日生的工作進行檢查,環境是否乾淨整潔,電源是否斷開等安全事項都得檢查。這是作為一個主管必備的條件,對所轄範圍內的相關工作都要及時的跟蹤檢查,爭取在最早時間內發現問題,這樣才會在最小範圍內造成損失。(喜歡此類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精益智造平台)
2、檢查當日工作的達標狀況。
當日工作的達標狀況在下班前一定要準確的掌控。雖然在上班中也就在隨時的追蹤整個達標狀況,但在上班中掌控的結果大多只是一個大概,不會很精確,主管人員對數據要特別敏感,不能只求大概。再次確認才會準確掌控達標狀況,精確計算離目標計劃的距離,高度確保交期,同時在第二天的早召會上才能將精確的數據傳達給每位員工,讓大家都隨時掌控進度和離目標的距離,這樣才有益於生產。
3、檢查次日生產的制前準備工作是否完善。
在上班中我們就在做第二天的制前準備,但在下班前一定要再次的確認。制前準備工作的重要和工作再次確認的重要前面有講過,再此不必再提。
4、回顧當日所做的一切工作安排與決策是否正確。
在生產現場,有不少決策都是臨時決定,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去反復斟酌,有時會因自身的體能和經驗做出不是最佳理想甚至錯誤的決策。所以回顧當日所做的一切工作安排與決策是否正確妥當是很重要的,對所發現不妥善的地方,在第二天的早召會上要向當事人或相關人員闡明原因並爭取雙方達成共識與理解,(很有必要在發現的時候就向相關人員說明。)如果牽涉到其它單位或部門的人,要想辦法在最早時間或是「最佳時間」向其闡明,這樣才會團結大家,從而提升大家的凝聚力和自身的影響力與管理能力。
▼附:生產主管工作內容及權責
一、生產主管的工作內容
在企業的生產過程中,生產主管應當承擔的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生產作業管理
① 人員的管理:生產主管確定企業對人員的需求,包括進行招聘、培訓和解聘員工等。
② 對生產任務的管理:確立部門的目標、生產流程、規章制度等。同時生產主管為部門、小組和個人編制具體的生產計劃,並根據生產計劃進行作業分配,跟蹤生產進度,處理生產異常和作業交期管理等。
③ 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對生產成本、數量及作業的具體實施步驟進行控制。
④ 對生產的監督管理:進行現場巡查,掌握生產信息,以確保企業正在實施的計劃向著目標靠近。
⑤ 對生產環境的管理:不斷進行現場改善,創造整潔、有序的生產環境,確保生產的安全、質量和效率的做到。
(2) 生產質量管理。制定質量方針,劃分和落實各級人員的質量責任;對產品、零部件和物料進行檢驗和控制;做好產前策劃,抓改善、抓落實,穩步提高工作質量和產品質量。
(3) 生產設備管理。完善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和更新等制度和規範;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正確地使用設備,嚴格按照設備的操作規範進行操作,禁止違規操作;做好一級維護,參與工藝改進,有計劃、有重點地對現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
(4) 生產物料管理。做好產前準備、產中控制、產後檢查,防止混用,減少浪費;制定物料需求計劃,並確定物料的需求和存儲量。
(5) 生產安全管理。關注細節,掌握現場安全管理的細節,紮實推進;培訓和提高作業人員的操作能力、設備使用能力、特種作業能力及安全意識等;開展作業安全教育,推行安全目標管理;進行安全生產檢查,做好事故防范和處理工作;制定緊急事故處理方案。
二、生產主管的權責
生產主管的權責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結合企業的經營目標和生產實際,全面了解產品的用途、功能、原理和結構,建立宏觀認識,把握生產的目的和責任。
(2)為企業決策層提供生產規劃方面的建議、方案和生產方面的信息。
(3)熟悉產品的生產流程,掌握前後關聯的生產線、工序之間的關係,為做到企業的經營目標提供生產方面的保證。
(4)維持生產系統的正常運轉,對企業的各個生產環節進行計劃、組織和控制,並營造文明、安全和無污染的生產環境。
(5)維持和降低標準成本,對人員、採購、進度、質量和成本等方面進行宏觀規劃與控制。
(6)準確地接受上級的任務和主管,具體執行本部門的生產計劃。傳達上級的任務和要求並做出詳細說明。
(7)對本部門發生的問題超過自己權限的要及時上報企業決策層。
(8)主動、自覺地處理好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9)負責對本部門下屬人員的考評、培訓、升遷和轉職申報。
(10) 工作有序化,做好分工配合,有效提高生產現場的生產效率,防止生產事故發生。
(11) 開好每日班會,代表本部門與其他部門進行協調和溝通,促進部門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