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人這麼說:真正的修行道場不是寺廟、不是禪堂,真實的道場就是每一個當下眼前的存在和每一個念頭。物欲橫流的社會,我看過很多寺廟,早已失去了修行的意味,一味地被打造成一個熱門景點。路過的遊人匆匆求個心安便又馬上離去。
一座合格的修行道場在我眼裡應該是沒有網路、沒有手機、沒有城市的喧囂,沒有人心的浮躁,只有青山綠水為伴。只有足夠安靜,方能聽得見天界的梵音。
早在去玉樹之前,我便知曉那裡有著濃重的佛教文化底蘊。廟宇星羅棋布,尤以玉樹囊謙縣為甚。細數那幾千座寺廟,坐落在囊謙縣白紮鄉巴麥村的尕爾寺堪稱奇跡。
高原之上人跡罕至,只有天空湛藍湛藍。穿過崇山峻嶺,突然我福至心靈似的看到遠處一座白色建築盤踞於山頂之上。頓時,我明白了尕爾寺因何能被稱之為奇跡,坐落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山上可不是開玩笑的。遠遠看去,寺廟宛如一朵聖潔白蓮開在雲朵之間,讓人無端生出敬畏之心。
其實在中國,不乏建在山崖上的廟宇。但看過尕爾寺之後,我覺得沒有幾座能比得上尕爾寺的宏偉與壯觀。
尕爾寺,是藏教白教最大的一座寺院。本應香火鼎盛,但因為地理位置較為偏遠,周圍只有幾十戶人家。除了僧人之外,其他人很少來到這裡。我們的拜訪,不知道有沒有打擾到這個與世隔絕的清修道場。
往山下望去,仿佛在雲端之上。那些房屋、草場都變得小小的,不值一提。天地之間,只剩下了寧靜致遠。山的北面是奇峰怪崖、寒風料峭,但南邊卻是略有坡度、溫暖向陽。
從南邊一路上來,山間陽光正好,將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照得暖暖的、照得歡呼雀躍的。數十間民居不規則的分布在山南邊的這個大山坡上,從下至上,直到山頂。五彩經幡迎風飛舞,獵獵作響。
如此一陰一陽,再加上傳統的藏紅色外牆在灰色的山峰巖石之間凸顯,著實讓這座寺廟顯得更為神秘,引人向往。
尕爾寺周圍的山峰也很值得一看,它們形狀各異,千姿百態。有的像球,有的若柱,有的如門,有的似牆,也有一些狀若各種動物。
山頂上樹木較少,偶有幾株勁松古柏,姿勢優美,枝葉蒼勁,性格剛強,在奇石的狹縫中頑強的生存著。讓人不得不感慨生命的珍貴。
生命在這裡,除了珍貴還有平等。
因為寺院裡的僧人們奉行佛教所提倡的大慈大悲思想,多年來一直與山裡的動物和睦相處,從不殺戮。時間久了,僧人們和山裡的動物成了朋友,一些獼猴、巖羊等動物,也經常自由出入寺院,與僧人們親密接觸。
你看,還未進寺。它已無聲的說了很多很多。
尕爾寺分為上寺和下寺。上寺高聳入雲,下寺位於巴麥村中,與村民為鄰。從下寺到上寺只有一條不寬的土路連接,上寺僧侶生活物資的補給也只通過這條線運輸。
在尕爾寺的山腳下有一個天池,總面積約8000平方米,最深處約30米,是一個十分精美的高山袖珍湖泊。
群山之中,湖泊就像一面明鏡,倒映出周圍的一切。
傳說700多年前,蓮花生大師曾在此鎮修行。到如今,尕爾寺已有近1000年的歷史。鎮寺之寶是一對奇特的轉經輪,傳說是文成公主進藏嫁給松讚幹布時帶的嫁妝。
安置於尕爾寺上寺的這對轉經輪,由喇嘛兩人一班輪流轉動,千年來晝夜不停。
在藏地,人們認為轉經就相當於念經,是懺悔往事、消災避難,修積功德的最好方法。在千年漫長的時光中,從未停止旋轉的轉經輪默默的守護著這一方土地。
世代傳承,這裡的紅衣僧人掌握了最高深的修行之道與心安之法。他們熱愛他們的信仰,也為之驕傲。
每一個長途跋涉來到這裡的藏民,也會虔誠的轉經、敬拜。於他們,這是讓他們安心的聲音,是信仰的力量。
世界之大,每一場相遇都是冥冥中的安排。到達這裡,並且看到如此闊達的景色,我是幸運的。
回首再看看尕爾寺,靜默的它有著巨大的力量。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騰訊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