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北國際食品展於26日盛大開幕,為加速國內食品產業打造綠色永續供應鏈建立生態圈,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下稱資源署)偕食品工業研究所(下稱食工所),積極整合國內食品飲料產業、農食副產物加值處理廠商,包含大成集團、京冠生技、宏全國際、金車公司、統一企業、黑松食品、福壽實業等大廠,籌建「臺灣食品循環生態圈推動聯盟」並舉辦誓師大會,為食品循環經濟生態圈注入動能。長期投入農食副產物高值化應用領域的京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京冠公司)董事長楊青山於會中分享農食副產物資源研發、應用經驗,他特別感謝政策支持,並表示將逐步擴大農食副產物再處理量能,持續投入農食循環新革命,為循環經濟貢獻一己之力。
▲臺灣食品循環生態圈推動聯盟26日舉辦誓師大會,左起大成集團副總裁韓家寅、黑松食品董事長張斌堂、環境部資源循環署署長賴瑩瑩、食品工業研究所副所長楊炳輝、京冠生技董事長楊青山、馳綠國際執行長許佳鳴出席大會,打造食品循環生態系。
如何邁向綠色永續供應鏈、將農食產品循環再利用,成為全球食品產業關注的議題,長期投入農食高值化再利用的京冠公司董事長楊青山表示,京冠投入農食副產物高值化已有十餘年,透過獨家固態發酵專利技術,將茶渣、豆渣、咖啡渣等轉化為高營養價值功能性飼料原料與保健產品。去年奠基循環經濟永續服務、多元高值化、系統跨域整合等三策略,成功打造出全台首座「農食循環概念工廠」,啟動循環經濟革命。未來農食副產物再處理程序,都能夠如積木般以「廠中廠(In-house)」方式進駐各大食品廠中,將農食副產物與生產線相互整合,讓食品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副產物,能在食品廠內直接轉化為功能性飼料原料,減去貯存、加工、運輸等成本,將外部成本內部化。
▲食品循環生態圈示意圖,來源:食品工業研究所
楊董事長強調,「廠中廠」模式成功串連農食副產物的產源、高值化處理及應用流程,是一個可行且具經濟價值的回收應用模式,目前也已陸續與國內外廠商簽訂合作備忘錄,透過小規模的試驗與校正,期能加速「廠中廠」模式擴大應用。楊董事長進一步指出,要感謝資源循環署及食工所的政策上的協助,讓循環產業鏈能夠快速整合,他透露,京冠已正在籌備更大規模的三廠,將逐步擴大農食副產物再處理量能,預計未來每年的農食副產物處理量將達到每年60萬噸,可創造60億以上產值。京冠會持續投入農食循環新革命、貢獻一己之力,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循環經濟生態鏈。
▲京冠生技楊青山董事長表示,京冠將擴大廠中廠模式的應用,持續投入農食循環新革命
資源署署長賴瑩瑩表示,資源循環零廢棄是推動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關鍵戰略,其中資源使用效率提升、永續消費與生產、廢棄物加值化處理是重要的政策推動方向,期望未來有更多企業投入創新發展,一起打造台灣的循環經濟產業鏈。食工所副所長楊炳輝則說明,籌建臺灣食品循環生態圈推動聯盟能有效促進產業升級,誓師大會只是開始,期待未來與產業的深化合作,共同朝向產業零廢棄願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