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互相夾菜,原本是其樂融融。但這種飲食方式,卻給許多病菌互相傳播的機會。
幽門螺桿菌,就是其中一種常見的「共餐」傳染細菌。
小小病菌,竟是胃癌元兇
一聽「幽門螺桿菌」這名字,很多人覺得陌生。但不少胃上的毛病,比如胃潰瘍、胃炎、口臭、消化不良等都跟它脫不了幹系。
幽門螺桿菌(簡稱Hp)菌如其名,是一種呈螺旋形彎曲的細菌。
它可以分泌大量強有力的尿毒酶,一方面分解血液、體液中的尿素放出大量氨氣,保護幽門螺桿菌免受胃酸侵蝕;
一方面能產生各種毒素,瞄準胃部的保護層、細胞膜,甚至細胞里大搞破壞,造成胃部炎症、潰瘍等疾病。
更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連胃癌也會盯上你:
早在 1994 年幽門螺桿菌就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確認為Ⅰ級致癌物,有數據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比非感染者終生患胃癌的幾率高 1~5 倍。
而研究發現,根治螺桿菌後,胃癌前期病變腸化與異形增生得到遏制,胃癌發病率也相應下降。
由此看來,幽門螺桿菌不得不防!
不過,知道它怎麼被感染上,才能更好做好預防措施,下面具體來看看↓↓↓
幽門螺桿菌,這樣被你「吃下肚」
幽門螺桿菌是個喜歡在胃里搗蛋的病菌,它主要通過各種途徑被你「吃」進肚子里:
1、常吃生菜或未洗淨的瓜果
吃下蔬果上被污染的水,是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途徑之一。
2、嘴對嘴餵養小孩
家里有年紀大的人,會將食物嚼碎了給小孩吃;或者有些大人會將試吸過的奶嘴,直接給嬰幼兒使用。
這些行為,都很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感染。
3、共用碗筷、水杯等
有些人跟家人親密無間,連碗筷、水杯、牙具等都一起使用,這也會導致幽門螺桿菌傳染。
4、情侶間接吻
如果情侶之間有一方是細菌攜帶者,也有可能感染上幽門螺桿菌。
另外,是否會感染也跟周圍環境、自身體質有關。
像家庭居住擁擠的環境里,尤其是有大人、小孩共床者,小孩感染率高;
至於自身體質,有慢性腹瀉、免疫功能比較低的人,以及10歲以下的兒童,更容易受到感染。
有沒有感染?簡單吹口氣就能知道
感染Hp,有些人表現明顯,如腹脹、上腹隱痛、惡心、口臭等,而有些卻沒有什麼症狀。那怎麼才能知道有沒有感染?
其實,簡單吹口氣就能知道——
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是公認幽門螺旋桿菌檢查的「金標準」。檢查時,只需服用特定藥物,簡單吹一口氣,便能在半小時後快速檢測出是否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不過大家都注意到了,這種呼氣試驗有兩種:
-
13C無放射性,適合兒童、孕婦,但價格昂貴;
-
14C價格低廉、應用方便,但有少量放射性(輻射量相當於坐一次飛機)。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要做呼氣試驗,檢測前須禁食4小時,並確認已停用抗生素類藥物4周或以上。
感染幽門螺桿菌,7類人最該治!
上面說到了,感染Hp可能致癌,但也不是說所有人都必須根治。
從感染到患上癌症是個慢性過程,還有其他環境、飲食等因素需要考慮。
另外,感染上Hp,也有一部分人毫無症狀,也就是說它對一些人不會造成危害。
但是,都說到癌症了,心里能不擔心嗎?
一般來說,推薦以下情況,最好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
-
胃癌家族史等胃癌高危人群
-
心理負擔大的人
-
容易消化不良的人(例如:有反酸、噯氣等)
-
患有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消化道潰瘍疾病
-
胃黏膜病變嚴重(例如:有糜爛、腸化生等)
-
長期服抑酸藥、非甾體消炎藥等
-
患有殘胃、胃MALT淋巴瘤等其他胃部疾病
如果不在上述範圍,即使查出Hp是陽性,可以不必趕盡殺絕,定期做胃鏡觀察就好。
最後提醒,如果感染了Hp,在遵循醫囑規範治療的同時,可以用下面這些行動,保護好家人和朋友。
1. 不要口嚼食物餵養幼兒,不要給嬰幼兒使用成人試吸過的奶嘴,最好跟家人分餐。
2. 家有感染者,不要交叉使用碗筷水杯。還要注意餐具消毒,比如遠紅外線、臭氧、高溫等方式均可殺滅Hp。
3. 在外聚餐時,一定要使用公筷。
4. 如果伴侶一方有感染,最好避免互相接吻。
5. 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洗手,蔬菜、瓜果要洗淨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食物。
你出門在外
會特別注意使用公筷嗎?
有聽說過呼氣試驗嗎?
右下角給我點個「好看」吧
編輯:王大璐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你點讚一次,文章好看一點,小編薪水漲5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