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人間世2》為很多人帶來了2019年第一次關於生命的思考。醫療題材紀錄片對國內觀眾已不陌生,但這部作品還是帶來了一些新奇的元素。MV拍攝、旁白配音、關注視角……其中有合理的改變,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嘗試。
文 | 多米
時隔兩年半,《人間世》第二季重回觀眾視野。生命的故事每每不同又常常出人意料,以醫院作為背景,醫療紀錄片一部接一部製作播出,似乎已有模式可循。但《人間世2》讓我們看到,紀錄片人在更新講述方式的路上並沒有停步。變化之中,哪些嘗試體現著時代特色?加重的情感表達在不同情況下又是否同樣適用?
遵循他們的願望,不是「消費」
第一集《煙花》播出後立刻在網路上引起了爭議。帶著對於傳統紀錄片的期待來看這部作品,觀眾在看到類似MV的畫面時感到非常不習慣。慢鏡頭效果下,骨肉瘤的患兒穿著Cosplay的衣服,走進病房用力砸破冰塊,這種場景原本是常見的關於勇氣的藝術化表達。但是,由於他們真實的病情和命運,這部作品在輿論中被打下了一個「消費苦痛」的問號。
保留這個問號,當我們把紀錄片繼續看下去,新的理解隨之而來。
新年聯歡會上,蔡炫安選擇cos的角色是《航海王》里和他一樣失去左臂的香克斯。故事講到這里,彈幕數量突然增加,不少觀眾「看到香克斯淚目」。前一天剛剛進行完手術的安仔,在媽媽、醫護人員和小夥伴的鼓勵下,重復練習著短短兩句台詞,準備在聯歡會上對病痛的糾纏喊出「奉陪到底」。
「再大點聲,大聲喊出來。」通過螢幕也能感受到蔡媽媽語言背後的用意,希望聯歡會的表演可以為孩子轉移注意力,增加面對生活的信心。聯歡會成為患兒、家屬和醫護人員笑對困難、排解憂慮的一種方式。
醫院里,除紀錄片鏡頭之外,更不願放過每一個畫面的,其實是爸爸媽媽手中的手機鏡頭。王思蓉的媽媽說,拍這些視頻就是希望以後能從視頻里聽聽孩子的聲音,看看孩子的樣子。仿佛用手機就可以抓住每分每秒的相處時間。
因此,《逆戰》MV的拍攝目的已經非常容易理解。無論從表演還是紀錄的角度來看,這種藝術化表達最重要的受眾並不是紀錄片觀眾。如果能夠滿足患兒和家屬的心願,這些畫面就值得記錄。
紀錄片旁白,慎加修飾
《逆戰》MV被剪輯成為一段單獨的短視頻,並沒有作為完整作品剪進正片中,這樣的取舍是合適的。患兒想要年輕化的表達,但紀錄片只需要最樸素、最真誠的現實。紀錄片中的旁白,作為一種面向觀眾的表達方式,就應該避免過度加工的傾向。
《人間世》第二季的分集導演在講述方式上存在差別。第一集《煙花》的旁白比較特殊,是由導演和撰稿人寫好後,帶骨腫瘤患兒杜可萌來錄音棚單獨進行錄制配音。小女孩的朗讀為交代背景的旁白增加了代入感,但紀錄片人撰稿時模擬的第一人稱表述,即使通過患兒之口也有點失真。一邊是拍攝對象配音帶來的親切感,一邊是力求真實的原則,關於配音者與旁白內容的選擇或許要重新考慮。
第三集《呼吸》講述的是塵肺病人面對的漫長折磨。塵肺病人的治療難題,除了手術費用和病情情況之外,更取決於是否遇到適合移植的肺源。在肺源嚴重缺乏的背景下,病人在醫院里經歷著漫長的等待,很多人沒能等來新生的機會就已經離去。關於塵肺病人的治療現狀,客觀的描述已經非常令人痛心。而紀錄片旁白的表述,「誰會得到祝福,誰將得到幸福」,這種煽情的押韻和對仗其實大可不必。
對紀錄片而言,真實才是引發共鳴的最恰當的選擇。旁白可以承接劇情、增加敘事效率,但紀錄片修飾旁白的方式,不得不和其他影像類型之間有所區別。
故事邊界是新的突破
醫療紀錄片的取材地點是醫院,但講述的往往不止醫院里的故事。這在《人間世2》目前播出的三集內容中體現得尤其突出。
過去很多年,醫療類紀錄片的播出已經在緩解現實中的醫患關係。在紀錄片推進醫患矛盾走向平和的過程中,2019年播出的《人間世2》已經悄然調轉了方向,將故事的範圍擴大到醫患關係之外的更多現實問題。
第二集《生日》是關於婦產科的故事,也是容納著最多爭議性價值觀的故事。在仁濟醫院的危重孕產婦會診搶救中心里,很多都是不顧醫生建議而冒險一搏的產婦。危險已經預知,而產婦或產婦家人冒著風險依然堅持的理由是,「不生孩子有點不完整的感覺」「你會跟我離婚嗎」「孩子是一個欲望的載體,家族系統也好整個社會也好」……鏡頭和採訪留下的,正是某種話題下思想百態的縮影。
第三集《呼吸》里,創作團隊關注的也不只是關於氧氣機和手術操作的故事。作為弱勢群體的塵肺病患者,為了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正經歷著艱難的旅途。無錫人民醫院的醫生陳靜瑜,同時也是一名人大代表,多年來不斷呼籲、推進相關政策的發展。紀錄片還細心梳理了政府對塵肺病人增加救助力度的過程。從樓宇間一條又一條的政策動畫之間,我們看到醫療政策在時間軸下的時代進程。
突破並不總是令人驚喜,但追求革新的態度是推動行業良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就像《人間世2》這樣,希望更多的紀錄片團隊不要囿於保守模式,在討論甚至爭議中尋找新時代下的紀實講述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