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盡光芒》:非社交音樂人許巍的逆生長

如果不算2006年那張將作品回收重唱的《在路上……》,《無盡光芒》也是許巍個人的第七張專輯。這個作品數量,雖然要比汪峰少,更比不了把出唱片當成行為藝術的竇唯,但和另兩位著名搖滾音樂人崔健、鄭鈞齊平。

而這幾位音樂人,也堪稱是中國搖滾樂的活化石和影響力擔當,畢竟他們不僅橫跨主流與搖滾兩端,並且一直有作品持續輸出。當很多歌迷,已經慣性地將中國搖滾樂的記憶,深鎖於「魔巖三傑」、「94香港紅磡搖滾樂勢力現場」等等標籤時,實際上,卻是這些有持續作品輸出的搖滾音樂人,在一直推動著中國搖滾音樂歷史的翻篇。雖然,他們後來的音樂之路已經殊途,但這種創作的持續性,以及音樂走向的差異性,才是一個時代音樂,應該有的色彩。

《無盡光芒》里的許巍依然「在別處」

如果以許巍2012年發行的專輯《此時此刻》作為音樂走向的推算,那麼《無盡光芒》就是一張逆生長的專輯。因為在上一張專輯《此時此刻》里,許巍的音樂已經有了非常明顯的禪意趨向,甚至有歌迷覺得他會像竇唯一樣出世。

但《無盡光芒》卻並非是一張出世的專輯,它甚至可以說是一張很入世的唱片。在作品的創作上,《無盡光芒》反倒更接近於《時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嶄新的》和《愛如少年》這幾張專輯,專輯里的歌曲都有著天高海闊的畫面感,不僅充滿著溫暖的愛意,而且洋溢著一種亮麗的光輝。或者,這也是這張專輯最終取名《無盡光芒》的原因。

《無盡光芒》

從歌曲的風格來講,《無盡光芒》和之前的許巍作品一樣,已經形成了一種創作閉環。這種閉環,也是由兩方面的原因形成的。一方面,是許巍創作的延續性,讓他已經因為不斷的強化個人風格,所以讓旋律、演繹這些音樂表現形式,越來越固化,從而形成獨此一家的鮮明記憶點,這也是一個音樂人真正的成功之處。

另一方面,許巍恬淡的性格,也讓他成為了這個時代少有的非社交音樂人。沒有在各種社交平台與人互動,也不參與任何音樂真人秀節目,這種純粹的音樂態度,反過來也更固化了他個人的創作風格,並且也滲透到他的語言表達上。

比如像《為了告別的聚會》這樣的作品,很明顯就是取材自米蘭·昆德拉的同名小說,要知道許巍的第一張專輯《在別處》,其專輯名就來源於法國詩人蘭波在巴黎大學塗鴉的一句口號:生活在別處,而這句口號後來也為米蘭·昆德拉所用,成了他一部小說的名字,並再度間接影響了許巍。

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許巍其實並沒有更新他的人文知識結構,對於某些激進的人來講,許巍的做法或許有點「不思進取」,但有時候,人也不能太與時俱進。尤其是藝術領域,你不能要求每個藝術家都是變色龍,更多的藝術家,其實都是在某種風格基礎上不斷打磨,從而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表達體系。

《無盡光芒》里的許巍,正是如此。一方面,這張專輯聽起來很許巍,另一方面,這張專輯又和這個時代的流行樂,有一種審美的錯位感。這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甚至於如果許巍在新專輯里玩EDM、玩Trap,才會是一件讓人失望的事。一個時代樂壇的多元,不僅僅表現在曲風的多元,也應該有著歲月的縱深。比如許巍的這張《無盡光芒》,就讓人想到那個純粹玩樂隊時代的音樂美好。

《無盡光芒》更像是一張現場專輯

《無盡光芒》是一張聽起來很有音樂質感的專輯,這種質感,恰恰就是因為這是一張Band Sound專輯。

除了部分作品用了弦樂作為編曲點綴,以及《心中的歌謠》運用了中阮和笛子這些民族樂器元素,《無盡光芒》整張專輯的音樂構成,就是吉他、貝司、鍵盤和鼓這搖滾四大件。非常的傳統,也非常的純粹。

對比現在的音樂製作領域,通常是以音色的疊加,作為一種行業標準。當然,偶爾也會有一些音樂人,以減法的方式,走向這種方式的另一個極端,去找回音樂最單純的美好。

而許巍的這張《無盡光芒》,則是不加也不減,就是保持了搖滾樂最純粹、原始的狀態。雖然在音樂表演方式上,和他早期更暗黑的風格有所差異,但音樂的演奏和表達邏輯,都是趨於一致的。

雖然是四大件,但整張專輯聽起來卻絕不單調。一方面,製作人李延亮會用三把吉他、兩種鍵盤樂器,以及用鼓和打擊樂形成雙重律動的形式,盡量做到同類型樂器的音色細化、甚至和聲對位化。另一方面,越是簡單的樂器構成,有時候反而會強化樂手的創造力。

在這張專輯里,就可以聽到很多具有創意的吉他獨奏段落,也讓人重回搖滾樂最美好的時代。畢竟,搖滾吉他Solo里的那種熱血、激昂、自由、張力,是電音時代的許多電子音色無法體現出來的。

即使在錄音上,《無盡光芒》也是一張用心良苦的專輯。它不像一般的錄音室專輯,會突出人聲的前置,或者樂器音色的顆粒感。相反,《無盡光芒》聽起來有著很強空間縱深,而這也得益於唱片的錄制初衷。許巍從一開始,想到的就是還原現場的感覺。都說現場是搖滾樂的生命,但對於很多搖滾音樂人來講,還是只能把作品分成錄音室專輯和現場演出兩部分。而這一次的許巍及團隊,其實是利用了錄音技術的發展,將音軌聲場的擺位,與現場樂手站位一致的方式進行錄制,從而將一張錄音室專輯,錄出近似現場聆聽的感受。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讓《無盡光芒》這張專輯的音樂,顯得特別飽滿和紮實,這種力量感,更使得音樂充滿了光芒。

許巍音樂生涯的三部曲

無獨有偶,就在許巍發行《無盡光芒》專輯半個月後,他的西安老鄉鄭鈞,也發行了自己的第七張個人專輯《聽上去不錯》。

許巍和鄭鈞,也是中國搖滾樂歷史上難以繞開的兩位。鄭鈞的新專輯雖然在作品主題等等方面,都和許巍有著很大的差異,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都充滿了溫暖與溫情。即使音樂依然還有棱角和力量,也是一種更溫和的力量。

縱觀許巍的音樂創作生涯,至少在《無盡光芒》之前,可以很明顯的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別處》和《那一年》,那時候的許巍,充滿著迷惘、彷徨、失落、無助,當然也包括了搖滾樂手必有的叛逆與抗爭。

而從2002年的《時光·漫步》開始,一直到2008年的《愛如少年》,許巍慢慢完成了與世界的和解。並通過《藍蓮花》、《旅行》、《彩雲之巔》等等作品,表達出一種對於人生、自然,更豁達的世界觀。即使在這個階段,很多人都認為許巍不搖滾了,實際上許巍卻是通過一種更自然的創作,同步了他灑脫的生活方式。從真實性上來講,這同樣是很搖滾的事。

上一張專輯《此時此刻》,其實更像是《坐看雲起》、《喝茶去》等作品的一次升級,尤其像《空谷幽蘭》和《世外桃源》等作品,幾乎是禪意與搖滾最佳的文化融合。在這些作品里,你既可以聽到海闊天空的隨性,又能聽到有血有肉的呼喊。從文化的角度來講,這也是真正的東西融合。

時至今日,搖滾樂到底是什麼,依然是很多搖滾樂迷爭論不休的話題。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藏在很多搖滾音樂人的作品中,也藏在他們音樂生涯的變遷中。

比如許巍。

文| 愛地人

攝影/馬異婷

大航海時代的中國瓷器:三個怪咖皇帝造就了風靡世界的「重口味」

尹鴻:文化生活的自由是經濟繁盛的精神動力

有「公共記憶」的文學作品為什麼越來越少?是作家掉鏈子還是這屆讀者不行?

11篇小說獲獎血債累累,好幾位作家殺死了主人公:這次匿名作家的「文學格鬥」誰是贏家?

張雲雷們的熒光棒相聲能挺多久?

藝術本來就是詐騙?

誰不曾幻想過人生倒帶重來?假如可以有四個平行的人生……

它很輕鬆,所以我們忘了裂痕從未真正愈合,只是被匆匆遺忘

《冷戰》:這邊的風景和那邊的風景其實一樣荒涼

[do_widget id=yuzo_widget-4] [do_widget id=yuzo_widget-9] 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