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者William Bengen曾提出著名的4%法則:
只要你退休的第一年,從退休金提取的本金不超過4.2%,之後每年根據通脹率動態調整,就可以做到退休金「到死都花不完」。
假設你一個月花1萬,一年花12萬,即要有12萬÷4.2%=285萬的退休存款。
同理,假設一個月花2萬,一年24萬,即要有24萬÷4.2%=571萬的退休存款。
根據這個法則,台灣姑娘Winnie和美籍丈夫Jeremy用了10年存下950萬港元(合人民幣830萬元),早早地就退了休。
5年來,他們每年只取出少於4%的存款(約33萬人民幣), 剩下的留在投資帳戶里吃利息。
他們去物價低廉的中南美和東南亞國家旅行,據說退休存款本金沒少反增。
你呢,計劃多少歲退休?
本文由LinkedIn編譯,編譯者甜甜。
退休不是目的
自由才是
在這個處處宣傳提前消費的世界,「儲蓄」一詞似乎已經被我們從字典上劃去,存錢養老好像成了臨近退休年齡才會考慮的事。
但也有人,年紀輕輕就存款可觀,早早退休,擁有了我們夢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當然,這種自由是以早期的不自由為代價的。
比如Winnie就說,當同事們買房買車時,他們夫妻倆住在便宜的出租公寓,很少買新衣服,家具日用品用二手貨,自己種菜、煮飯,能DIY的東西都自己做,比如香皂。
他們的婚禮沒有婚戒婚紗,沒有酒席,蜜月旅行去爬山。
44歲的加拿大人彼特(Pete Adeney)也是,工作10年就攢夠了錢,31歲便和妻子雙雙退休。
夫妻倆同在軟件行業, 10年攢下六十萬美金和一套全款房產後,於2005年雙雙辭職,迄今為止已退休13年。
談到自己極為年輕的退休年齡,他說:
我20多歲的時候,騎著自行車,帶著自己做的便當上班,雖然工程師的薪水挺高,但我也從沒想過要亂花。
我知道,錢很重要,要正確使用,所以我用它買來了自由。
他將人生分為了兩個階段:年輕時專注事業,接下來專注家庭,省得人到中年,事業與家庭兩頭要顧,卻兩頭不討好。
他現在已經在第二階段的第13個年頭了。
怎麼做到呢?他的辦法也是,通過降低消費、簡化生活來逐步做到經濟獨立。
他甚至發起了一個名為「經濟獨立,早早退休」(FIRE –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的組織,吸引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
他告訴參與者,不管收入多少,都應該將一半收入存起來做投資,這樣,做到經濟獨立大概需要17年;如果存收入的四分之三,便只需要8年了。
普遍意義上的退休年齡為55-60歲,然而FIRE的成員在40,30,甚至20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成功「退休」了。
不過彼特也說,這麼做並不是為了擺脫工作,而是從現在開始,規劃你想要的生活。
喬丹(Jordan Hall),24歲,廣告部經理,年薪五萬英鎊。他減少開銷,把一部分收入投到相比股票風險更低的基金,還計劃在曼城買套房子租出去。
「我目前還是蠻喜歡我的工作的,但是未來就說不準了。我希望到了三十、三十五歲,我能有足夠的底氣,自己決定還要不要繼續工作。」
他說,「所以退休不是目的,我只是希望擁有選擇的權利。」
由為錢工作
轉向為夢想生活
戴夫(Dave Hamilton),在數據分析行業工作15年,5年前36歲時退休。
他說:
我總是堅信,無需工作的世界里,生活會更有趣,也更有意義。
我的品位很簡單,不會買太張揚的衣服、車或是電腦。因而我的退休也不必太奢侈,能夠維持我的生活便好。
戴夫退休的決定在家人與朋友看來只是一時衝動,覺得他只是壓力太大想歇一歇,「用不了一年他就會回去上班的」。
他卻說:
世上有太多我想去看的東西,想去做的事。到現在,我退休五年了,旅行,結婚,生子,打網球,學義大利語,學畫畫,還建了所房子。
開銷比從前甚至更少,因為這些喜歡的事情不需要太多錢。
「提前退休」可不等於「裸辭」。它並非是因為工作不如意或是身心壓力而所做的匆忙決定,而是由為錢工作轉向為夢想生活。
因此,在考慮是否要準備「退休」之前,不妨問問自己為什麼。
或許是為了開始與好友規劃已久的小生意,或許是為了每年能花上更多時間旅行度假,或許是想多些與家人相處的時光。
當這些理想的生活方式因眼前的工作而無法做到時,你就可以開始為「退休」做準備了。
讓這些對於美好生活的幻想成為動力,推動你做好計劃,支持你克服做到計劃路途中的困難。
想清楚,未來的五年,十年,二十年里,你會在哪里,做著什麼,有著怎樣的家庭與生活。
明確了這些,你便能更堅定地開始儲蓄,朝著經濟獨立前進。
比高收入更重要的
是合理的收支差
根據4%法則,我們可以算一筆帳。
保守可能,假如你一個月只花1萬塊,也要存夠整整285萬。對比自己的薪水,這或許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不過,大部分成功「退休」的人會告訴你,任何人都能達到這個標準。
如果沒有,那是因為你還不夠努力。
看一個人的儲蓄能力,絕不能只看收入,而是要看收支差。掙八千存五千的人比掙一萬花八千的人儲蓄能力高了太多。
比起高收入,合理的規劃收入才是通往提前退休的最好途徑。
如何合理「節流」呢?查查銀行流水,信用卡帳單,網路支付記錄,總結一下你的錢都花在了哪里,而這些支出又是否有意義。
每年,我們都會被支付寶年度帳單嚇上一跳,感嘆自己怎麼會在無形之中花掉這麼多錢。
明確支出,減少不必要消費,這兩點做到了,餘下時間便只需要看著存款增長了。
艾米麗(Emily),44歲,從事科研工作,年薪9萬英鎊。
她給自己的計劃是,最多再工作十年,雖然算不上「早早退休」,但她想通過努力給自己未來的生活多一份保障。
她說:
儲蓄與節約的真正意義不在於對於變得過度在意金錢,甚至變成守財奴,這樣對生活是沒有好處的。
我們要找到節儉與生活之間那美妙的平衡點。
拋棄不必要消費,在做出一筆消費前,問問自己,這是否能夠提升我生活的價值。從而降低開銷,加速經濟獨立之路。
寫在最後
最後回到4%法則,知乎帳號「南方基金」指出,由於投資收益波動高、通脹水平高企、房貸支出等因素,對於中國家庭來說,做到的門檻過高。
但是起碼,它能給我們一個啟示:越早準備養老金越容易早日做到自由。
生活只會善待有規劃有準備的人。
正如創始人彼特所說,「經濟獨立,早早退休」運動傳遞的不止是經濟觀念,更是對自我與生活意義有了更好理解後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
參考資料:
https://twocents.lifehacker.com/the-basics-of-fire-financial-independence-and-early-re-1820129768
https://amp.theguardian.com/money/2018/nov/20/can-anyone-retire-in-their-30s-meet-the-people-who-say-yes
https://qz.com/work/1274905/understanding-fire-financial-independence-and-retiring-early/
本文由LinkedIn編譯,編譯者甜甜。
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和影視截圖,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