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熱度比較高的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當屬其一。
截至目前,該劇已播出近三分之一,從開播時的遭遇原著粉吐槽,到口碑慢慢回升,劇情隨著人物的推進開始更加飽滿,節奏也明顯快了起來。
於是乎,有人開始問:《知否》會爆嗎?也有人開始質疑:這不像《紅樓夢》,倒像極了低配版的《延禧攻略》。其實,在《娛評》看來,《知否》從改編到落點,都走的不算尋常。
先來說說改編,這也是該劇遭遇最多吐槽的地方。
有網友認為,小說《知否》是披著爽文外殼講人生智慧,其內核是以通透豁達的人生態度面對爭鬥,「以不爭為爭」。而劇版則是披著正劇的外殼,用更紅樓的語言講述與宮鬥劇一脈相承的「鬥者為勝」,「為爭而爭」。
其實,改編的尺度到底應該有多大?是悉數保留還是大刀闊斧,這個問題還真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
對部分原著粉來說,這部劇的開頭不算漂亮,甚至有些拖沓。情理之中的原因有二,其一,小說中女主穿越的設定無法在影視劇中呈現,改編無可避免,為了讓女主順理成章地具備性格亮點,就需要較長的鋪墊;其二,小說和影視劇的節奏進程不同,小說中男主可以在中段才出現,但放到影視劇里顯然行不通。
不過,除了上述客觀原因,《知否》在改編上也是存在一定瑕疵的。如在前幾集中,雖然小說中的很多故事情節都被還原,但對於大宅門內的爭鬥表現的有些臉譜化,細節展開的不夠細膩,很多展現宅鬥的細節都被砍掉了。也因為這樣,小說中讓人時刻感受到的暗流湧動,在劇中被大大削弱了,換句話說,關於宅鬥部分,這部劇在細節上還可以更高級。
宅鬥與宮鬥不同,後者動靜大、生死瞬息萬變,但宅門里的爭鬥更多是體現在一些家長里短和雞毛蒜皮的事情里。看似波瀾不驚、一片祥和,實則腥風血雨。人物形象上,宮鬥劇中的人物性格會更極致、更典型,但宅門戲里的人物就需要更煙火氣一些。
此外,人設方面,盡管《娛評》也很喜歡林家大娘子與盛家老爺的互懟日常,但一個出身世家的嫡女不該如此「粗俗、不雅」,尤其是在劇中交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主母,該有的風範還是不能缺的。和老公的互懟可以蠢萌,但這個度不能過,不然就會讓人看著出戲,分分鐘把大娘子打回到《父母愛情》里沒文化的農村大妞。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評論,說為了迎合市場,《知否》看起來既沒有《延禧攻略》那樣的爽感,也沒有《紅樓夢》那樣的厚重。在《娛評》看來,這話也言重了。應該說,《知否》在類型上與這兩部劇有著天然的區隔,《知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女主劇,明蘭從一開始就沒有主角光環加身,庶出而且母親被害身亡,即便有祖母愛護,但每一步仍需謹言慎行,對她而言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愛情、不是家業,而是活著。
而明蘭努力生活的樣子也恰恰讓這部劇看起來很有味道,這不禁讓人想到了《步步驚心》里的若曦,她們同樣夠聰明、夠理性、夠克制,但不同的是,若曦性格中的執念更重,所以最終的結局不如人意。明蘭則更現實,或者應該說她骨子里有現代女性的豁達,最終也收獲了屬於自己的幸福。
於家中長輩姐妹的隱忍、於小公爺的愛而不得,明蘭的前半生挺壓抑,但她仍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盡可能讓自己可以活得更好。而這部劇最好的地方就是沒有讓女主一路開掛,「積極的面對生活,哪怕生活並不能帶給我們完美,但我們只需努力讓自己更開心就好。」
《娛評》認為,相較「無堅不摧」的大女主戲和「霸道總裁總是愛上我」的傻白甜劇,至少《知否》可以讓當下的女孩可以更好地體會,面對困境該如何生活、如何調整。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誰是始終可以依靠的,我們終究要靠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哪怕並不完美。
除了類型上的創新之外,《知否》在服化道上也可以算是良心製作。不過這對正午陽光來說,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美術、打光、置景、服裝,整部劇相對考究,很好地呈現出了劇中所處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表演方面,給《娛評》帶來最大驚喜的當屬小公爺齊衡了,不得不說朱一龍的古裝扮相確實俊逸。更難得的是,在小公爺身上並沒有看到朱一龍自己的身影,人物的氣質、性格被很完整地呈現了出來。
如在第22集中,小公爺在碼頭與明蘭話別,明蘭道,「大約是我福分淺,小公爺不必放在心上。」齊衡的回話和肢體動作,朱一龍詮釋得非常到位。話里有他迫不及待想表露的心聲,但語氣中的停頓也暗含了他自知其中的艱難。送明蘭娃娃時,神情的轉變以及手的一系列小動作也把人物當時的心境表現了出來,讓人看了甚是心痛。
結 語
「來到這世上,本就是要好好過日子。」
於明蘭如此,於古代人如此,於我們更是如此!
不管是「期待越高、失望越大」,還是「漸入佳境、當屬精品」,《知否》在收視和話題上取得的成績和關注度,都在給模式已經相對枯竭的女性向題材以更多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