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生活 · 感知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文章片段,來自艾·弗洛姆的《愛的藝術》。
你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愛,到底是什麼?
有人說,如果將愛等同於永恒,則兩者的概念都會變得空泛起來,因此聰明的戀人們把愛視作海誓山盟的證言抑或甜言蜜語的網罟,語言這樣一個虛無浮動的表意系統變成了對抗滄海桑田的慰藉。
於是「我愛你」變成了那樣輕易就可脫口而出的字眼、那麼通俗而簡單的詞匯。
我們有勇氣一見鍾情,卻沒有毅力堅持天長地久,愛被我們弄得遍地都是——直到我們已經分不清讓我們憂傷和焦慮的,究竟是愛還是以愛為中心的虛無和空洞。
在這本書中,弗洛姆認為,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大部分人盲目的讓對象知道自己是多麼愛她,抓住一切機會說「我愛你」。吃飯時候說,分別或聚首的時候說。女人總是喋喋不休地要求,男人則苦於忙不迭地應答。時間久了,口號變成了符號,愛情沒了,柴米油鹽蜂擁而至。
這算是步入正軌,沒成正果的,只得再換要求和應答的對象,這就變成了惡性循環。我們沉迷於愛上某人,或許我們愛上的,只是二個人同時墜入愛情的一種狀態。
因為——
「我愛你,因為你就是你,也在我心里。」
艾·弗洛姆
《愛的藝術》
/
01
如果我愛他人,我應該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02
「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麼我也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
03
營養充分,穿戴講究,性欲得到滿足,但卻沒有自我,同他同時代的人也只有表面的接觸。
世界只是為了填飽他們的肚子,就像一個巨大的蘋果,一個巨大的酒瓶和一個巨大的乳房,而我們是嬰兒,永遠在期待,在希望,卻永遠是個失意者。我們的性格努力地適應進行交換、接受和消費的要求。所有的一切——精神的和物質的東西——都成為交換和消費的對象。
04
如果有一位婦女對我們說她很愛花,可是我們卻發現她忘記澆花,我們就不會相信她說的話。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的關心。如果缺乏這種積極的關心,那麼這只是一種情緒,而不是愛情。
05
天真的,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06
靠努力換取的愛常常會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於我自己的意願——歸根結蒂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GoodNight
–
瑋瑋時間:
不想每天只和你們見一次面,
更多關於感情的小故事,
關注我的微博@曲瑋瑋,
一塊聊聊。
點這里,願你付出愛也收獲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