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江宇琦
編輯 | 吳燕雨
「停播是最好的結局。」兩年前,《吐槽大會》第一季剛剛播出時,這樣一條評論被頂上了豆瓣熱評。
當時很多看熱鬧的人不會想到,短短兩年後,這檔在當時不被看好的綜藝,居然會爆發如此之大的影響力——昨晚剛剛結束的《吐槽大會》第三季總播放量已經超過了23億,幾乎每周都能霸占多條熱搜。最後一期張藝興的出現,又讓節目12小時播放量破億,觀看量再度上漲至同時段第一。
「噗嗤「訓練營
培養新人的過程中,給演員們提供鍛煉舞台的開放麥也逐漸繁榮起來。幾年前,整個北京城每月可能只有一到兩場開放麥,而到了去年,每周由俱樂部等發起的開放麥數量就多達18場。盡管這和紐約每晚超過千場的數字還存在質的差異,但卻給了新人前所未有的空間與機會。
「我們在探索除了往線上綜藝輸送藝人以外的管道,比如建立線下演出生態。未來一定會有一批藝人,專注做線下演出也可以養活自己,這將是這個行業成熟的標誌之一。」史炎認為,無論是突破脫口秀行業的天花板,還是業內競爭,人一定都是關鍵。
為行業「造血」的需求,從來沒像現在這麼迫切過。
大量新人的加入,也確實加速了整個行業的變革。有從業者表示,在過去一年多里,擁有15分鐘以上成熟段子的脫口秀演員數,已經從2017年時的30人左右,上升至百人以上;到2018年年底,能開專場(60分鐘左右)的演員數也升至20人左右。
雖然這些變化還沒有到引發行業質變的階段,可仍讓很多從業者欣喜。六獸認為,這個行業正處在一個良性循環當中,過去一年的發展速度可能要超過此前幾年的總和:「不光是數量增加得越來越快,大家的水平也在提升。很多入行一兩年的新人,比一些前輩當初說到兩三年時的表現還好。主要是因為競爭,當身邊優秀的人越來越多時,人肯定會更努力一些。另外人多之後,大家可以相互交流經驗,相互啟發。」
從數量和產出上來看,中國脫口秀行業規模還和海外有很大差距,人才儲備也還遠不足以談規模化、產業化,畢竟這項在海外發展了數十年的文化,落地國內也才十年。但一些空間和管道卻正逐步被打開,對於這些從業者來說,他們期待的就是行業不斷擴大的同時,中國脫口秀行業是否有朝一日能像美國一樣,形成一塊巨大的演出市場和完善的喜劇內容鏈條。
2018年,全國演出市場的總體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億,其中,劇場演出的規模也有百億,這給脫口秀的線下演出提供了足夠的想像空間;有綜藝編導向毒眸透露,脫口秀綜藝大熱後,一些電視台也有發展類似喜劇節目的想法,對於優秀編劇的需求量也在增大,這為很多優秀的脫口秀演員提供了新的發展可能;而像笑果等公司,則在探索付費內容、B端培訓、周邊售賣等新的業務和商業模式。
新態勢下,資本也開始關注到這個行業。2017年5月,笑果文化完成了四輪融資,總體融資額超過 2 億,對外公布的估值達到12億;去年5月,單立人喜劇獲得了來自優酷千萬級別的A輪融資;運作北脫的北脫傳媒也已經完成了天使輪,並已啟動了下一輪融資。
單立人喜劇
「現在轉型做編劇、演員都是脫口秀演員可行的道路,提供給脫口秀演員的發展機會正越來越多,雖然有些管道可能還很窄,但是至少方向是對的。」對脫口秀行業的未來,六獸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