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Gcplive
來源:藥評中心
個人觀點
制定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皮試指導原則,可以減少醫患糾紛;只有做到能口服不輸液,才可能大幅度減少頭孢菌素類對患者的傷害!
——本文僅供專業人員參考!
據南方周末報導:
2018年12月18日下午,患者張建峰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診斷為分泌型中耳炎。
15時50分左右開始輸註地塞米松磷酸鈉,輸液前醫生沒有做皮試。半小時後,開始輸註頭孢曲松鈉。2分鐘不到,疑似引發過敏性休克,90分鐘內搶救無效死亡。
患方和院方爭議的焦點在於,使用頭孢前是否需要做皮膚試驗!家屬質疑,醫生沒有給死者做皮試,醫院院則認為「沒做皮試並無不妥」。
頭孢曲松:要不要做皮試?
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及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未規定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使用前需進行皮試。
2013 年頭孢曲松(羅氏芬)修訂說明書,增加皮試要求;2015年7月卻又再次修訂取消了皮試要求。
但是,國產注射用頭孢曲松中,仍有少數廠家要求進行皮試!
頭孢類要不要做皮試?無休止的爭論!
1. 不要皮試者說
第一,頭孢類抗生素過敏的發生率比喹諾酮類還低。根據國外數據,發生率為0.0001%~0.1%,就是說7000~25000人中才有一例發生,其過敏死亡率為1/60000~1/50000。
第二,目前沒有公認的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皮試試驗方法。包括所用皮試液的品種、濃度、皮膚試驗的劑量和判斷標準等。濃度高不僅危險增加,且假陽性也增多;濃度低則假陰性增多。
第三,迄今,未見任何研究報導頭孢菌素皮試可以預測患者對於頭孢類藥物是否過敏。根據數據顯示,皮試的準確率小於30%。
第四,好多本來可以應用的頭孢菌素被一個假陽性皮試結果限制了使用,不利於患者的治療,醫生往往轉而使用更昂貴、更廣譜乃至更不安全的抗菌藥物,如碳青黴烯類、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第五,從人性關懷角度去考慮,沒有必要做皮試的你讓他挨上這一針,徒增痛苦,浪費時間,增加護士工作量,也是沒必要的。
2. 需要皮試者說
第一,同品種、不同規格、不同廠家的頭孢類抗生素產生過敏反應的程度也可能不一樣。例如,頭孢曲松(羅氏芬)不要求做皮試,並不代表其它廠家的產品不要做皮試。
第二,患者個體差異較大,不同種類的頭孢菌素理化性質、藥品質量有差異,為了避免醫療糾紛,減少一些過敏風險,目前很多醫院仍堅持在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前做皮試的作法。
頭孢類到底要不要做皮試?其實很簡單!
因為大陸藥政管理部門對頭孢類藥物的皮試問題無明文規定,藥品說明書關於皮試的要求就是標準,就是法律依據。
第一,藥品說明書寫著皮試的,你就必須做。
例如,頭孢替安、頭孢甲肟、頭孢米諾鈉、頭孢替唑鈉、頭孢噻肟鈉舒巴坦鈉、頭孢噻吩鈉等,這些說明書要求皮試的頭孢類抗生素必須做皮試。
溫馨提示:目前所有的專家共識,都僅供臨床參考,並不是法律依據。
第二,藥品說明書沒寫的,就不可以做。
頭孢皮試液根本就沒有什麼配制的國家標準,青黴素皮試液藥典上有標準,但頭孢皮試卻根本沒有。
皮試液沒有配制標準,你又憑什麼給患者使用沒有標準的皮試液?出問題的時候上法庭又可能敗訴,因為你沒有依據。
很多悲劇與皮試無關,根源在於輸液本身!
1. 什麼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定義是不伴急性中耳感染的中耳積液。分泌性中耳炎是兒童的常見病,大約90%的兒童在學齡前曾患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聽力下降,並且隨著體位產生變化,還會產生輕微的耳痛以及耳鳴和耳鼻塞,在搖頭還會聽見水聲。部分兒童則表現為撓耳、選擇性聽音、睡眠障礙等。
急性細菌性中耳炎與分泌性中耳炎有所不同。急性細菌性中耳炎主要表現為急性起病、耳部疼痛、聽力下降、發熱、鼓膜進行性充血和膨隆等。
2、分泌性中耳炎,需要使用抗菌藥物嗎?
口服或局部使用類固醇激素:對緩解中耳腔滲出或提高聽力沒有顯著作用。局部(經鼻)使用類固醇激素可降低副作用的發生,但緩解滲出或提高聽力的效果與安慰劑組比較無差。
抗生素:長期或短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對促進中耳腔滲出完全吸收作用較小,對提高聽力或降低後續鼓膜置管手術率無任何顯著效果。
不過,最近的一項來自中國的研究顯示,2個月低劑量的大環內脂類抗生素治療對分泌性中耳炎有效。
雖然長期療效尚未經證實,使用黏液促排劑(如鹽酸氨溴索,桃金娘油腸溶膠囊)有助於將鼓膜內的積液有效排出,並且有助於改善咽鼓管通氣功能。
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
中耳有滲液時需採取標本做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
對於急性細菌性中耳炎,需採用抗生素治療。初治可口服阿莫西林或阿莫西林/克拉維酸,也可口服其他第一代或第二代口服頭孢菌素。
並未提及:輸液!
請您長按二維碼關注藥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