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東北二人轉,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低俗。穿一身炸眼的服裝,滿嘴透露著黃笑話,時不時的還要扮傻充楞,多年來社會上對二人轉存在很多的誤解。
即使是趙本山大力倡導綠色二人轉,還提供了劉老根大舞台這樣的根據地,受到東北地區電視台的支持,但也還是難以讓東北二人轉的形象高級起來。
二人轉起源並流行於東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有記載,清道光二年(1822)年,吉林省懷德縣八家子老爺廟(普濟寺)的廟會上就曾演出過蹦蹦戲。
二人轉,史稱蹦蹦、小秧歌、春歌戲、半班戲等,主要流行於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二人轉歷史曾形成東、西、南、北四個流派。 東路以吉林市為重點,西路以遼寧黑山縣為重點,南路以遼寧營口市為重點,北路以黑龍江北大荒為重點。最常見的絕活就是手絹功、扇子功、手玉子和大竹板。
早期的二人轉沒有女演員,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裝。隨著時間的推移,父系氏族社會出現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男薩滿(男酋長擔任)。不過,在祭祀中,男性要充當天母的使者,必須裝扮成女人的樣子。
光穿得像女性還不夠,男薩滿臉都要塗黑,並在神帽的帽簷周圍縫上很多皮條遮著臉。不能漏了陷,讓神靈看到鬍子拉碴的男性面孔。這就是東北二人轉早期「男扮女裝」、面塗黑色的歷史由來。
到了現代,雖然臉早就不塗黑了,男扮女裝還一直是二人轉的傳統。二人轉,以女為上,是尊了祖制。其實早期的二人轉還是相當高雅的,1953年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會上,東北代表團的二人轉節目正式參加演出,這個劇種首次得到全國文藝界的承認。老一代的官方表演藝術家如薑昆等人,直到今天仍會撰文懷念這種「老派」的東北二人轉節目。
這些清潔、高雅的節目,在今天的大部分二人轉觀眾看來,絕不會比中央三台的京劇節目更有娛樂性。但是隨著二人轉的盛行,表演者就開始以各種手段吸引觀眾。東北人都知道,二人轉少不了黃笑話。在台上,一言不合就脫衣服。在中國音樂研究會編輯的《東北民歌選》中,生活類題材一共有107首,涉及色情的就有46首。
在東北民間,有「看二人轉不浪,不如回家睡涼炕」的說法;還有「姑娘要學壞,全靠蹦子帶」的俗語。而這些年,為了能登上台面,二人轉已經收斂許多了。如今的二人轉舞台就被趙本山給霸占了,提起二人轉就立刻會想到劉老根大舞台。趙家班《鄉愛》系列塑造最成功的人物,當屬”東北F4″。
這四個人是東北文化的代表。
一個唯恐天下不亂的資深攪屎棍謝廣坤,一個有話不好好說偏要學結巴的劉能,一個佝腰駝背嘴抽成帕金森綜合征的東北舞王尼古拉斯·趙四,還有一個跛腳劉大腦袋。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隨著趙本山的勢力逐漸擴大,心懷不軌的人當然也就越來越多。
趙本山的小品曾經說成是諷刺殘疾人,瞧不起農民,而事實上呢,其實他更多的是在諷刺行業騙子,小品的整個過程都再講述老實人是怎麼被騙子一步步誘進圈套的。
與其說他瞧不起農民,倒不如說他是在為農民發聲,因為畢竟他自己也是農民出身,總不至於瞧不起自己吧,趙本山因為年歲已大退出了舞台,二人轉也因為傳承而慢慢走上了正道,留給我們的也都能讓人開懷一笑。
看趙本山最新狀況,關注微信公眾號:東北小可樂 回復:趙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