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電「別「狂響了,太吵!

2016年,一部名為《完美陌生人》的電影橫空出世,其出色的劇本,精彩的場面調度,以及對於每個人隱私以及內心陰暗面的挖掘令無數觀眾將其選為當年的年度十佳。

正如網路時代到來後,我們的個人信息已經完全透明的被大數據獲取了一樣。手機,這個我們睜眼第一個要拿起,睡覺前總要擺弄一下的科技產品,已然成為了人們的生活必需品。手機就像是一個黑匣子,記錄著你生活中的一切,關於你所有的消息,都會存在其中。走過地鐵,街道,影院的門口,總會有人拿著手機,前幾年興起的「低頭族」也是這麼來的。

到底手機有什麼魔力,能讓我們全部淪陷其中?因為它便利,讓我們一鍵和世界相連,因為它私密,讓我們所有的小心思都能夠藏在其中。但事實真的是這樣麼?

那些所謂的便利和私密,往往會成為定時炸彈。因為便利,人們不願意思考了。看到網上碎片化的熱點消息,聽風就是雨,急於下判斷,無數的悲劇就在這頃刻間造成了。因為它私密,讓我們以為所有的個人信息都不會被泄露,但這種自大往往最後都會引火燒身。

基於人們對於手機的依賴,《完美陌生人》的誕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創作者恰是抓準了最容易被我們忽略,但又是最日常的那些瞬間,那些所謂的親密關係,可能在真相面前不堪一擊,究竟我們能否禁得住考驗,這可能恰是導演想傳達給我們的。

在《完美陌生人》原版獲得巨大成功以後,很多國家也都相繼買下了該片的版權,並將其改編自本國的版本。據SD我粗略的統計,到目前應該已經有八個版本了,分別來自韓國,法國,西班牙,美國等等。

在這其中西班牙和韓國版是目前評價相對比較高的,前者基本還原了義大利原版的劇情,但是在氛圍營造和結尾上有一些創新。

後者則在原有情節的基礎上很好的做了本土化,韓國這方面做得一直很好,改編自杜琪峰導演《毒戰》的同名電影雖然在後半段出現了一些節奏上的問題,但是整體上還是還原了原作中雙雄對決的緊張和懸疑感。

對於IP改編的話題,我們已經討論過很多次。完整成熟的故事架構,只要演員找的對,導演相對成熟一些,影片最終的成色應該都會不錯。國產電影的翻拍之路自去年黃磊的《麻煩家族》和蘇有朋的《嫌疑人X的獻身》之後消停了大概一年,在臨近2018年尾聲時又再度登上大螢幕。

今天要重點分析的這部改編自《完美陌生人》的《來電狂響》和明年年初要上映的改編自韓國電影《老手》的《大人物》都是有非常紮實的原作基礎的,後者還沒有看到,但光從這部《來電狂響》,就不得不說,國產電影的翻拍之路想要走好,真的還有很多需要克服的問題。

其實當看到《來電狂響》在類型上被改成喜劇的時候,已經不免有些擔心了。雖然本片有很多可以適當加入笑料的地方,但是整體上原作還是一部主打懸疑和緊張氛圍的作品,其中深刻的社會反思和對於個體的批判都是不能輕易被惡搞和戲虐的,因為分寸把握不好很可能會走向失控。

而事實證明,本片確實失控了,導演想要的太多,但是執行層面又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都讓這次翻拍充滿了遺憾。

無法共情的主人公

縱觀原版和改編的比較成功的西班牙版,兩部作品在開場都直接將攝影機對準了來參加聚會的幾對男女的關係上。不急於讓幾位主人公進入到聚會的空間,而是先借由每一對在家里的相處模式以及他們分別與除彼此外家庭成員的互動來增強觀眾的代入感以及對於每個角色的理解。

比如需要外婆帶孩子的那一對,導演通過母親和外婆的三兩兩語就構建起了兩者的矛盾,直觀的讓觀眾明白了他們家庭的狀況,同時這一對互相藏著不讓對方看手機,在場面調度上借由牆壁,衣櫥等等隔斷來製造前後景的縱深,將他們兩個人各藏的小心思也表現了出來。

再如妻子是心理醫生,並且與女兒關係惡劣的那對夫妻,兩部作品都在開場直接設置了一場妻子發現女兒藏著的保險套,並且對其大發雷霆的段落,觀眾能夠感受到母女關係的焦灼,同時女兒與父親相處的和諧也強化了夫妻之間可能缺少的交流。

以上舉得例子都是導演在影片開始前五分鐘呈現給觀眾了,這種通過行為和角色間互動而不是幹巴巴的說台詞的方式,能夠很有效的拉近觀眾與角色的距離,並且對其產生共情和代入感,同時還能為影片後續的戲劇衝突埋下伏筆。

然而在《來電狂響》中,導演對於每對登場夫妻的關係都是直接的通過二人台詞交待的,觀眾看不到婆婆與妻子的衝突,也看不到母親和女兒激烈的矛盾,這就使得影片在開場就失去了與觀眾產生連接的機會。開場黑白的群像展示,能夠明白導演的意圖,但是顯然與全片故事無關。為何要喧賓奪主的加入這樣的段落,而不把更多的比重放在對於角色的展示上。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比起讓每組人物直接產生勾連,比如上面提到的母親和女兒吵架,導演總是會在聚會過程中打破故事的連續性,插入一些莫名其妙的與各組人物相關,但又與主線聯繫不大的一些支線人物的碎片化鏡頭,比如女兒在快餐店打遊戲,送外賣的小哥,在家看孩子的母親等等。

看得出導演是想加入這些支線人物來豐富主人公的,但是如此的方式除了讓觀眾分分鐘跳戲,不會有任何情感上的波動,甚至會在剛開始插入這些碎片鏡頭時產生疑惑,因為真的沒有任何必要這種去處理。

尤為令人不解的是導演對於角色弧光的處理上,每個角色都似乎患有精神疾病,情緒不定,一句話就能憤怒到失態,幾分鐘後又回歸正常。很多時候觀眾都還沒抓到角色此刻的所思所想,他或她就會自己開始說話,讓觀眾淹沒在大量無意義的對白和台詞上。

比如喬杉和霍思燕這對情侶,從始至終都像陌生人一樣,他們在做著西方人的事兒,骨子里還是東方人的道德感,這就讓很多角色的行為和動機產生了錯位,喬杉那麼擔心手機消息被發現,還在大家聚會的時候肆無忌憚的看,表現出的刻意的緊張,近乎到誇張的程度,不能說是喜劇所以這樣能被接受,畢竟電影不是小品,很多情緒的外化不是靠誇張來的。

限定的空間加上多組人物關係的勾連,本來就很難去塑造單個人物,沒有利用好人物登場時的和觀眾共情的機會,這是本片失誤的第一個地方。

枯燥乏味的視聽

總有人提及某部電影的「舞台感」過強,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方面,電影中舞台感過強一定會在片中存在大量的對話,借由對話推動敘事,而不是角色的行為動作以及視聽上的調度設計。

另一方面舞台感強說明影片沒有靈活的調動起攝影機和演員在空間中的調度編排,舞台上由於場地所限,所以即使設計縱深也總歸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但是電影空間借由不同鏡頭和環境布景陳設,都能很好的製造空間感,並且通過這些設計呈現角色的狀態,製造戲劇衝突和懸念等等。

《來電狂響》中對於場面調度的編排可謂是乏善可陳,人物基本位置都會在一個平面中,從不會在調度上豐富角色。同時過多的台詞打破了影片試圖用視聽構建的懸疑氛圍,比如當代樂樂領著霍思燕分析喬杉的時候,喬杉做一個動作,樂樂就說一句話去分析,這種台詞和畫面的重復給人很強的「贅餘」感。

相比起來,西班牙版做的就很好。比如借由血月和窗外樓下發生的兩條狗嘶吼以及出車禍的兩個男人的爭吵來烘托和營造懸疑氛圍,借由色調的變化強化戲劇性,以及通過空間隔斷來製造縱深前後景的景深關係來表現人物以及他們的親密關係,這些都能看出導演在視聽上的考究。

強行加入的說教和大團圓結局

還是從原版說起,觀眾在片中始終跟隨幾位主人公的遊戲進程來感受故事,體會其中的深意。當丈夫發現妻子要把自己的母親送到養老院時的憤怒,當朋友們發現其中一個好友是gay,我們始終關心的都是每個人物自身,他們沒有誰跳出來批判指責所有人,角色的行為依據都是根據戲劇情境產生的。

比如在西班牙版本,當男生的渣男形象坐實,朋友會上來給他一巴掌,在義大利版本,大家只是沉默著。這些行為背後的依據都是符合角色設定的,沒有一個跳出故事的批判者。

但相比起來,《來電狂響》這部分做的就很糟糕了,每當一個秘密被曝光,就會有一個角色跳出來充當道德制高點的批判者,大談特談手機的弊端,對每個人的行為質疑和吐槽。尤其是馬麗最後指著幾個男性角色的鼻子罵,看起來很過癮,但仔細想想很奇怪,為什麼她開始演講了,為什麼她這個時候開始充當道德警察了,大家都是在局里的人,但是總會給人跳戲的感覺。

這里有人可能會說,這就是導演想要呈現給我們的,類似於《無雙》和《攝影機不要停》的那種刻意而為之的bug,就是要讓觀眾覺得不自然。但是這里有個問題,人家作品中的不對勁,也會有假定的合理性,在不對勁的氛圍里,還是有一套自恰的邏輯。

但是本片不是,過多的道德批判和綁架,甚至一些充滿戲劇性的突兀的人物轉變和和解,刻意的大團圓,都用最後一個彩蛋說的,這一切不過是編劇的一個故事,這未免太愚蠢了,明顯是導演發現圓不回來了,沒辦法加的一場戲。如果都是虛構的,那其中那些有價值的部分也都被否了,這不僅可笑,而且可悲。

再來,片中有很多稱得上「詭異」的段落,比如前面反復提到的婆婆和妻子關係不好的那一對,在本片的後半段,竟然出現了一組鏡頭,是婆婆找立遺囑的人來,神情並茂的說自己要把這套房子在死後留給兒媳婦。再如女兒和妻子交惡的那對,結尾處妻子要離開,丈夫就讓她走了,然後因為最後碰巧遇到女兒,二人一個眼神對視,就和解了。

真的看得人很困惑,這一切結尾的大團圓到底鋪墊在哪兒了?到底哪里讓觀眾能夠認同這套邏輯了,似乎都沒有。原版中其一沒有立遺囑這種橋段,二來也沒有妻子和女兒生硬的和解,不過經過這一場鬧劇,妻子已經明顯開始反思自己和女兒的關係,這個其實就是好的。

SD我喜歡原版《完美陌生人》的原因,其實就在它的結局,當所有人的秘密被揭露,很多關係看來已經無法挽回,但是當大家離開聚會後,又都回到了原來各自屬於的關係中,那一切似乎都沒有發生過。是真的沒發生,還是大家都不願意把這一切揭穿。

建立並且經營一段關係的成本都太大了,比起破壞它,重新尋找,維持現狀可能才是最好的選擇。這可能可悲,但恰是一種生活的常態,哪有那麼多戲劇性的分分離離,有的多是小日子的平凡罷了。

尾聲

之所以大家熱衷於翻拍,就是因為它的低投入和高產出,但不能據此就放鬆對於故事改編上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將其本土化而不是生搬硬套,同時在翻拍之餘保留原作的精彩之處,這些都是需要創作者考慮的。

手機的話題還會繼續,這個小東西中藏著太多的秘密和隱私,我們該如何處理和手機的關係,與我們親密的人的關係,是彼此各懷鬼胎還是真誠以對,是彼此尊重還是互相傷害,這其中的答案,哪個對你們的關係最好,想必已經很清楚了。

歡迎轉載~

分享到Facebook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