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訪《電影中國》主編孤煙:沒有電影人會下決心拍一部爛片
本文由【萌神木木】特約撰稿發布,未經授權擅自轉載必究!
孤煙,本名劉業華,影評人,《電影中國》雜誌主編。畢業於深圳大學計算機專業,2010年開始從事媒體,曾擔任《數位家居》雜誌副主編、現擔任《電影中國》雜誌主編,同時也是深圳衛視《劇里戲外》、深圳電台先鋒898等節目的常駐嘉賓。
1、最初計劃是一個樣,拍完是另一個樣
林深之:前段時間影視圈一直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劇作應該「以劇本為主還是以演員為主」,當然,在我們看來這些都是基本要素,它本身就是應該以劇本為主嘛,但是為何到現在影視圈才意識到說要加強和維護好這個東西,您覺得影響劇作的外在原因是什麼?
孤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卡司是對電影票房影響很大的因素,但隨著爛片越來越多,觀眾不再那麼癡迷演員陣容了,相反開始注重電影品質。劇本是一劇之本,顯然劇本是最重要的,絕大多數電影項目都是從劇本開始,有了一個故事創意後找編劇創作出劇本,然後才定演員。今年也會發現,很多故事出色的電影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比如《無名之輩》。
而影響劇作的外在因素太多了,很難全面的談。目前國產電影最大的問題有幾方面,一是缺少出色的編劇,因為沒有培養編劇的土壤,編劇收入微薄、待遇不好又很辛苦,所以出色的劇本少,好電影也少;二是外行太多,不少投資方沒有拍電影的經驗,有錢攢個局就開拍;三是出色的監制、導演太少,電影在拍之前大家都有很好的初衷,沒有人會下決心拍一部爛片吧?但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從劇本、演員表現、片場各種因素的影響,以及後期的製作等,很難做到完美把控,所以最初計劃是一個樣,拍完是另一個樣。
林深之:比較讓人歡喜的是,最近幾年國產片逐年在上升,國產片整體口碑有上升趨勢,甚至現象級的也有,您認為未來國產片打開國際市場,會經歷哪些問題?
孤煙:首先不否認有出色的作品,但比例還是很小的,畢竟全年上映的電影超過600部。至於國際市場,很多人都發現電影的進出口不對等,好萊塢電影總能在國內賺大錢,但國產電影很難賣出去。
這首先是不同的市場形態決定的。國內都是全國發行,並且銀幕數多、市場大,所以好萊塢電影在國內普遍賣得好,而北美和其他國家往往是按院線來分線發行,所以國產電影在北美上映通常只能小範圍上映;其次,是電影工業不足。國產電影在製作水準、特效水平等方面無法和好萊塢電影比肩,而這些恰好是走向國際的敲門磚,雖然不斷的有國產電影在國際上獲獎,但獲獎和被國外片商購買上映是兩回事,國產電影還是要探索怎樣能得到全球觀眾的認可,以及在製作和特效上加強才有機會走向國際。
林深之:國產片發展空間和市場巨大,但是好像有些類型還沒有被突破,大眾知道的都是喜劇片、青春片、愛情片、主旋律、武俠片、劇情片,像驚悚片、科幻片這些領域好像相對還處在一個困頓的階段。
孤煙:關於驚悚片,審查制度是一個束縛,很多時候沒有一個很明顯的框,但創作者自己會擔心審查而變得束手束腳,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國內的導演把拍電影形容成「戴著鐐銬跳舞」,特別是驚悚片,很多情節、鏡頭、元素都有限制,中國沒有分級制度,所以卡的更嚴,舉個例子,原本《妖鈴鈴》是拍要拍成傳統港產片元素的驚悚、鬼片,結果發現根本做到不了,只好把大方向變成了有驚悚元素的喜劇片。
而科幻片呢,「科幻元年」喊了這麼多年,至今也沒有像樣的科幻片,接下來可以期待一下《流浪地球》,特效一直是中國電影的短板,我們始終沒有熟悉中國文化的優秀的特效公司,也缺少出色的劇本,所以科幻片類型一直沒有很好的發展。
2、國產電影缺少好劇本和完整的創作流程
“
林深之:今年隨著《我不是藥神》、《大象席地而坐》、《無名之輩》等高評分電影的出現,許多熱愛電影的人都在說,好像看到了專注內容創作的好苗頭,對此您怎麼看?
孤煙:其實一直以來都不是不專注內容,而是缺少好編劇、好劇本,有一些動人的題材也可能會遭遇不敢碰的窘境。比如《我不是藥神》放在幾年前甚至不太可能過審,時至今日,《藥神》能成功上映,也少不了編劇韓家女的活動(這里就不深說了)。頑疾就在於整個行業的不公平,編劇收入太少,能沉下心寫好劇本的人就少,並且觀眾普遍看特效、看大場面、看演員陣容,確實也存在不注重劇情的因素,發展需要一定過程,相信會慢慢好起來的。
林深之:都說內容創作有許多相同的地方,那除了內容方面,您覺得國產片目前最缺的是什麼?
孤煙:缺一個科學、完整的創作流程,缺好的監制,工業化也跟不上。這里指的不單單是電腦特效,方方面面和好萊塢都有很大差距。比如他們用的大到交互式拍攝系統,小到一個滑輪,都要比我們好很多,這關係到是不是能拍好一個鏡頭,以及是否能有效率的創作。
林深之:說到電影我們很容易就能想起香港電影,8090後這一代的年輕人,也受港產片影響比較深,都是看著港片長大,對港片港劇有一種特殊的情懷,90年代末隨著北上發展,內地跟香港影視圈的合作越來越深入,但似乎不太再能看到當年那樣原汁原味的港產片了,而盛極則衰,您覺得是必然嗎?
孤煙:是市場決定的。當年全球電影都不是很發達,好萊塢也沒能很快到達亞洲(九十年代末哈里森福特的《亡命天涯》是真正意義上第一部好萊塢引進片),在那個階段,電影技術和產業都比較靠前的香港電影,不但在香港本土好賣,更賣遍台灣和整個東南亞。所以香港電影始終都不止死守一隅,再加上當時香港台灣的黑社會很猖獗,甚至崩牙駒投資拍了《跛豪》,不缺資金,所以產量高、賣得好,也有一批有本領的電影人。
但千禧年後,一方面香港電影沒那麼好賣了,本土市場很小,所以越來越難賺錢;另一方面,千禧年後正是開啟合拍片大潮,懂變通的電影人來內地拍片,所以給人一種香港本土電影萎縮的印象。合拍片往往由內地電影公司主導,並且政策限制要有內地演員參與,所以從制片到演員再到展現的內容都有了很大變化,並且香港電影人在前期也頗多不適。合拍片是一把雙刃劍,有好有壞。值得欣慰的是,還是有一些電影人、演員堅守在香港,比如導演許鞍華、張婉婷等,還是會堅持創作原汁原味的港產電影,王晶、古天樂也不斷投資一些港產電影,盡香港電影人的義務。
3、馮小剛微博上很毒舌,但現實中沒什麼架子
林深之:現在影視行業發展的很快,許多演員都開始演而優則導,有的獲得成功有的則相對沒那麼理想,有觀眾說現在導演這個門檻好像有點低,你有沒有覺得?
孤煙:看從什麼標準說,如果以高藝術水準的《霸王別姬》或電影工業典型代表《狄仁傑之四大天王》來說,導演的門檻很高。比如李晨當導演,拍的《空天獵》就不行,就算再給他30年學習,他可能也拍不出《敦刻爾克》,因為他不會、也沒有能力把攝影機放到機翼上。
當然,要只是掛一個導演的名頭就很容易,有錢、有資源就行,所以才有《逐夢演藝圈》,也有了惡評如潮的《胖子行動隊》。其做到在一個劇組的分工已經很明確了,站在攝影機前給演員導戲的,和坐在監視器後的都可能是導演,一個沒有經驗、沒有能力的導演,找一個有經驗的副導演、一個出色的攝影師、一個執行力強的監制,怎麼都能把電影拍出來。
林深之:我們都知道您同時也是一名新媒體人,接觸電影圈很多年了,有沒有過哪些有趣跟有意義或者讓人印象深刻的事,可以給我們分享一下?
孤煙:有很多人,現實中和網上、銀幕上差距非常大,比如馮小剛,微博上很毒舌,但現實中沒什麼架子,一次採訪在影廳里,錄影師沒有經驗,兩個燈怎麼都調不好,馮小剛親自幫他擺放到正確位置;銀幕上的梁朝偉很迷人,現實中真的挺沒氣質的;很多香港電影人都非常傳統,江志強早在前兩年還在用翻蓋的老式手機,《三人行》的時候杜琪峰還在用綠屏諾基亞。
林深之:你接觸過很多圈內的大腕,您對於他們有一個怎樣的評價呢?
孤煙:真正的大腕往往很低調,比如江志強和袁和平,特別樸實,知無不言;也有相反的例子,比如古天樂,他在採訪中只會回答宣傳內容相關的問題,其他問題一律不會回答,非常嚴謹。
林深之:感謝孤老師的分享,對於未來國產片的發展,您有什麼話想說的嗎?
孤煙:任何事都有兩面性。近年來銀幕井噴式發展,整個電影行業都變得很浮躁,但中國電影市場終歸是有一個天花板,當觸及這個天花板就會回歸理性,到時自然而然上遊制片環節也會回歸理性,演員高片酬、沒底線的爛片等情況都會得到遏制,市場的事情市場會自主調節,比如現在影院建設就已經開始降溫了。當票房沒有大幅度的增幅時,一切都會變得理性。
另外,目前仍然是36部引進片的限額,終有一天會將這一層對國產片的保護打破,到時內地影院就會像香港一樣,有更多外語片上映,國產片的處境會更加艱難,這也會督促我們的電影人創作更優秀的電影才能應對更艱巨的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