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穿越「念青東」,三十年一遇的冷酷仙境

  • 魯易線:指從魯朗到易貢藏布的穿越線路,由守靜篤設計,孤月在原先的基礎上修改繞行一部分,涉足東念青隱秘區域,大部分路段無驢友涉足,需探路而行。

  • 看海線:從魯朗鎮到巴松措,大概需要行走七八天,翻越3個4800米左右的埡口。

  • 我從山中走來,見識過蒼茫的大地,領教過人類的渺小,體驗過大自然的力量,認真地直面過生命的種種問題,在這人間仙境冰雪世界中打馬而過。圖/孤月

    此行程與魯易線和看海線前面四天半重合,原計劃第六天的行程翻越4835米門索拉埡口,在實際行程中,第七天到了勒布青坡,因為大雪穿密林失敗撤回,改走看海線出山。

    分不清天與地,也分不清山與天,四目所及一片白色,在與世隔絕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呼吸聲和腳踩地上的吱啊聲,忘記了工作是什麼滋味,也不再時刻拿著手機,好像除了保暖和吃飽外沒有煩惱,簡單得像回到了原始社會,反而更能傾聽內心的聲音。圖/孤月

  • 林芝—拿哥村—麥炯拉阿措—娘約措尾

  • 3687米—4177米—4375米

  • 軌跡第1天。

    我出發不久後的自拍。

    從林芝客棧6點起床,7點包車準時出發前往徒步起點魯朗鎮拿哥村,沿著村子盡頭的小路一直開到沒有水泥路,檢查包拍完合照大概9:30左右出發。

    圖/小艾

    從起點開始沿著牧民騎摩托的明顯路跡開始拔升,道路左側的河流也越來越寬闊,水聲嘩嘩地一路奔騰而下。入山時陽光明媚,陽光從樹林間傾瀉而下,從繁華都市到偏遠城市,從偏僻鄉鎮再到無人山野,仿佛經歷的時空穿梭,有一種視野頓開的驚喜,但是過重的包和對高海拔的一時無法適應又把人拉回現實,一步一步爬上高處。

    圖/孤月

    大概是前一夜才下過雨,即使是大晴天地上仍是爛泥一路,混著牛糞和尿,每一步膠著而疲累。

    孤月、水哥和我。圖/007

    雖然拔升緩慢,但因為第一天需要適應的過程加上包巨沉,除了孤月以外,其他人均刷新了重裝記錄,即使走到平路,仍難以適應,大家只顧悶頭走。

    圖/孤月

    一處有「大橋」的分叉路口,負責軌跡的孤月和亭子正在對軌跡,我站在橋上蹲下打算拍長曝的湍急河流,站起來的時候差點因為包太重導致重心不穩,以致摔河里去,一陣後怕。

    大家來回在河兩側都走了一遍,返回再換另外一條路,因為不確定前方有明顯路跡但是沒軌跡的一側是否有橋,所以最後仍然決定走沒有路跡但是有軌跡的一側,走濕透的草垛碎石,穿杜鵑林。

    圖/孤月

    我穿出了一段林子,在一塊比較開闊的區域緩會,我後面的末夏正在和惱人的樹枝做著鬥爭。

    圖/孤月

    林子雖然不長,但是因為需要不停上上下下,腳下不時有容易崴腳的石頭,一邊需要躲開樹枝防止拉到包,一邊需要注意腳下,走得極其漫長。走完出來見到一方廣闊天地,大家都松了口氣。

    圖/孤月

    走出密林後依舊沿著緩坡向上行。經過麥炯阿拉措,因為是個小措所以沒拍照匆匆的繼續趕路,要完成今天的任務時間很緊迫。

    圖/孤月

    第一眼看到娘約措,娘約措是一個類似大L型的湖泊,兩邊一直向山脈深處延伸,一眼看不到邊。到了湖邊開始下起小顆粒冰雹,天色陰沉下來,湖面也失去了本應碧綠的色彩。

    圖/小艾

    除我之外的五人,面對著湖的方向。接下來需要沿著湖岸一直要走到湖的盡頭,作為下一個休息點。

    穿密林的末夏。圖/孤月

    因為之前沒有太多沿著湖岸走的經驗,所以想像中的路是貼著湖邊行走,且湖邊視野更好。實際行走又刷新了認知。

    真正的路是沿著湖邊上上下下,有時候需要拔升的很高才能通過,拔升到高處後沒有路跡又需要往湖岸走,走到湖岸發現沒有路再繼續拔高,如此往返。然後半途才發現湖並不是曲面線條,而是波浪形的,湖岸就像這樣~~~~,大大拉長了距離。

    圖/孤月

    在林中看到的湖,此時天空中有一小塊兒放晴,湖的顏色綜合了藍綠色和孔雀藍。景色雖好,可是肩帶和腰帶磨的上肢生疼,就像有人不停按著身上本就大塊淤青紅腫的區域,又痛又脹,當時想的只是趕快到營地,下包。

    圖/小艾

    下到湖邊體力實在消耗過多,大家坐湖邊補充食物。太陽撒在湖面上的金光隨波浪熠熠閃爍。

    圖/小艾

    腳邊是大片的細沙,像一個迷你版的沙灘,湖水像海浪一樣被風一層一層的吹來湖邊。

    圖/孤月

    到了湖尾後繼續前行拔升,遠遠的能看到一個小的牛棚,距離計劃的營地還有5公里左右,每個人都精疲力盡,當天無法到達。到了牛棚後大家稍坐一會,決定再向前推進一公里多,減少第二天的行程。

    當費盡全力到達後卸下包,感覺整個世界都明朗起來了,所有人累得不想動彈,加上第一天海拔適應,吃完飯就搭好帳篷休息。

    路上對孤月抱怨了句這是我走過最累的一天,比龍眼一天走了18個小時都累。孤月接一句說,接下來你會發現今天是最輕鬆的一天。

    D2:穿越原始森林

    • 娘約措尾—洞措拉崗措—無名措—河谷營地

    • 4375米—4727米—4300米左右

    軌跡第2天。

    出發前天氣的樣子 圖/小艾

    第二天約好時間8:30出發,因為行程時間比較長。後來東西太多,實際超出了時間,一直到9點出頭才開始陸陸續續出發。

    圖/小艾

    出發時對著軌跡沿著路跡走,過了很長一段再看軌跡時發現已大大偏離了。返回去時後面的隊友已經都走到前面。我們想直接切回到軌跡上,再發現時已經在前往另外一個埡口的路上,趕緊繼續橫切回來。

    橫切走進原始森林,地上混著腐爛的樹葉和水,和形狀各異的石頭,稍一不留神就會打滑。

    在一處過獨木橋的森林中。圖/007

    大概一米多寬的河流,下過雨的苔蘚一被踩就會整片剝落,即使有獨木橋也不敢輕易走。用登山杖小心翼翼地試探,先滑出一只腳,一點點往前挪動,另外一只腳再踩上試探看能否站穩,穩住了後手扶著晃動的杜鵑樹枝顫顫地向前挪動,生怕一打滑落入刺骨的冰川水中。

    圖/小艾

    穿越山谷中的森林不僅要一路橫跨這樣形狀怪異的杜鵑、長著沒有被破壞厚實的苔蘚,還要一路上坡,身體穿過去了,結果包被勾住了。一腳邁過去了,結果負重大身體沒蹬上去,總之摸爬滾打,手腳並用。一路上期待的看著前方希望快點出現好的視野,這樣就能回到正確的軌跡上。

    林中枯木上明黃色的菌子。圖/小艾

    看上去生機盎然的苔蘚,灌滿了水分,每一腳踩下去都會滲出水。圖/小艾

    圖/孤月

    出了森林切回到軌跡上就看到一條小徑,所有人悵然後悔,如果一開始就循著這條路走,就不用浪費時間和體能去過林子,時間的浪費還能接受,可是體力的消耗實在是不能彌補。

    沿著緩坡往上走,休息會補充食物匯集齊人後開始走上坡。第二天的背負明顯好於第一天,可是又開啟了新的難度,在杜鵑林中開啟沒完沒了的爬升之旅。

    圖/孤月

    上升到頂後就能看到洞措拉崗措,呈月牙形,用軌跡對了下方向,發現今天要翻越的第1個埡口在斜對面,目測從月牙的內側走更近,但是軌跡是在月牙距離更長的外側,需要沿著山脊橫切。所有人都參與了討論,是要冒險走沒軌跡的內側還是距離更長的外側,綜合之前走錯軌跡的難度看來,大家最後還是決定沿著軌跡走。

    橫切路上看到的洞措拉崗措。圖/孤月

    橫切路上爬升完一個大上坡才發現橫切遠沒有想像的簡單。路上杜鵑林遍野,高矮不一,密密麻麻,地上爛泥石頭遍布,不僅要防著被刮,還要防腳下打滑崴腳。

    所謂的橫切其實是上上下下在林中穿行,天變得陰沉不定,偶爾一陣雨偶爾一陣冰雹,林子大多到腰間,也沒法穿雨衣,於是下雨的時候冷一陣,出太陽又熱一陣,不一會就開始凍的吸鼻涕。來到開闊區域一路大上坡,終於來到埡口的湖側,趁著太陽好時拍照,山坡上綠色中夾雜著紅黃點點,遠看神怡,只有自己知道穿梭過其間有多痛苦。

    圖/小艾

    一個漫長的上坡後大家慢慢拉開了距離,此時還沒翻第一個埡口,已經是下午時間。當天決定只翻第一個埡口到老營地,原先孤月計劃的是翻兩個埡口,第三天到常規線路上。

    圖/小艾

    翻到埡口頂出現第二個無名措,赫然發現剛才翻的那並不是埡口,真正的埡口在湖的對側,直感覺腿在發軟。

    圖/小艾

    湖的內側過來距離更短,但是大石林立,為了保障安全大家選擇了湖對岸的路徑繞行一圈,看著是條路徑,其實全是遍布著草垛的沼澤地,踩一步陷半步,到達埡口下看到角度極高,咬一咬牙繼續幹,不得不說這是我爬過前戲最長的埡口,整整爬升了一天到下午才到埡口下。

    此時光線較明亮,湖水呈現著墨綠色和深藍色,想著要是大太陽的話湖更漂亮。不過見海子和見雪山一樣,緣分兩字。

    圖/小艾

    上到埡口正刮著大風,卸下包感覺就像是卸下一車貨物,如負釋重。急匆匆地拍了些照片,等了等落在後面的隊友,趕緊繼續往前走,營地就在埡口的山谷中。

    從另外一側看營地的位置,在圖中河谷右側中間一處破舊的牛棚。圖/孤月

    下坡也不是件簡單的事,下過雨的路極難走,有些地方落差大,只能坐著滑下去,如果姿勢不對便會摔倒,一路上膽戰心驚。末夏走在後面,時不時傳來在大石上滑倒的聲音,令人揪心。下到底後腿打顫,期待的太陽被下雨頂替,到達營地後匆匆紮營泡些米飯就累得無法動彈了。

    D3:景色最平庸的一天

    • 河谷營地—達才措—朗莫措—納吉牧屋

    • 無明顯海拔上升下降

    軌跡第3天。

    圖/小艾

    今天是全程最輕鬆的一天,當然也是景色最平庸的一天。大概率上來講,景色和難度總是成正比。

    大家天未亮就起來燒水吃早飯,下了一夜的雨一直到早上也未停。今天行程不是很長,所以吃完後坐在各自的帳篷里期待等雨停後再出發,萬幸等了一個多小時雨漸小,出發後只需要沿著河谷一直向另外一處盡頭走就好。

    圖/小艾

    河谷中間有一條彎彎曲曲的河流,寬窄漸變,我們沿著河流的附近繞來繞去。地上依舊是草垛和沼澤地,水依舊可以漫過腳腕,對這種路又氣又惱可又無可奈何。

    圖/小艾

    一直沿著河流繞行走了幾公里後對軌跡才發現偏離了軌跡,雖然方向正確,可因此也耗費了不少體能,不得不感謝自己的鞋,在這樣的水中行走絲毫未濕。

    從這幾天的行程看來,這條線路行走必須時刻對照軌跡,它有很多看著是路跡其實並不在軌跡上的路,所以稍不留神就會走錯很遠。當天行程雖然不長,但是因為來來回回走錯了很多路,其實距離遠超過原計劃的。

    圖/小艾

    達才措的巨石合影。達才措是一個沿著山谷而蓄的長型海子,沿著海子往盡頭走是一條撤退到村子的線路,從海子側的山路橫切上去過一個埡口就是今天的營地。

    圖/小艾

    埡口切上來後就能見到朗莫措,到埡口頂開始下起淋淋漓漓的小雨,沿著湖邊走向營地的時候雨勢漸大,夾雜著雪花。不得不穿上雨衣,在雨水中和林子怪石中摸爬滾打。

    納吉牧屋有相隔不遠的三個點,到達第一個發現已被占滿,於是打聽了下繼續往前走,第三個有牧民居住,於是在第二個紮營。牧屋外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海拔這麼高的地方居然老鼠遍地。不得不在屋內也搭上帳篷,因為煙熏不敢生火,於是哆嗦著早早睡下。

    D4:牧屋休整

    軌跡第4天。

    圖/孤月

    第二天起來聽到亭子說下雪,大概十來公分了,我當時笑笑說不可能。這海拔才4300,而且溫度並不低,怎麼可能會這麼厚的雪。起來後打開屋門一看,被眼前看到的驚呆,才一夜功夫,雪已經厚至小腿,樹上也掛著厚厚的雪,門前小亭子下的犛牛早已不見蹤影。

    前一天孤月走另外一個埡口未按時間回來,想來是在路上耽擱了,因為和末夏、水哥、007前一天錯開營地,所以我和亭子先收拾東西和他們匯合。

    007帳篷。圖/小艾

    他們仨人的營地紮在牧民屋子附近,以為他們會睡在牧民家,沒想到是搭在了外面,帳篷一圈已經積了不少雪。

    末夏和水哥的帳篷。圖/小艾

    大家商量了下是先撤退等孤月還是在牧屋等一天。後來一致同意在牧屋先等一天,大家第二天下撤。

    圖/小艾

    一天無所事事,其他人去了最下邊的牛棚營地和另外一支隊伍玩遊戲烤火去了,007去了另外一個牧屋睡覺,我留在了牧民家。男主人次仁熱情地給我們烤了餅,甚至給其他不在這邊的所有隊友都烤上讓人給帶下去。大家烤著火吃著餅。下午我一個人顛顛地跟著次仁去看他擠犛牛奶,回來了後燒開做酥油,我坐旁邊喝新鮮的現煮奶,好不愜意。

    下午孤月回來後,大家開會重新商討了下行程,最後更改計劃,孤月、末夏、007和我四人繼續嘗試行程,如果埡口大雪無法翻過,再按前一天走的達才措往下撤出。水哥和亭子和另外支隊伍撤退,大家重新分配了下物資,繼續走的四個人把裝備精簡了一下,輕鬆不少。

    D5:雪中跋涉

    • 納吉牧屋—則久措—黑力埡口—黑力措尾

    • 4302米—4705米—4314米

    軌跡第5天。

    早上天未亮收拾,大家在前往次仁住的屋子匯合了一下,然後到了和亭子、水哥說再見的時候。次仁大早起來給我們燒水烤了餅當做路餐,我們一人給了50塊錢以示感謝。

    女主人萬般不肯收,我臨別前擁抱了下女主人把錢塞進了她的口袋。大家站在門口為我們送別,在這冰天雪地中,這一幕溫情的讓人感動。

    圖/孤月

    往著埡口的方向走了一小段便遇到了長段的亂石堆,因為雪的覆蓋導致見不到比較好走的路跡,只能硬穿。亂石之間有不規則的縫隙,大縫隙之間又長著大量的杜鵑樹,石頭上青苔遍布,每一步都需要登山杖小心翼翼試探,即使這樣有時候辨不清腳下虛實腿仍會滑進裂縫,在雪里走著摔了,摔了起來,再走再摔。

    我和末夏,背的包是Osprey同款,衣服墨鏡等都相似,像是雪中」twins」。圖/孤月

    圖/孤月

    出了亂石堆到埡口下方是一段長而緩的上坡,背後是條狀的朗莫措和湖邊的牧屋,雪花大片的飛旋而下,可天此刻卻開始偷偷放了晴。

    雪中則久措。圖/孤月

    則久措是一個面積不大橢圓形的海子,就在埡口下方不遠,因為一天的下雪湖面已經形成了一層薄冰,呈深空灰。

    正在往埡口開路的孤月。

    全程幾乎都是體力最好的孤月開路,在厚度到大腿根的雪地里深一腳淺一腳為我們「謀福利」

    正在過埡口上大石障礙的我。圖/孤月

    有些地方需要手腳並用,沒預料到會下這麼大雪,所以這次沒有帶防水手套。雪水濕進手套,手指尖凍的發麻,不時得脫下手套活動一下。

    埡口途中兩朵孤獨的花,靜靜躺在雪地上兩兩相望。圖/小艾

    烏雲漸漸散去,藍天出現的區域越來越大,像一層蒙了霧的鏡片。我和孤月走的稍快,本想在埡口頂邊等末夏和007,邊燒水泡杯茶,也效仿一番《紅樓夢》中妙玉的梅雪煮茶。結果發現埡口頂四面八方全是厚雪,不僅沒有坐的地方而且四面吹風,只能先下到半山腰再找地方。

    下到一半發現巨石可以躲風,忙卸下包拿出爐頭煮雪,茶葉末夏帶著,只能拿出我包里的果珍泡,也假裝風雅了一把。在這冰天雪地的山峰之間能喝上一口滾燙的熱水,和隊友有說有笑,其非凡體驗大概一生難忘了。

    圖/小艾

    喝完茶一路向下切,不久就看到了本應色彩斑斕的黑力措,奈何藍天遲遲不肯露臉,措也回以陰沉,呈一種讓人情緒低沉的灰黑色。

    下到黑力措湖邊的這一段路一點都不比上坡輕鬆,雪越走越厚,雪下的杜鵑林越來越多,摔倒打滑的次數也增多。沿著沒有積雪的溪流走,溪流中間有大大小小的石頭,或平滑可能有青苔,我們都小心在不摔倒的邊緣試探,然而往往事與願違,最慘的末夏甚至整個人摔進了溪流,看到誰吃痛又打濕大家都不好受,唯有期盼可以早點看到牧屋可以烘烤一把。

    圖/小艾

    下到措邊天空又黑下來昏昏欲雪,下坡比大家想像的都難,體能耗盡,匆匆嚼了兩個牛肉幹兩個糖,繼續沿湖邊走到湖尾。

    圖/小艾

    湖岸線和第一天走的波浪線一樣,看著距離近,實際走了兩三個小時才過去。在這幾個體能耗盡卻不得不繼續上上下下的路途中,我終於也在體能最強的孤月臉上看到了疲累。看著波浪線似得的線條,我一個個數著凸出的地方,5個、4個、3個,視野一開闊赫然發現還有6個……

    末夏正停下來休息看著我說後面有紅色的日落痕跡。圖/小艾

    終於走出湖邊那個漫長煩人的林子,到了湖尾顯示大概還有2公里,此時已經晚上7點,天馬上要黑下來。屋漏偏逢連夜雨,前面的路是大片水深的草垛,沒辦法,湖邊沒有營地,此時不得不硬著頭皮幹。

    水淺的地方過腳腕,深的地方到小腿肚,奈何多好的鞋這樣在水里泡幾天也得濕,撐了這麼多天,在這一段鞋里終於還是進了水。這時候饑餓、困頓、肩膀腰胯的疼痛、寒冷全面侵襲而來,我開始想也許和其他人撤回去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圖/小艾

    過了草垛再過一個上坡,還有1.5公里,赫然發現有個極簡陋的牛棚,驚喜得不知要感謝誰好,大家立馬住下。牛棚四面鏤空,寒風拼命往里灌,我們大家把雨衣防雨罩都拿下,把進風口一側檔上。

    此時孤月已經生起火,濕透的柴火煙熏得大家睜不開眼睛,外面天黑下來,雪花大片大片飄下。我們在里面煮水、泡飯、泡麵,大家分著零食唱著歌,每個人臉上都烘的發燙,群山峻嶺之間,四面八方是暗的遠不見邊的白色,而我們四人在這小小一方有頂有地的小木屋里面,有火有食物有歌聲地相依為命。

    D6:湖光山色

    • 黑力措尾—江達措—飄雲措—勒布青坡

    • 4314米—3990米—4021米

    軌跡第6天。

    圖/007

    早上哆嗦地起來燒水泡飯後打包,穿鞋的時候發現前一天打濕的鞋已經凍上了,硬的能砸死人。硬撐著把腳塞進去,然後用體溫把鞋軟化,不然無法行走,不一會功夫腳趾頭都冷的發麻了。

    出了木屋發現有些天晴,甚至陽光下能看到影子,頓時歡呼雀躍,007還很興奮地給大家4人影子拍了合影,這預示著天氣轉好。

    圖/小艾

    今天的行程整體上很輕鬆,基本都是緩坡和平路,除了路泥濘外,沒有什麼難點。出了木屋後沿著山谷一路向下,到了視野開闊的地方便是看海線和魯易線的交叉處,我們商量著如果魯易線走不通,到時候再回頭走看海線出。

    今天的行程和前幾天比,完全是爛泥巴路和高速公路的區別。圖/小艾

    圖/小艾

    過了中午的時間到達江達措邊,早上出了太陽又陰沉的天再次露出了點陽光,同之前的海子一樣,沒有強烈的光射,顏色依舊不出彩,倒是左邊的草地對應著遠處前後的雪山,讓人有徜徉在瑞士風光之感。

    角度正好,丟下包開始拍起照來,末夏從包里掏出一包背了多天的松子分給大家,對著如此湖光山色邊嗑松子邊聊得歡快,即使有絲絲陰冷的北風吹來也可以暢意地忽略不計。

    這個畫面帶給我的幸福感在回到城市一個月的現在也依舊記憶猶新,它給了我充足的理由解釋我為什麼愛戶外。

    深淺顏色不一的江達措。圖/小艾

    圖/小艾

    吃過路餐後,沿著江達措的右側往前面的山谷前行。措尾的河流彎彎曲曲,養育了一大片牧場。

    遠處雪山在烏雲中隱隱可見,分不清雪線和天的邊際,私以為這樣隱約可見的雪山比在無雲的大晴天更顯壯觀。山坡上松樹延綿不絕,雪從遠處看像薄紗似飄落在山體上,紅色的植物在河邊長了大片,為多樣性又增添了一分色彩。

    圖/小艾

    牧場上犛牛分散在各處。這里的犛牛是山下的牧民放養在山上吃草,因為天氣不好牧民都已下山,有些到了入冬會被趕下村莊,有些則會留在山上,向村委交每頭每天5元的管理費就可以。

    山野中飼養的犛牛沒接觸過什麼人所以膽子特別大,好奇心重,只要看到人便會湊過來看看這群人是來幹嘛的,但是一旦人有什麼動作,膽子又會變得特別小。有時候恫嚇一下,他們幾乎會嚇得彈起,然後趕快跑開,換一個稍遠些的位置打量你。

    背對著我們的牧場另外一側,犛牛向正在拍它們的隊友好奇走去。圖/小艾

    圖/小艾

    蜿蜿蜒蜒的河流里深淺不一的水也呈現著不同的色彩,對應著墨綠的山顯現著翠綠的水,遠看像一片未雕琢的玉石。

    今天的行程是全程最長的一天,到了既定的營地想為第二天極難的埡口留出更多時間,所以又繼續走了幾公里,一共走了22.4公里。在既定營地附近開始下起雪,到達勒布青坡時已經下起了「瓢潑大雪」,對於南方幾乎未見過大雪的人來說,這種快速又大片的雪花簡直和瓢潑大雨沒什麼區別。

    圖/小艾

    今天的營地較前一天營地豪華不少,至少不用大家的雨衣來擋風了。木屋里柴火充足,也更乾燥,在城市里住在灰格子里,總是各種不滿意,房子不夠大裝修不夠好衛生不乾淨,真的放在一個絕境,可以躲風避雨不用半夜起來打帳篷的雪,甚至還有柴火取暖,包里食物充足,還有相伴相依的隊友,已經滿足到無法用言語形容。

    升起火從木縫中瞥見木屋後面景色驚艷,拿了相機用防水袋包著只露出鏡頭,一個人站在屋後拍了會照片。雪花大片大片飄零,無邊無際,不遠處延綿的山重巒疊嶂,我愣愣的看著四周,忘記寒冷和饑餓,腦海中一直響著此前學吉他時很愛聽的一首名「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的指彈曲,美得沒有真實感。

    D7:密林下撤

    • 勒布青坡—門索拉埡口—勒布青坡

    軌跡第7天。

    圖/小艾

    早上出門的時候犛牛已然從遠處回來在門口雪地里尋草吃,雪比前一天更厚,看了下埡口發現霧沉沉一片,突然有種很不祥的預感襲來。

    不過這個雪勢之前也商量過翻不過埡口的其他方案,大家鐵了心的要走到一步都無法再走為止,所以即使天氣如此不好,也鬥志滿滿地出發。007和末夏照樣高歌助威,孤月忙著開路,我「不求娛樂但求自保」,緊跟孤月之後。

    圖/小艾

    老問題,雪太大看不到路跡,前一天化了些雪昨天又新下了雪,導致地面每一腳都像踩到快要融化的冰窖里。雪依然在下,不迷信的我告上天告大地祈求為我們創造個好條件。

    行走在冰雪世界中,很長一段路都行走在樹林中間劈開的一條小徑上。身為黑龍江人的孤月說在北方下雪不能像這里一樣能掛這麼厚的雪,所以親眼見到這種景甚至行走在其中很難得。本來就沒見過什麼雪的我趕緊多拍兩張,聽「雪鄉專業人士」這麼一說,更覺得這一副冰雪世界的模樣美麗動人。

    圖/孤月

    走到山谷快到盡頭的溪流旁邊,軌跡顯示直接從右邊上埡口,我看了眼埡口的方向,在深林上面,所以是需要穿越林子,孤月二話不說往上幹,我們緊跟其上。一路上他邊開路邊看軌跡,沿著溪流向上,但是溪流邊是斷崖和高兩三米的杜鵑林,且被厚厚的雪壓得七零八落。我們只能在樹林中穿梭尋找可以向上走的路。

    圖/孤月

    有些地方雪深至大腿,即使穿了沖鋒褲加保暖褲,寒氣依舊往里灌,雙腳更是從睡袋出來就是麻木的,掛著雪的樹枝時時刮了包,雪瞬間抖落一身。有時候沒法過,只能從地下跪著爬過去,手套很快就濕透,就靠體溫烘著。即使這樣,有時候碰到大石就毫無辦法,只能做好保護正面杠雪,所以路上走的線路就是不停的爬上坡過樹枝過大石抖雪,如此循環。

    圖/孤月

    這算是整個林子中最好走的一段路,蹲著身體可以通過一些障礙,有時候前後隊友會幫忙拉一下樹枝。可即使這樣,也一直碰到大石之間的大裂縫,厚重又不穩固的青苔,由低矮的杜鵑林形成底下是空的「陷阱」,身上和防雨罩全部是樹上摩擦的臟屑。上升還不到一百米,臟的沒法看且全身濕透。

    一旦停下大喘氣,寒冷傾巢而出包裹全身,我開始想念家,想念家里的貓和狗,想念暖和的床和熱騰騰的飯菜,想要坐著一動也不想動的休息,我從未如此渴望可以回家,可腳仍然機械一般在走。

    一片似愛心的葉子,也許我們的行程也要同這片葉子一樣殘破。圖/小艾

    這片深林大概鮮有人涉足,有些地方的苔蘚足足有十多公分厚,踩的腳感就像是小時候冬天厚重的棉被上。最期望看到大樹下厚厚的苔蘚,這樣就不用踩在雪地里,還能敲一敲鞋子上的雪,可以停下來喘口氣,想像再堅持一會就能走出林子看到埡口。

    圖為樹林,杜鵑林因為拿不出手機沒有拍。圖/小艾

    然而線路沒有朝著好的一面發展,因為我們發現已經迷失在林子里,軌跡顯示應該沿著河流邊上,而聽水聲我們已經離河越來越遠。這時候只有兩個辦法,直接往水聲走,或者出了林子再往埡口切。除我覺得應該先出林子之外,均讚同直接往水聲走,所以最後少數服從多數。

    一直到現在才進入到真正的高難度,「高大款」的杜鵑林密密麻麻橫在去水邊的路上,林子中間分布著大小不均的斷石面,所有的樹幹均被雪壓的沉下來,擋住了可以踩下去的任何地方。在前面開路的孤月走幾步便會滑倒,且落差大,很難站起來,我走在他後面很想去扶他,可是連自保都力不從心。在杜鵑林的雪中滾了一兩個小時,向上是看不到出頭的林子,向下是遠不可見的地面,我幾乎都快哭出來,只想著現在有雙翅膀能飛到下面,住在牧屋里,穿上羽絨服。

    最後還是困死在了杜鵑林,在一處斷崖邊一步都沒法再進,所有人讚同先從杜鵑林撤出去,卻怎麼也找不到爬過來的路。那種感覺就像是廚房的所有東西在你眼前全打翻,想收拾卻無從下手的急迫和無奈。不走只能等著失溫,最後還是半爬半滾地出了杜鵑林。

    出來後大家商議下撤,我已經感覺到自己已經出現了失溫的前兆,實在是盡了全力。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下撤,今年登四姑娘二峰大雪,雪深到大腿根到腰,所有人均下撤,我愣是和隊友、嚮導三人幹上去了。雀兒山暴風雪,一整個隊伍下撤也只剩下我在嚮導帶領下登頂。我這種不服輸不到最後一步堅決不下撤的人此時聽到下撤居然大松了一口氣,終於可以回家了!

    但是下撤一點都不比上升簡單。在林子中亂穿導致找不到上升時的路,又重新開路走了一條,幾乎是滾著下山,中途我因為下一塊和我差不多高的大石抓的樹枝斷裂導致整個人被摔出去膝蓋跪地,吃痛到大哭了出來,與其說痛不如說是被無止境下雪的天氣傷害到覺得「天大的委屈」一並發泄了出來。

    圖/小艾

    每個人都狼狽不堪,走回頭的路上才發現翻埡口的位置不對,應該是天氣不好加上在樹林里軌跡飄了,其實一直都沒跟上正確的軌跡,雖然有些遺憾,但是不後悔做出的選擇。

    雪還是那個雪,山還是那個山,而我們也還是我們。只要身體完整,心存信念,什麼時候都可以重來一遍。

    圖/小艾

    下午到了營地,外面雪比前一天下的更大,白茫茫的連這麼近的山都看不清楚,從木屋的大縫隙之間看著翻埡口的那片山峰,短短兩三個小時就白的幾乎看不到樹林的綠色。這時候才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此時我們還在埡口上,也許碰到這種大雪,就會發生失溫導致死傷的嚴重情況。

    「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即使在這種困境里面,我們還能在屋子里玩遊戲,載歌載舞,欣賞雪景。這讓我對逆境和態度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D8:冷酷仙境

    • 勒布青坡—江達措—營地

    • 無明顯海拔上升下降

    軌跡第8天。

    圖/小艾

    007和末夏從撤退線出到村子再回林芝然後去波密。孤月和我決定走海子線出山,名義上雖然撤退但好歹完成一條線路。早上我和孤月先走,背後便是前兩晚住的木屋。離開的時候只有不舍,沒有不甘。

    在山林中的一抹色彩和一瞬生命。圖/孤月

    前幾天一直在匆匆趕路,天未亮便收營,幾乎天黑才紮營,路上更是怕耽擱時間不敢多歇息。今天的行程突然慢了下來,能好好欣賞這一片美景。

    我原先期待的是色彩如童話世界的念青東,現在看到的卻是天寒地凍的念青東,從童話世界變成了冰雪王國,別有一番滋味。真真隨了村上春樹的一本書名《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大抵這也是難能一見的景色,將在人生旅程中抹上不可磨滅的一筆。

    圖/小艾

    山的對面是飄雲措,湖面呈灰色夾雜著綠色,烏雲漸漸散去。我內心想著,大概是山神不願意被打擾,下了那麼長時間大雪催促人快快離去,或者預見了接下來行程的發展會不順利。

    當天往另一端的山谷走去,進入到山谷時天陰沉下來飄起雪花,我和孤月兩人在木屋附近的平整草地找了塊位置趕緊紮營,因為怕有黑熊的攻擊,吃完飯的垃圾拿去放在較遠的位置。

    D9:瀕臨崩潰

    • 營地—母那措

    • 無明顯海拔上升下降

    軌跡第9天。

    圖/小艾

    早上起來發現帳篷上已經有厚厚的一層雪,收拾完東西後打算吃早飯,索性挖點雪直接開煮,打開帳篷的時候被天色美驚呆。天剛剛亮起,不遠的山上雲霧繚繞,日出微微露出,天空灰藍一塊橙紅一塊相拼接,霜凍斑斑點點浮在灌木林中。

    圖/小艾

    一路上天空依然猶抱琵琶半遮面,一面期待著天氣在最後一天可以大晴,一面又覺得反正已經習慣了下雪雪雪雪雪的天氣。在這樣糾結的情緒中辛苦的走了六七公里極其難走的沼澤地後才發現偏離軌跡,硬生生的浪費了不少時間很體力。直到大半天時間才穿出沼澤地尋回到路跡上,這時候原本遙遠的雪山已經全方面展現在了眼前。

    雪山下面是密林聳立的森林,腳下是厚厚的草原,這種場景在雪山區域並不多見。

    形狀詭異的枯樹,想起了在內蒙阿拉善所見的怪樹林。圖/小艾

    圖/孤月

    本是改線路後計劃的最後一天,加上天氣看著即將晴朗,一路上和孤月開心的邊走邊拍,彌補之前因為趕行程沒有好好休息娛樂。

    圖/小艾

    前往母那措需要偏離軌跡往下端走,然後看完後再原路回到軌跡上。在母那措邊吃完午飯後想著之前和末夏商量帶裙子拍「裝X」照,趁著太陽反射雪的熱量,這個海拔不高反也打算出山了不怕感冒,所以換了衣服趕緊拍了兩張留念。

    圖/孤月

    吃完路餐準備往回走,看了下路跡可能可以往前走切回到軌跡上,我們一路沿著湖邊的小道往下走,可是越走感覺越不對勁,直接橫切全是幾乎比人高的大石,積雪不多因為都被密密麻麻的樹枝擋著,我們打算硬穿過去卻發現機會渺茫。商量一下及時止損,往回走再從湖邊回到軌跡,白白浪費了兩個小時。

    這時候突然覺得念青東這條線路詭異的難以理解,像一條滿是迷宮的路,走進了里面無法再出去。以前最多碰到一兩天下雪,在這里已經整整下了八天了,還沒有停的意思,頓生一種它想把我留在這里的恐懼念頭。我瘋了一樣往回快走,隔一會就要摔一次,孤月在後頭一直勸慢點,我幾乎帶著哭腔和他說,再也受不了這了,今天不管怎樣,一定要離開這里。

    當切回到軌跡上的時候天馬上變臉下起鵝毛大雪,所有的山、海子、遠處的路都被籠罩在雪里,除了白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到,雖然此時我們就在離埡口不遠的地方。

    孤月小心翼翼地問我,這還走嗎? 我明白他是不想在瀕臨崩潰的我面前強勢地讓我接受現實。我冷靜地深呼吸幾口,嘆了口氣說,我很想走,可是事實是根本不能走,所以我們得再相依為命一天了。

    找到了牧屋,趕緊躲進去,生好火穿上羽絨服不過半小時時間,外面的積雪已經從腳腕到了膝蓋。這種雪量一直持續到深夜,挖雪燒水的坑很快就被填上。我們倆明白這個雪,埡口翻不過去了,所以商量著從第五天的地方撤出,看了下軌跡,45公里,打算一天走完。

    D10:最美日出

    • 母那措—冷布雅拉埡口—雍措—新措景區

    軌跡第10天。

    圖/小艾

    早上天剛亮就出門,果然不出所料,雪已深至大腿。東邊即將出現日出朝霞,天氣雖不確定會否大晴,可是雲霧薄得馬上就要散去,我說今天應該是大晴天。再次商量了下我們是往回走,還是翻埡口。最後兩人打賭試著翻埡口,大不了再多住一天往回撤,這個雪量一天也走不了45公里。

    圖/孤月

    做出決定後心情大好,此時天剛剛亮,不管最終能不能過去,自己做的決定就不後悔。

    圖/小艾

    沿著小路走到一個「小平台」處,日出一躍而出,淺金色的陽光灑向大地,眼前延綿無盡的白變得柔和生動起來,日出、雲霧、雪山、海子、雪地、樹林……所有這些在同一個畫面里舒展延伸,在目之所及之處一切都在述說著什麼叫驚艷。等回過神來時眼眶已經濕了,這是我見過最美的日出之一。

    世間萬物都有道理,也許之前那麼多天,就為了等待稍縱即逝的此刻。受過的所有苦難,在此刻面前都不足一提。

    剛日出的方向雲海已經湧起,我們背對著它前行。圖/孤月

    孤月催促快走,如果翻不上埡口還得再回頭繼續趕路。我回頭看著走過來的路,這時候腦海中響起李宗盛領悟中的一句:

    「我回首來時路的每一步,都走的好孤獨」。

    圖/孤月

    偶遇一隊犛牛,孤月靈機一動,和我興奮又小聲說,跟著走,他們八九不離十是要翻埡口去牧場吃草,就這樣今天突然不需要開路。我開心的想旋轉跳躍,至少暫時不用去考慮45公里的回頭路了。

    圖/孤月

    埡口下方的緩坡路途上有一條小溪流,軌跡沿此蜿蜒而上,我們小心翼翼踩著水間的石頭,心想回去還是要好好繼續練瑜伽,此時的平衡性是多麼重要。

    一路上都能看到這種石頭上面的雪,像一地的饅頭。圖/小艾

    面前走的凹槽處便是犛牛開出來的路,雪深,犛牛腿短,幾乎全是肚子開道。圖/孤月

    前往埡口的路上大晴,太陽光反射著雪,穿了兩條褲子的腿熱的直冒汗,全身發燙,怕曬黑的我包裹嚴實一路只管悶頭走,不敢輕易停下來休息,不然肯定想「光天化日之下」脫褲子。

    圖/小艾

    犛牛雖然走的慢,我們卻毫無跟上犛牛的步伐,孤月走在前面踩的腳印又為我二次開路,第一次覺得埡口如此簡單。

    埡口飄著鮮艷的經幡,說明牧民常在這邊走動,從這里開始便要走回到人間。離冰雪世界越遠,離塵囂就會越近。圖/孤月

    圖/孤月

    即使四處都被雪覆蓋,犛牛仍然聰明的知道以往走過的路,我們跟著走「之」字型下降。

    圖/小艾

    下坡走的遠不如孤月快,遠遠的聽見孤月喊,看到雍措,有顏色!我趕忙加快腳步,在遠處拍下,小的如一顆掛在白皙秀頎脖子上的心形藍寶石。

    一頭犛牛好奇的過來打招呼。圖/孤月

    一種形似花楸的粉白色植物孤獨的盛開在路側,守護著雍措對應著雪山, 在藍天下昂首挺胸。圖/小艾

    回頭看雍措的最後一撇,感謝在行程的最後給了我們一個漂亮的結束。圖/孤月

    圖/小艾

    海拔降低雪量也下降,道路側露出了新鮮可口的草木,犛牛邊吃邊走,我們一看時間還早,也跟著悠哉悠哉,在這童話世界中多半刻徜徉。

    圖/小艾

    在原始森林中穿梭,像走過一條時光隧道。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有一段: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十分是當時心境的寫照。

    圖/小艾

    出來後便到了新措景區的牧場。犛牛散步著在吃草,牧民遠遠的走來和我們打招呼,熱情地問從哪里來。當地的村民也熱誠地邀請上他們家喝茶暖暖身子。我們回城心切,在新措景區搭了個人家自駕遊的車先出了景區。

    行程到這里算是不順利但是安全地結束了。

    Tips:

    裝備:在裝備上選擇輕量化,以下是我的裝備列表。出發前稱重去除了水杯和水袋(後來證明三腳架和gopro沒有用處)另外一些公共物資在林芝分裝,大概在40-45斤之間。男生的包大概在50-55斤之間。背包用的是65升osprey精靈,容量正好,背負舒適。男生的包大概75升左右夠用。

    裝備圖。圖/小艾

    交通:今年十一進入到林芝地區的人比較多,擔心買不到機票,提前一個月訂了從成都飛往林芝的機票,所有人在林芝匯合,提前半個月聯繫了當地的包車,從林芝包車前往徒步起點魯朗拿哥村,大概2小時左右。

    本文中提到的孤月和「念青東」,在這里等你哦 ▽▽

    念青東,又開辟一條新的徒步路線!

    這條西藏的徒步路線,我竟然沒聽說過?

    9天,155公里,這條西藏頂級徒步路線美翻了朋友圈!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徒步中國》活動

    ↓↓

    分享到Facebook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