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站在北京零下10度的寒風裡,心裡只有一句話:
我這條命,全是靠秋褲給的。
如今,第一批90後,早已經過了「你媽覺得你冷」的年紀。
相反,他們不把上衣紮到秋褲裡、再把秋褲紮到襪子裡,都沒有勇氣邁出家門一步。
秋褲,已經成為這個冬天最光輝的神の存在。
打開淘寶,輸入「秋褲」二字,給你彈出來4800+個寶貝;小紅書上有13010篇和秋褲相關的筆記;微博上僅#離穿秋褲僅剩不到一天#一個話題tag下,就有近8000萬閱讀和4萬+條討論……
曾經被時尚人士嗤之以鼻的秋褲,現在也成了明星們的吸粉和上熱搜利器。天寒地凍的時節裡,秋褲就是個行走的話題製造機啊。
秋褲是中國特色嗎?
秋褲就一定醜?
秋褲和經濟形勢還能扯上關係?
所以,這個冬天秋褲都經歷了什麼?
秋褲是一種世界語言
秋褲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其他國家的人冬天不穿秋褲?他們不怕冷嗎?
讓我們先來做一道翻譯題:
Chill cool
秋褲
me more cool
棉毛褲
恭喜答對的朋友。
這裡你可能會問,棉毛褲和秋褲有什麼不一樣?大體上來講沒有,只是南北方的不同叫法,「棉毛褲「得名於生產它的機器——棉毛機。
現代棉毛機
從功能的角度分類,秋褲可以大致被定義為穿在外褲之內,長及腳踝的禦寒褲。無論是襯褲、線褲、絨褲、棉毛褲、保暖褲,都屬於這個范疇。
歐洲人在外褲內穿上第二層褲子的習慣,最早可以追溯到8世紀。演變到後期,外層褲子被稱為馬褲(breeches),內側褲子被稱為襯褲(drawers)——其中的長款,就和今天的秋褲類似。
油畫《歌德在羅馬郊外的坎帕尼亞》1787年
來源:意外藝術(公眾號ID: yiwai11)
到14至17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長襯褲被穿在長外褲內已明確可考。算得上是真正的秋褲鼻祖。
1850年代的分體秋衣秋褲
而加拿大制衣老字號Stanfield’s創始人的兒子Frank Stanfield則在1915年發明出則一種可調整的連體秋褲,上下身用扣子連接,也方便換洗,並在隨後申請了專利。
來源:加拿大專利局官網
實際上,秋褲還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歷史性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各軍採購了大量連體秋褲(Union suit),而二戰中,為了抵禦歐洲戰場的寒冷,分體式秋衣和秋褲成為了美國陸軍的標配。
1941年,一名駐紮在威斯康星的美國新兵就曾在家書中寫道:「上周五天氣轉冷,我們收到了過冬的衣物。秋褲(long johns)太暖和了,我一刻都不想離開它。」
喜歡在拳擊賽場上將秋褲外穿19世紀末期美國著名拳擊手John L.Sullivan
在世界範圍看來,大規模、高認同度的穿秋褲行為,的確是種中國特色。但如今國外穿秋褲的也大有人在。秋褲在美國人的語境裡就是thermal underwear(保暖內衣),或者long johns 和long underwear,後者直譯即「長內褲」,可以說是很形象了。
就連瑪麗蓮夢露也穿過……
Youtube上一條測評秋褲選購技巧的種草視頻,收獲了12萬次觀看。換句話說,當你在猶豫要穿哪條秋褲的時候,地球另一端也許有12萬個人在和你思考相同的問題。
秋褲也是美國亞馬遜上的冬季熱銷商品,看看大家的留言評價,似乎也和我們的關注點沒什麼不同。
嫌棄秋褲不夠厚的
一下子買了三條的
嗯……還有一些腦回路更清奇的:秋褲裡不穿內褲
看來,無論古今中外,都有人無法抵抗這種溫暖和安全感。雖然叫法不盡相同,但秋褲,著實稱得上是一種世界語言。
秋褲=吃藕?我Supreme第一個不答應
秋褲一定很醜嗎?
現代秋褲衍生出了哪些新形式?
秋褲給人的印象,通常是寬大、臃腫、不好看、露出來尷尬。一些童鞋不穿秋褲的倔強,很大一部分就來源於此。秋褲真的是時尚絕緣體嗎?很顯然,我們低估了秋褲的時尚力。
今年,Supreme秋季新款和美國內衣巨頭hanes聯名,秋褲秋衣整套上線,其中秋褲售價24美元。真有人買?當然,某寶上價格甚至被炒到了兩三倍。
優衣庫也在今年11月推出了優衣庫×Alexander Wang聯名秋衣秋褲,主題為「重新想像溫暖」——溫暖不一定就是厚重臃腫,也可以輕盈時髦。
在越來越多的時尚T台和街拍中,也可以尋見秋褲改良版的蹤影。
張馨予在紐約時裝周上的秋褲造型
甚至還不止一次出現在時裝周大秀現場。
2014巴黎秋冬時裝周CHANEL秀場
2015年米蘭時裝周Versace秀場
2015秋冬巴黎男裝周Dries Van Noten秀場
來源:GoRunway/InDigital
當然,還有由健身人士帶動起來的運動版秋褲——Legging,也迅速躥紅成街拍熱門單品。人們甚至還將man和 leggings組合,創造出了男生專屬的meggings一詞。
leggings在街拍中出鏡率極高
國潮品牌EDCO的leggings單品
一褲知秋:
秋褲賣得好不好,能看出經濟走向?
秋褲產業的現狀如何?
秋褲和經濟形勢還能扯上關係?
當外表和溫度兼具的新型「秋褲」們大行其道,背後的產業有些冰火兩重天的意思。
秋褲上遊供應端的日子不好過。以年銷售過億、一半村民做秋褲的山東泰安「秋褲村」為例,所生產的秋褲成本為2-4元,利潤只有幾毛錢。人工成本、運輸成本逐年上漲的同時,價格卻七八年都漲不上去,生存空間逐漸被壓縮。經濟的發展,對秋褲產業提出了新的要求。
與此同時,據英國《衛報》報導,在全球服裝零售業普遍走衰的今天,優衣庫的銷售額卻同比增長了8.4%,而其中主要的營收來源就是以秋褲為代表的冬季服裝。
而國內南極人、恒源祥、北極絨等老牌廠商,卻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砍掉生產線,轉型「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的品牌授權及服務商。
一圖看懂南極電商商業模式 來源:廣發證券
「只賣吊牌」,這個模式行得通嗎?至少數據看起來非常靚麗。南極人公司在2015年12月借殼上市,並同步更名為南極電商,上市三年以來利潤持續增長。據財報顯示,其2018年上半年授權產品的GMV高達56.91億元,同比增長53.64%;上半年營業收入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90.1%,品牌綜合服務業務毛利超過90%。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 2018年半年報
在南極人看來,這種商業模式既保留了南極人品牌的核心價值,也解決了傳統紡織企業產能過剩的痛點。但品控,就成了這些老牌秋褲玩家維護品牌資產的難點。
產業之外,秋褲跟經濟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曾提出過「內褲指數」(The Underwear Index),用於預測經濟走勢:男士內衣銷量平穩上升,則預示著經濟形勢良好,反之則經濟下行。道理其實通俗易懂,內褲是必需品,當人們手頭緊、決定不到萬不得已連內衣褲都不買時,或許就預示著宏觀經濟遇到麻煩了。而秋褲作為「underwear」的一種,自然也屬於這一范疇。
這個看起來腦洞很大的指數,也的確曾在一些調查中得到驗證。例如國際信息咨詢巨頭Mintel曾在2008年11月預測世界主要市場的男士內褲銷量將在下一年增長2.6%,但事實證明其實際下降了2.3%——2009正好是經濟大衰退的一年。而在2012年的經濟繁榮期,美國男士內褲銷量比上一年增加了6%。
不只是內褲指數,商業世界還為秋褲創造出了些新玩法。比如,除了你媽,關心你穿沒穿秋褲的還有京東。
京東金融曾在2015年聯合中國人壽財險推出「忘穿秋褲險」,保費11.11元。在承保期內,因意外傷殘、凍傷、摔傷、感冒而產生相關的醫療費用,最高將能獲得1111元的理賠。
京東金融曾聯合中國人壽財險推出的「忘穿秋褲險」
從歷史到時尚再到商業,小小一條秋褲,背後是人類需求和社會變遷的縮影。回到我們自身,保暖是逃不過的剛需,畢竟……
人家都說,不穿秋褲會得老寒腿。
互動話題:今天你穿秋褲了嗎?
圖片來源:朕說(ID:zhenshuooo)
Reference:
https://www.linkedin.com/pulse/underwear-index-parthasarathi-swami
https://zhuanlan.zhihu.com/p/2026799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ong_underwear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533767939441865&wfr=spider&for=pc
消費創業素描:線上線下加減法,品牌造新攻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