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於《大江大河》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力,毛羽司長評價道:「這部劇的播出幫助人們重溫理想擔當、重燃奮鬥激情,在國家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刻起到了進一步增強信仰、信念和信心的作用。」
12月26日,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電視劇《大江大河》研評會在北京隆重舉行。自開播以來,《大江大河》不僅收視成績日漸走高,更在近4萬觀眾參與的豆瓣評分體系中斬獲8.9分的高分,一舉成為2018年好評度最高的國產電視劇,可謂真正做到了收視口碑的雙豐收。
研評會上,業界專家、資深媒體人、文藝評論家們踴躍發言,從時代感營造、人物塑造、情感渲染、主題表達等多個角度切入,對《大江大河》這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現實主義史詩精品進行了深度剖析,同時也對該劇續作的創作提出了精辟的意見和建議。
會議最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做了總結講話。他提出,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節點,在國家處於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刻,希望以《大江大河》為代表的一批電視劇播出能幫助人們重溫理想擔當、重燃奮鬥激情,能起到進一步地增強信仰、信念和信心的作用。
《大江大河》榮膺2018第一口碑劇
精品力作突破圈層 90後也成「自來水」
作為上海廣播電視台重大辦重新整合後的啟航之作,《大江大河》由金牌製作團隊正午陽光承制,改編自阿耐小說《大江東去》,袁克平、唐堯編劇,孔笙、黃偉執導,侯鴻亮擔任制片人,王凱、楊爍、董子健領銜主演,童瑤、楊立新等主演。
這部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獻禮的電視劇以宋運輝(王凱飾)、雷東寶(楊爍飾)、楊巡(董子健飾)、宋運萍(童瑤飾)四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起伏為線索,生動地再現了從1978年至1988年、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裡,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代表們的奮鬥歷程。
自12月10日登陸東方衛視黃金劇場播出以來,《大江大河》不僅收視率始終名列前茅,更在網路上引起了強烈反響。截至目前,在近4萬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參與的豆瓣評分體系中,《大江大河》獲得了8.9的罕見高分,打出4、5星好評的觀眾占到總評價人數的92.2%,可謂當之無愧的2018第一口碑劇。
對於《大江大河》的熱播,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建軍很有親身感受。她說:「上海的同事跟我說,上下班走在路上,身邊大家都在聊這個劇。最近我在北京學習,同學們也都在熱議。有時候聽到討論回頭一看,竟然是個‘90後’年輕人,可見這部劇激起了不同圈層的效應。」
真正的好劇天生就具備突破圈層的能力,無論是否親歷過故事發生的時代,都會有所共鳴,《大江大河》就是這樣一部精品力作。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閻晶明認為,年輕人之所以愛看《大江大河》是因為這部作品寫改革開放不是寫昨天、不是寫歷史,它寫的就是現實。「改革開放是我們昨天的接續和明天的起點,任何一個觀眾看到的不僅是祖輩們怎麼走過來的,也是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從何而來的。」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陳芳則稱讚這部作品對年輕人有著潤物細無聲的影響:「這部作品用小人物展現大時代,尤其是宋運萍的死,她的故事在那個年代不是個案,她是先行者們為中國的改革開放付出代價和犧牲的一個代表,這些情節異常真實,非常生動形象地詮釋了改革開放意味著什麼。」
有高度 有深度 有溫度
《大江大河》獲讚現實主義史詩精品
在文藝作品創作領域,對藝術的挖掘探索與受到普羅大眾的歡迎本質上並不矛盾,《大江大河》播出後產生的廣泛效應就印證了這一點。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就在發言中著重提及,《大江大河》格局十分宏大、挖掘又精又深。李準說:「這部劇一開篇就是關於真理標準的討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所作出的讓整個新中國歷史做到重大轉折的重要思想。對於這個(思想)的反復討論,一下子就把這個片子的魂拎起來了。」
而在後續劇情中,宋運輝的命運線索又全程貫徹著以實事求是、不斷發現為靈魂的科學精神。「我覺得改革開放的精神最基本的就是科學精神,宋運輝反對金州廠引進國際設備,兩集之內寫出了八個層次,不斷發現不斷突破權威,這就把改革開放的過程寫到了極致。」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王一川則認為,從故事編排和美學處理角度來看,《大江大河》是一部擁有自身獨特史觀的三棱鏡式的中國社會改革開放史,整個作品體現出了開拓的立體史觀、積極的變革史觀、冷峻的浪濤史觀和深厚的心功史觀。
在拔高與深挖的同時,《大江大河》作為一部以人物群像展開敘事的電視劇又是溫情和動人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稱讚《大江大河》主創團隊用心、用情、用功書寫了偉大的時代。他說:「我很佩服我們的創作團隊,他們用鏡頭直抵人心,是一首人的心靈史詩。」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在觀劇過程中最為雷東寶和宋運萍的愛情所動容,它認為這段情感的描寫是這個改革開放故事能夠成立和讓人信服的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這段感情不表現改革開放,但是它把人物寫活了,人物如果活不了我們寫的這個時代就假了。」
情感之純,人性之深,這是與會專家們對《大江大河》人物刻畫的普遍認知,當人物樹立起來,人物內心的精神力量也就撲出螢幕,直抵觀眾內心。《人民日報》海外版副總編輯李舫和《文藝報》藝術部主任高小立不約而同地指出,《大江大河》對於時代矛盾、改革問題的不回避,對於人性陰暗面的不回避正是在用改革開放的精神拍攝改革開放題材。
高小立說:「這部劇把國家轉型期所有的矛盾和問題都寫到了,問題一個接著一個。為什麼我們要改革?為什麼我們現在還要繼續深化改革?正是因為我們現實中不斷地出現問題,我們就要解決這些現實問題,就要用改革的精神來解決。」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盧蓉也說,《大江大河》的史詩氣度恰恰來源於它站在歷史反思的高度俯瞰改革開放的路,這是值得人們反復思考和學習,並能持續給予人力量的溫暖的東西。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司長毛羽在會議最後做了重要講話,他富有激情地指出《大江大河》七個「好」:
檔期好,早策劃早準備,占盡電視劇播出天時、地利與人和;
主題好,充分展現改革先行者覺醒的過程和覺醒後的力量;
故事好,編劇用豐富的生活體驗提煉出高於生活、緊緊圍繞家國命運展開的優秀故事;
人物好,每一個典型人物皆栩栩如生,人物塑造達到了相當高度;
演員好,顏值演技俱佳,全身心投入創造出全民熱愛的好角色;
質感好,幕後團隊一絲不茍、精心設計,用工匠精神真實還原歷史氛圍;
合作好,上海廣播電視台開啟全新造劇模式,制播雙方共贏雙收。
總結《大江大河》的創作過程,毛羽指出,長期以來,中國電視劇形成了聚焦現實,紮根人民,紮根生活,與時代同呼吸,與人物共命運的現實主義創作傳統,不論是過去的經典佳作還是未來幾年的創作規劃,主流的電視劇都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重大宣傳節點來展開創作,從不缺席歷史劇變下的時代精神的表達,從不缺席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過程中喜怒哀樂的書寫。而如何能讓主流的電視劇更加主流、更加深入人心,在他看來,需要的就是像正午陽光這樣的不論外界如何浮躁、如何喧嘩和騷動都潛心耕耘、默默探索做到的優秀創作者。
對於這部劇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力,毛羽誠摯評價道:「《大江大河》的播出幫助人們重溫理想擔當、重燃奮鬥激情,在國家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刻起到了進一步增強信仰、信念和信心的作用。」
SMG重大辦打響重組第一炮
精耕細作擦亮上海文化金名片
2017年,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提出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要求,隨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又陸續推出「文創50條」等重要文件。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胡勁軍在研評會上指出,《大江大河》《外灘鐘聲》《大浦東》等優秀劇目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陸續製作播出的。胡勁軍解釋道,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橋頭堡,也是全國各地奮鬥者、創業者百川歸海的入海口。上海的文藝創作理應紮根這塊熱土,用藝術揭示沸騰時代進程中的社會嬗變、人性升華。
如今,《大江大河》作為25部「上海出品」電視劇中的翹楚之作,用現實深度彰顯了上海的時代精神和文化自信,「上海出品」也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完成了向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的莊嚴獻禮。胡勁軍還表示,未來,上海市委宣傳部將一如既往、不遺餘力地支持重大題材影視創作,在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大獎評選、場地開放等方面為影視作品保駕護航,通過全方位的政策扶持激發電視劇創作生產的活力,打造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上海製造、上海出品」的現實主義精品力作,力爭使上海文化金名片更加閃亮。
與此同時不得不提的是,《大江大河》能夠取得如此優異的播出成績和口碑,對該劇的第一出品方——SMG重大辦來說可謂是打響了重新整合之後的第一炮。據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SMG重大辦主任陳雨人介紹,從2016年SMG影視劇中心和正午陽光影視就《大江大河》項目進行初步洽談,到2017年項目籌備再到2018年開機拍攝、安排播出,三年的合作和創作很艱苦也很順利。
在項目發掘和培育上,重新整合後的SMG重大辦充分利用了SMG影視劇中心在電視劇行業內充沛的頭部資源和資深的項目經驗,同時也創新性地用活了隸屬於東方明珠的尚世影業的資金優勢。在創作過程中,SMG重大辦深度參與,分配專門、專業人員對項目進行全程把控,大到主演主創人選的抉擇,小到拍攝地、拍攝場景的設置都會給出專業意見。陳雨人說:「我們有一個小組的人來看劇本,每一部戲劇本看完之後都會給出非常專業的劇本意見,最終整合成一個幾十頁的東西給到片方。」
對重組後的SMG重大辦來說,腳踏實地、精耕細作,生產把握時代脈搏的、高質量的現實主義作品是始終不變的初心和堅持。「我們自己有一個規劃,一年生產不要超過一部,甚至三年兩部,主旋律也有好劇的,老老實實做劇,要做就做能夠打動人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