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文學家陶淵明在寫《桃花源記》的時候,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在今天的成都溫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幾乎把「桃花源」搬到了他們的陽台上;寫下「窗含西嶺千秋雪」的「詩聖」杜甫,也不會想到千年後的溫江人,他們的窗戶外仍藏著皚皚雪山。
這就是溫江,這里有著各種讓人想像不到的驚喜,這里更是人人向往的理想家園。
陽台上的「世外桃源」
溫江人對花木情有獨鐘,這讓溫江成為綻放在鮮花之上的城市。
歷史上,溫江是4000多年前古蜀魚鳧王國領地。因魚鳧王建都,下令廣植柳樹作為國界,魚鳧古都楊柳依依,史稱「柳城」。2007年,「柳城」溫江獲得「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
2016年,溫江花木搭乘蓉歐快鐵首次出口歐洲。有著「桂花王子」外號的祝鳴川,他的桂花被歐洲知名品牌香水選中,成為生產香水的原材料。他去歐洲參展時,帶過去的金彈子、小微編藝、海棠盆景和三角梅都驚艷了當地人。
如今,溫江人愛花,更惜花。在溫江人的陽台,望得見100公里外的雪山,也裝得下繁花似錦。溫江的花木是每一個溫江人的詩,也承載著他們的遠方!對於文藝清新的溫江人來說,你只要給他們一個陽台,他們就敢還你一個花園。
今年,成都市舉辦的「尋找最美陽台」,溫江人將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打扮成了「桃花源」。綠色的植被、星點的花朵……緊繃一天的心情仿佛都會在自家的陽台被慢慢熨燙開來。
「幾畝方田,一棟院子,一片樹林,一窪荷塘,向往的田園生活。」在寒冷的冬季,溫江人仍能從自家陽台上尋覓一份愜意。
溫江人對待生活,始終懷有一份浪漫,對待這座城市,更具備了濃濃的家園情懷。
種「風景」賣「創意」
「雨後桂花落,岷江暗香逢。」
在岷江村,溫江人從一縷花香中嗅到了商機。
陶勛花用田園里的桂花樹打造了一個「桂花村」。她組織村里的留守婦女收集桂花,烘幹後製作成香囊。釀桂花酒、做桂花燃香、手工香皂……把桂花元素融入各種手工產品,在陶勛花的謀劃中,未來的岷江村丹桂飄香。
潘冬梅則帶領村民打造了以桂花為主題的鄉村民宿九坊宿墅。一個簡樸的農村院落,在設計師的手下搖身一變,成為溫江特色十足的民宿代表之一。在九坊宿墅,潘冬梅和村民從植物編藝、川派盆景、川西林盤中找到靈感,參與感極強的鄉村民宿讓周邊市民在繁忙的工作之餘體會到勞作的興喜,慕名而來的遊客絡繹不絕。
而「手匯幸福里」女紅編織創意室負責人袁陽,則在岷江村婦女居家靈活就業實訓基地里指導著村里的婦女製作熊貓手機殼。今年7月,他們製作的300只熊貓玩具公仔首次跨出國門,遠赴德國柏林參加了「中國大熊貓保護·文化藝術成就展」,受到了德國民眾的喜愛與追捧。
在溫江,岷江村的三個女人演繹著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而更多勤勞的溫江人正在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滿滿的收獲,讓自己的家園變得越來越好,讓生活越來越富足。
一位北方青年的家園夢
隨著地鐵17號線的輔軌,溫江正式駛入「雙地鐵時代」。在通往溫江的地鐵上,人們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夜晚降臨,開往成都方向的地鐵上的人總是越來越少;而開往溫江的方向的車廂中,人總是越來越多……
會生活的人,絕不會錯過溫江,很多人舉家遷到了溫江。「放眼見綠、處處透彩、移步聞香」的城市景觀讓溫江變得更宜居。現在,更多的年輕人選擇定居溫江,有人打趣說:「坐上地鐵向東即可到達繁華都市,而向西則可享受‘世外桃源’。」
魏相明的老家在北方,夏日的乾旱和冬日的荒涼還存在記憶里。溫江的上風上水吸引著魏相明,盡管現在是寒冬,但這里依然是綠意盎然。2017年魏相明搬進坐落於江安河畔的新家,這里不但有方便的購物、休閒場所,而且200米範圍內就坐擁溫江地市公園和光華公園,魏相明對於綠色與親水的長久渴望,終於如願以償。
「‘小橋流水人家’,我從小就立志努力學習,工作後一定要找一個臨河的居所,如今終於如願了。」在溫江,魏相明從事的醫藥健康行業,恰恰是他居住地溫江的主導產業。
如魚得水的魏相明與來自天南地北的創業者們,在這里奉獻著他們的辛勞與智慧,享受著一份安逸。而初具規模的成都醫學城,也正在聚集著更多高端醫學產業的到來,讓魏相明們有了更廣闊的舞台。
大學生的青春記憶
溫江,一座大學生們不得不愛的城市。在西南財經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邁克,在溫江居住了6年,學習、生活、工作……邁克如同普通的中國學生一樣在這里紮根。邁克說,自己早就是「麻辣胃」,他們都特別鐘愛火鍋、串串。
美麗的居住環境、便利的交通、友好的市民讓邁克深深地愛上了這里。「溫江非常適合生活,它能讓人很快適應這里、喜歡這里,溫江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在溫江大學城,西南財經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師范學院等大中專院校的學子們,一樣對溫江有著深厚感情的,這里藏著他們的美好青春回憶。
被稱為「女子櫃台學校」的西南財大,校外的美食街柳浪灣,是大學生心中的「美食帝國」,畢業以後想吃一盤周記糕點就必須要打「飛的」了,好想就在這里安家了;成都師范學院至今還流傳著,畢業典禮上老師那句「母校最對不起你們的是欠你們一個男朋友」的經典致辭;成都中醫藥大學的荷塘、果樹林、棧橋、拱橋、杏源亭又留下了多少人匆匆而過的身影……
而更多留在溫江的大學生們早已將愛進行到底,在這里構築起新的家園。
而愛上這里的理由也許可以用一個「宜」字來概括。
宜,所安也!
本文圖片/田相和、張志強、邱文銀、肖雨楊攝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