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情懷音樂的民族魅力:對話民族史詩原創音樂製作人小提琴藝術家郭燕妮
送溫暖,獻愛心。11月3日下午,郭燕妮攜瑤台天籟樂團成員在唐工坊舉行了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雲上喀卓》新聞發布會,與到場媒體、樂迷暢聊了《雲上喀卓》的創作歷程。在新聞發布會上,雲南和誼公益基金會、雲南省普洱茶協會會長,著名小提琴藝術家青年作曲家郭燕妮女士,向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鎮上六小學捐贈了135件衣物,100套床上用品,價值5萬餘元。
新聞發布會現場,在現場與主持人、媒體的互動交流中,郭燕妮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最新創作歷程。
關於音樂 執著的雲南民族史詩「音樂情結」
問:三年前,我們聆聽了您創作的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夢回茶馬》,感受了一次民族音樂與西方音樂的「對話」,讓我們穿越回那個已經消失的馬幫、古道……這一次,在推力作《雲上喀卓》,這是一部怎樣的作品呢?
郭燕妮:《雲上喀卓》是一部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挖掘和發現民族史詩故事,特別是雲南民族史詩故事對於我來說,是一種音樂情結;生活中雲南通海縣一帶的喀卓人,本身就是一個傳說,是一段神秘的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讓更多的人知道喀卓人生生不息生活的經歷,用音樂藝術方式表現這樣一個傳奇民族,它就成了我的音樂選題。
問:喀卓人?
郭燕妮:很多民族是有遷徙的習慣的,譬如蒙古族。13世紀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及呼倫貝爾一帶,由可汗蒙哥與忽必烈的大將兀良合台鎮守雲南,曾帶領一只蒙古軍隊征戰,他們在雲南玉溪通海縣留下了一支基層官兵的蒙古族,後來被稱為「喀卓人」;他們的文化風俗與當地民族融合,形成了獨特的「喀卓文化」。
問:喜歡郭老師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雲上喀卓》今年1月28日曾在勝利堂圓滿首演,作為一個外行人,我很好奇,《雲上喀卓》再度演出,或者說作為一名創作者、演奏者,您每一次詮釋作品的心境是否會有不同?
郭燕妮:當然會有不同。通常一部作品首演時的心情,仿佛懷胎十月,等待嬰兒呱呱落地,既興奮又緊張,當圓滿謝幕的那一刻,心里會有落下一塊石頭,長舒一口氣的鬆弛和愉悅;首演成功,對於創作者和演奏者來說並不意味著可以輕鬆地對待下一次的演出,對於社會給予的榮譽更要懷有謙卑的心,爭取把更好的藝術呈現給觀眾。不僅如此,觀眾對你期望值也提高了,每次新的面臨的演出壓力和責任會更大些。當然,以往的演出經驗也讓我和樂團的夥伴們更容易把握作品,現在我們正在認真排練,希望繼續帶給觀眾獨一無二的視聽享受。
問:用音樂藝術展示這樣的民族史詩故事,難度非常大吧?
郭燕妮:純史詩音樂的創作會有一定難度。我們知道在音樂創作中不能寫具體的事件,只能夠描述一種情感狀態和場景描寫。比如。。。。。。這次《雲上喀卓》是以時間進程來創作的,用音樂講述喀卓族興衰到重新崛起的過程。隨著歷史的變遷,我們雲南的蒙古族從語言,服飾,到生活方式等都和內蒙那邊不太一樣。所以《雲上喀卓》根據發生的故事用到了彝族白族苗族等曲式,用古典樂的手法融合民族樂以及現代樂來完成創作。
問:的確每一個強悍民族血液里都流淌著不屈不饒的民族性格。由於你的民族史詩情懷,近年來原創許多部及演奏大型民族史詩音樂,其中《夢回茶馬》、《風從東方來》、包括正在創做的《彝火傳奇》等大型史詩音樂作品,可以說是國內也為數不多的音樂藝術家,可以稱得上是民族原創史詩音樂「第一人」!
郭燕妮:謝謝大家對我音樂作品的認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就是想以琴為筆勾勒出雲南聽覺藝術的聲音版圖,通過我的音樂作品讓大家對這些歷史能夠多一種解讀的角度。和我的團隊夥伴瑤台天籟樂團用我們特有的方式來感恩世界。我期待有更多的夥伴加入進來一起共同弘揚民族文化。我相信我的音樂作品不僅僅是雲南的,它更是世界的。
關於公益 音樂教育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問:關愛孩子的郭燕妮老師一直致力的公益事業。2018年12月22日晚,為了弘揚雲南民族音樂,讓孩子能從小培養對民族音樂的熱愛,演出組委會還在昆明範圍內公開選拔多位小演員參與《雲上喀卓》劇中獨唱、合唱、獨舞、群舞部分,郭老師期待著能和這些孩子們一同為大家獻上精彩演出。
郭燕妮:這一次我們與雲南和誼公益基金會、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合作,向麗江市永勝縣濤源鎮上六小學捐贈了135件衣物,100套床上用品,價值5萬餘元。這些年,我一直堅持做公益。在我看來,公益不僅僅局限於捐錢捐物,公益的音樂教育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讓孩子們從小接觸音樂,聆聽好的音樂,感悟美好的事物。音樂是跨越語言的交流形式,一段好的音樂不管是什麼語言形式演奏出來,都可以讓人感受到它的魅力。譬如,許多人相信,自閉症患者可能有語言和社交困難,但是可能會對音樂有特別的反應。如果一個音樂人,理解自閉症的基本知識,也知道行為干預的方法,那麼,音樂治療就可能幫助孩子進步。未來會在更多公益音樂的道路上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讓雲南更多的孩子能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問:從《夢回茶馬》、《雲上喀卓》,您一直潛心挖掘、創作民族音樂史詩篇章,我想知道您一直致力於弘揚民族文化的初衷是什麼?在這個過程中,您是否有遇到過困難或挫折?能與我們分享一下嗎?
郭燕妮:挖掘、創作民族音樂史詩的初衷,源自我內心深處對中國文化的自信,民族文化想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不僅需要傳承、創新,還需要有現代化、國際化的元素,才能讓現在的更多年輕人喜歡,並且願意加入我們。
如果要說這些年的創作過程中,有沒有遇到困難?我真的想替自己和團隊說,資金和專業的經營團隊,是我們最大的困境。目前,我們確實很缺經費,如果資金充足,我們可以做得更好,無論是編劇、采風,我們也可以像譚盾老師一樣,在創作的時候,可以任性地做突出各種音色、音響的嘗試。目前,無論是《夢回茶馬》,還是《雲上喀卓》,在音樂製作方面大部分的經費都是我自己掏錢,自己支撐,政府會對我的音樂創作給一些扶持,但真的是杯水車薪。大家都知道楊麗萍老師,她的每一次演出都得到了各方的大力支持,節目在排演的時候,演出檔期就已經排好了。如果我們能有好的經營團隊或資本方介入,或者國家政府能把我們的劇目納入院線演出的話,這樣我們真的可以做得更好。
目前的現狀,整個團隊夥伴們都是奔著一個音樂夢想以及對我的音樂作品的認可,一直堅持努力,弘揚民族文化。我真心的很感謝我的團隊成員,以及喜歡我音樂的觀眾。
問:我想替現在很多學琴家長問一個大家比較關注的問題?學琴,您覺得是天賦重要?還是後天的努力更重要?
郭燕妮:學琴,應該這麼說,與天賦、父母、老師以及後天的努力付出,都有密切聯繫,可以說缺一不可。不是常有人說,學琴的孩子,沒有什麼童年的。這個話,說得沒錯;但是我會覺得學琴,能學好琴的孩子,是幸福的,這樣的孩子,會在未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會一直有音樂相伴,會很快樂!
2018年12月22日,昆明春城劇院,郭燕妮大型原創民族史詩音樂劇《雲上喀卓》等您相約,我們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