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北京人藝年度大劇《名優之死》首演。看完之後,藝綻君就有點蒙圈了,我這是在首都劇場,還是在長安大戲院啊?我這看的是話劇,還是京劇啊?
《名優之死》講的是一代名伶,面對強權對藝術傳統的破壞和徒弟對藝術的背叛,含恨而終的故事,所以里里外外都是濃濃的戲味兒。
舞台上掛著金燦燦的「守舊」,舞台中央放著中式的桌椅,耳邊都是鑼鼓點兒,演員一上台先給觀眾們念叨一遍戲班兒後台的規矩: 大衣箱不能坐,扮上神鬼臉兒就不能再言語了……這些戲班兒人看似日常的規矩,觀眾們則聽得很新鮮,像是上了一堂京劇知識普及課。
李小萌的貴妃扮相
在隨後的演出中,劇里更是細細剖解了京劇的表演,比如《霸王別姬》中虞姬到底能不能唱高腔兒,舞個刀花兒要好的行為到底合不合適;在最後的《打金磚》中,觀眾不僅聽到了經典的唱腔,還看到了京劇的絕活兒;中間穿插的訓練和指點,讓觀眾看到台上規規矩矩的表演建立在台下繁瑣的規矩之中,演員台上的光鮮背後是台下近乎殘酷的訓練;閆銳飾演的名伶劉振聲,不住地提點著徒弟表演要在人物、在情境中,不能為了熱鬧而唱戲,更是讓觀眾領略到京劇作為一門表演藝術的內涵。
虞姬舞劍怎麼舞很重要
平時要提起看京劇,大概很多人是退避三舍的。但在一個戲劇故事里看京劇,話劇和戲曲彼此在戲劇張力、藝術表現力上進行互補,劇變得好看了,戲也看著有味兒了。不看京劇的人,也能感受到京劇精彩的一面了。
這樣一出戲要是沒有戲曲功底,想要拿下來可不容易,而劇中飾演劉振聲的青年演員閆銳則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從小開始學戲的他,正經科班出身,曾經還是國家京劇院的專業花臉演員,只是後來又考上中戲的導演系的導表演專業。
京劇身段要表現到位才好看
閆銳在劇中無論是「打把子」的武戲,還是《打金磚》的文戲,都贏得台下連聲叫好。那一瞬間,首都劇場儼然成了戲園子。
不過劇中的劉振聲是文武老生,既有身段又有唱,對閆銳而言也並不容易。他說,行當不同,一切都等於重新開始。在劇組里,他既是主演又是導演,但還是堅持天天練功。
相比之下,毫無戲曲功底的李小萌要在劇中飾演已經成角兒的劉鳳仙則更為不易。幾個月前,她就專門請了戲曲老師一點一點地學,如今站在台上也算是有模有樣了,不僅能耍刀花,也能亮嗓子,還真有點以假亂真的意思。
李小萌的身段兒還是經得起考驗的
為了讓戲味兒更地道,北京人藝還請來了外援。劇中飾演小花臉左寶奎的劉宸是專業戲曲演員和教師,他的鬆弛與幽默給全劇緊張的節奏添上了些許輕鬆的色彩。劇中琴師雖然台詞不多,但扮演者趙宇來頭可不小,作為京劇名家張火丁的「禦用」琴師,他既是劇中的角色琴師,同時也要為人物的每一個唱段現場伴奏。從唱念做打到演出配樂,讓戲迷也能聽得過癮。
兩位專業戲曲演員和一位專業琴師(右一)
《名優之死》大概是近年來北京人藝最「年輕」的年度大劇,沒有了以往那些老熟臉,全靠一群年輕人支撐起了整台大戲。閆銳、李小萌表演在線,楊佳音飾演的反派楊大爺也非常鬆弛,讓人恨得牙根癢癢,他們證明了北京人藝的年輕演員正在迅速成長。
楊佳音演的楊大爺(右)
《名優之死》是田漢創作於1927年的作品,與今天有著近百年的時間代溝。但此次北京人藝將該劇搬上舞台後,著力填補這種代溝,不僅將單線條的故事內容做了極大程度的豐富,而且挖掘出劇中更為永恒的主題,就是什麼是規矩和氣節。劉振聲的一句「我活著是為了唱戲」,道出的不僅是一個戲曲人對傳統藝術的堅守,也提醒每一個從藝者的初心。全劇高潮部分,劇場響起的梨園行行規,更讓人為之震動。
向戲曲人致敬
原創新媒體之作人員:牛春梅、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