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上線一周有餘,也更新了 13集,豆瓣評分從8.8上升至8.9,不降反升的豆瓣評分也從側面說明《大江大河》質量過硬。
之前劇毒醬曾吐槽《大江大河》因題材原因,不會吸引年輕人的喜愛,但現在看來結論下的有些早。
今天《大江大河》的全網熱度已升至第一,說明《大江大河》不僅深受父輩們的喜歡,也在強有力的吸引著年輕人的目光。
甚至有些人表示,「一入坑就出不來了。」
如此看來,《大江大河》很可能成為一部出圈的年代劇。
追完目前更新的13集,你會發現《大江大河》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不單單講述著父輩們的奮鬥故事,同時也折射著我們的童年。
印象最深刻的當屬姐姐宋運萍和雷東寶結婚時,在村中辦流水席的片段。
這種場景小時候很常見,誰家孩子要結婚了,半個村子里的人都會去幫忙,新娘子接過來後全村的人都會在流水席上吃一頓,熱熱鬧鬧的。
只是實行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這樣的場景幾乎沒有了,宴席也都從村邊挪到酒店了。
突然想起來,10月份唐嫣羅晉大婚時曾有媒體爆料,羅晉的理想婚禮就是在家鄉江西省銅鼓縣的田邊擺一百桌流水席。
說明對於傳統習俗,80後、90後還是比較懷念和向往的。
好比結婚,之前大家都偏愛婚紗,現在也有很多人喜歡中式喜服。
除了結婚的流水席,楊巡走街串巷的吆喝賣貨,是不是也讓你一下回到了童年?
誰的童年還有沒幾句「磨剪子嘞戧菜刀。」
以及當時家家戶戶對拖拉機、大彩電的追求。
說實話,這幾個片段完完全全把當時的年代感氛圍襯托出來了,仿佛讓人置身於八十年代。
不只是劇毒醬有這種感覺,好多網友也深有同感。
對於小雷家抓鬮分田那一段,劇毒醬也是挺有感觸的,就像彈幕里某位網友說的,「我總算知道,為什麼我家的田是村北一塊、村南一塊了。」
通過劇情演繹,讓我們知道平常都不會去留意的歷史細節。
況且《大江大河》里的知識點可不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四個現代化」、「十一屆三中全會」等等。
敲黑板!劃重點!!!這些可是要在歷史試卷上出現的。
三位主人公的奮鬥史讓父輩產生了共鳴,而其中穿插的細節也讓年輕人產生了共情,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大江大河》能吸引不同年齡段觀眾的喜愛。
看完13集,醬醬更期待後面的劇情了,想看看《大江大河》能給人多少驚喜?我們又能從中找到多少「童年」。
另外,劇情緊湊也是《大江大河》吸引人觀看的一個重要原因。
短短兩集交代了很多東西,宋運萍、宋運輝姐弟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即使雙雙過了高考分數線,也面臨著不能上大學的風險。
送政審材料被人陷害、宋爸爸送禮求情賠不是、宋運輝找李主任理論、姐姐不得不放棄名額換來弟弟上學的機會,而弟弟的錄取通知書還被人扣留等等。
上學過程一波三折,但第二集宋運輝就踏上了上大學的列車。
不像一些國產劇,拖拉好幾集都沒講清楚一件事,白白把觀眾的耐心消耗掉。
喜歡看劇的人肯定聽說過韓劇的八集接吻定律,《大江大河》的「車」可比韓劇快多了,第三集姐姐宋運萍和雷東寶初次見面,第八集兩人就結婚了!
這「開車」的速度在國產劇可不常見。
第一集姐弟倆還因為家庭成分上不了學,第三集宋運輝宿舍的大叔家就摘掉了右派的帽子,第六集宋家右派的帽子也摘掉了。
就如同宿舍三叔說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已經閉幕,破亂反正的政策已然下達,因為各地方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政策實施的力度也不一樣。」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姐弟倆高考後需要送政審材料,和大家以往的記憶不一樣,各地方的情況不一樣,實施的政策也不盡相同。
雷東寶找宋運輝解讀土地承包政策時也說過這種情況,「文件從市里轉到縣里,縣里再轉到公社,文件倒是到了,可精神是什麼,沒人知道。」
相信很多人看《大江大河》也是沖著正午陽光這塊招牌。
正午陽光對細節的考究一直是大家稱讚的對象,否則業內也不會冠於正午陽光「處女座」的稱號。
比如媒婆給雷東寶說媒,拿過來的都是那個年代特有的黑白小照片。
還有按電池的鐵皮手電筒。
小雷家買了拖拉機後,村里的孩子因為稀罕在上面跳來跳去,大人也會心疼把孩子吼下去。
老書記用喇叭廣播時,很自然的先呼呼兩聲。
一下就把當代環境和人物特徵立住了。
除了細節控以外,正午陽光在選角方面也保持著一貫的水準。
《瑯琊榜》選擇了有類似經歷、劫後重生的胡歌飾演梅長蘇。
王凱是《瑯琊榜》里一根筋兒的靖王,也是《大江大河》里脾氣很軸的宋運輝,兩個人物各有各的倔強,卻有著同樣的赤子之心。
在烈日下一遍一遍背誦著人民日報消息的宋運輝,和大雪下的靖王很相像呀。
楊爍也把雷東寶的不拘小節把握得很好,走路大搖大擺,不注重細節,不僅踩死宋運萍的兔子,多次進老叔家里也不關門。
人小鬼大的董子健也很適合楊巡,嘴甜會說話,還很機靈。
當知道雷東寶要去省城時很「機靈」的要送他們饅頭,當四寶真拿了以後,那停頓片刻的手臂、臉上不自然的笑容,都能體現了當時個體小販的不易。
各方面都出挑的《大江大河》不想跳出電視受眾的圈層都難。
聽看過原著的朋友說,《大江大河》後面的劇情更精彩,這就讓我更期待了,輿論和口碑不會辜負好作品,讓我們繼續關注奔流向前的《大江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