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Autumn
來源 |清醒貪心記(ID:qtnotes)
今年秋天,我的外公、我的語文老師、大家的金庸、大家的李詠,接連去世了。不得不接受,我到了告別的年齡。
喬布斯說過,「死亡可能是最好的發明」。
關於人生的話題,在我大腦的後台運轉起來,就像音樂背景一樣,持續了很久,很久。
在這個過程里,我想通了3件事,怎樣開開心心度過餘生。
別人,對我們心境與決策有難以忽略的影響。說自己不受別人干擾、活出自己的人,非常多。但真不受外界影響的,我沒見過幾個,而且他們也是經過一些事才這樣。
其實,別人不值得。
別人的評價,
不值得太在意
業餘時間寫寫公號,我會收到負面評價,也開始留意其它公號的留言評論。有些話讓人哭笑不得。
舉個例子,《那些離婚教我的事》,有人留言「就你這個承受力,怕是要自殺100次吧」。
你看,我個業餘小號,招誰惹誰了,要動用「自殺100次」這麼重磅的寫法。我這人事事愛總結,把負面評價的套路,歸納進一個2×2矩陣。
兩個維度分別是:你覺得自己強/弱;別人覺得你強/弱。
1、你寫得自己強,別人也覺得強。
那麼負面批評的角度是:
你還不是靠幸運(或者其他原因),有什麼了不起。
你這方面好,其他方面一定不好吧。
我曾經轉載過麥肯錫校友的一篇文字,作者出生於中國西北,在波士頓、紐約、日本神戶、新加坡、上海學習與工作過,她寫了人生重大選擇的一些契機與思考。
有人後台留言說,「她文中沒有提過自己的孩子,可以推斷個人生活一定不好」。
這是什麼邏輯?這個姐姐有2個孩子,只是並非文章重點,沒有著筆。
事實是,任何成功很難講完全沒有運氣成分,你也很難每個方面都做好,所以這麼罵,角度永遠成立。
2、你寫得自己強,別人卻覺得弱。
那負面角度就更豐富了。
不久前,那個5歲孩子申請幼升小的簡歷轟動一時。我看到後第一反應是——這個媽媽慘了,要被無底線刻薄。
果然。
什麼只寫了孩子父母學歷、工作,沒寫祖上,說明沒什麼根基;
什麼出國旅行只去過很近的日本和東南亞(請問5歲的小孩非要長途飛機帶去馬丘比丘嗎);
什麼孩子的體育運動是足球,不花錢的;圍棋也沒有請私教……
世界那麼大,評價標準那麼多,總有人比你強。
既然有人比你強,這個角度罵人總能罵出花兒來。
3、你寫得自己弱,別人卻覺得強。
典型批評是,
你都是中國前10%的階層了,無病呻吟,不知感恩,可以去死了。
是啊,中國有14億人口,我不懷疑自己能排進前1.4億名。
是很幸運。但因為這樣,就沒有焦頭爛額的時刻了?煩惱一下就是不知感恩了?
世界那麼大,總有人比你更不幸,所以這個角度也很難辯駁。
4、你寫得自己弱,別人也覺得弱。
你弱你還有理了,肯定是你不行,你可以去死了。
總結一下:
畫出這個矩陣後,我想明白了一個事。無論你好你壞、你強你弱,要想言之鑿鑿、有理有據地攻擊,總是可以的。
我真是豁然開朗!反正怎樣都可能被刻薄的,那在乎它幹嘛。(備註,大部分留言都很溫暖的,歡迎大家繼續留言啊!)
別人的評價、別人的期待,或者我們假想中的別人的目光,或多或少干預著我們的選擇。而差評既然難以避免,也就失去了意義。
人到中年,我們依舊會糊塗迷惘,既然難以盡人如意,那麼就適當下調「人意」對我們的影響。在不傷天害理的底線之上,屏蔽別人,開開森森地做自己吧。
別人不值得。
至於怎麼區分善意的建議、有價值的批評,那是另一種智慧了。
別人的狀態,
不值得太羨慕
我剛從麥肯錫轉到亞馬遜中國時,有個男同事認真跟我說,
我以前從來沒有遇到過你這樣的人(指學歷、工作經歷、薪酬這些),如果我像你這樣就好了。
如果我像ta這樣就好了——這是我們一種常常不肯宣之於口的渴望。
每個人都有欲望、有遺憾,所以忍不住會羨慕擁有更多的別人。有時可能想來想去,自己的日子也值得珍惜,並不想交換,但羨慕是存在的。
那天我對他說,一定有人,maybe哪個中學同學在想,「如果我像你這樣就好了。」
這個同事,當年從小城考上北京的大學,從不入流企業的技術人員,一步步靠自己奮鬥成為知名外企的工程師。太太則讀研後進入國企,拿到北京戶口。兩人關係溫馨、孩子可愛,在北京和外地各有一套房。
真應該拍拍自己後背,真棒!可是,這不妨礙他真心實意地希望,更好一點。
在北京奮鬥的白領們,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繁忙,養娃任務繁重,人生中不可能沒有壓力、沒有缺憾、沒有羨慕。
他(假想中的)中學同學,覺得如果像他這樣就好了,但是,在他的位置上,他不這麼想。
那麼我呢?對他而言「如果像我這樣就好了」的我,有沒有覺得這樣就好了呢?
我也有「如果像ta這樣就好了」的實名羨慕對象,而我的羨慕同樣真心實意。比方說,我真心希望,成為一個美女。
我真心希望,搬回上海。
我真心希望,我能做一個更好的母親。
我真心希望,能做出讓我爸能誇我的事情(我爸上次最接近誇我的語言,是10年前我去支援地震災區)。
……
「像我這樣」的我,一點兒沒有覺得「像我這樣就好了」。
然而,被我羨慕的別人們,就不羨慕別人了嗎?
我認識些特別成功的人,他們的「同輩壓力」是什麼呢?
譬如,成為更有影響力的人,真正改變世界。幾乎能聽到他們內心響亮的OS,「如果像喬布斯/馬雲/埃隆馬斯克那樣就好了」。
可是,喬布斯滿足過麼?馬雲沒有壓力麼?馬斯克很快樂麼?
所以,「如果像別人這樣就好了」,是一個偽命題。
不存在一個真正的「像ta這樣就好了」的別人,因為你走到別人那兒,就會見到更多的別人,更浩瀚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當然也有更多的壓力與無奈。
別人不值得。因為快樂,不在於你是否能夠達到別人的狀態,而在於你是否喜歡自己的狀態。這個,我總算是明白了。
我現在實名羨慕一種別人,就是由衷喜歡自己的人。
喜歡自己的選擇,享受自己的狀態,驕傲自己為渴望而付出的努力,接受自己未能達成的缺憾。
別人的選擇,
不值得定義你的選擇
我有個背景比較多元的媽媽群,國家、城市、職業、興趣等各個不同。畫風比較成熟,有見地,也有焦慮。
不久前,我寫了那篇《女性如何兼顧職場與家庭,我已經放棄尋找答案了》,群里的媽媽們討論起各自的選擇與糾結。
我觀察了一下,大概有幾個參數,會決定各自在職場和養娃上的偏重,比方說:
先生賺得多嗎、自己賺得多嗎;
家里幾個孩子,孩子的年齡,孩子是否因為生理、心理、環境因素比較高需求;
是否有老人幫忙照顧家里,與老人是否合得來;
先生參與得多麼,無論是主觀意願還是客觀條件;
自己性格是否在全職照顧家里的生活中感到充分的滿足與快樂,同樣,是否享受職場上打拼的狀態;
對孩子的期待有多高,孩子性格是否主動和主流,是否在很需要陪同時間的項目上表現出天賦與愛好……
我看著看著,明白了一件事。
就是,每個人拿到自己的一手牌,我們只能選擇把自己手里的牌打好。
命運發了牌。比方說,我剛好有大學教書的先生,工作忙但不用坐班;我剛好享受職場、能賺錢,而且先生也不介意我忙(真有男生是介意的),所以我過成了現在的局面。
如果我先生忙到飛起,顧不上娃,也沒老人幫忙,我還會繼續選擇創業公司嗎?
也許不會。我未必不能過得快快樂樂。
當然,這個答案不是絕對的。因為在這手牌里,最重要的一張是,「我們是怎樣的人」。雙忙有娃家庭,我也是見過的,兩人內心都有渴望,彼此成全。沒有條件,創造條件。
終究,我們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客觀條件與內心渴望重重權衡博弈後的結果。
對於我們自己而言,無非是在自己的限制條件下,持續地局部優化。
不一樣的煙火,怎麼規定應該怎樣綻放。
職場vs.帶娃的選擇是這樣,生活中的其他選擇,又何嘗不是如此。命運、天賦、機遇、性格種種,決定了我們每個人的路徑。
上天發了牌,人人不一樣。別人的選擇,不是我們選擇的理由。
所以,
別人不值得
別人的眼光,不值得太在意。因為你總會得到差評,差評就失去了意義。
別人的生活,不值得太羨慕。因為成為別人也不會就此開心,重要的就是成為自己、喜歡自己。
別人的選擇,不值得太向往。因為人人拿著一把不同的牌,你只能打出自己的結局。
這是多麼淺顯的雞湯。而我,在長輩死亡面前,終於全盤接受了它。
不得不說,喬布斯2005年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演講,真是字字珠璣。我差不多每年讀一兩遍吧,卻在十多年後,才能完全地擁抱它。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記得自己是會死的,是幫助我做出生命中重大決定的最重要工具。因為幾乎所有的事——所有外界的期待、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或是失敗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會消隱,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浪費在過別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條束縛——就是按照別人思考的結果生活。不要讓別人意見的噪音熄滅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擁有勇氣,跟隨你的直覺和內心,它們幾乎早已知道,你到底想要成為什麼樣子。所有其他東西都是次要的。
我不是想否定「別人」對我們的意義。有很多個別人,是我之所以成為我的理由。
來路上的師長、夥伴、榜樣、朋友、愛人、親人,少說有好幾打吧,我希望在臨終前能看著他們的眼睛說一句,認識你,真好。
我只是說,當我試圖尋求自我、追求所求時,總有一些內心的障礙,抽絲剝繭後,發現是因為「別人」。
別人的評價,別人的姿態,別人目中的殷殷希望,或是嘴角的冷冷笑意。
在這個意義上,願我們有智慧和意志說一句,別人不值得。
* 作者:Autumn,現居北京,五歲女孩的媽媽,七年麥肯錫咨詢,三年互聯網經營。天秤座 AB 型血的糾結星人,主寫職場與情場的選擇題。本文來自:清醒貪心記(ID:qtnotes)。
公眾號改版,
你以後可能找不到麥子熟了!
想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文章,
請一定要「置頂」和「星標」哦~
如果是安卓手機,
直接置頂「麥子熟了」就可以啦!
如果是蘋果手機,
記得將麥子熟了「設為星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