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朗治:沙縣賣橘致富帶頭人

劉朗治:沙縣賣橘致富帶頭人

際口村舊貌(資料圖)

劉朗治:沙縣賣橘致富帶頭人

如今的際口村蓋起幢幢新樓。

劉朗治:沙縣賣橘致富帶頭人

1994年,劉朗治(左一)帶領村民闖南京柑橘市場,在長江大橋合影留念。

劉朗治:沙縣賣橘致富帶頭人

現在的劉朗治是個時尚的老太太太,健身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9月4日傍晚,和往常一樣,沙縣鳳崗街道際口村村民劉朗治在家附近散步、健身。走在寬闊的水泥路上,村尾幾間殘留的舊屋、東側整齊的民居和西側歐式風格的別墅仿佛時光交錯,記錄了際口村半個世紀的變化。

「我在這里蓋過3次房子。」劉朗治說。她今年74歲,祖籍泉州,1966年全家移民沙縣,寄居在際口村村旁的移民安置區。靠著夫妻倆勤勞的雙手,1972年,他們蓋起了第一幢平房,「就像村尾那些舊房子,是木頭房。」20世紀80年代初,改革開放的春風吹到沙縣,劉朗治勇敢邁出第一步,成為時代的「弄潮兒」。

○做「班門弄斧」的生意

20世紀80年代初,年近40歲的劉朗治在一個公路道班當臨時工,負責路面養護工作,每個月掙30幾元薪水,日子過得清貧卻安逸。

正值改革開放初期,商品經濟已經在大陸一些地方解凍,但是農民依然十分保守。劉朗治是其中之一,她坦言:「剛開始,誰也不知道這項政策會持續多久,會開放到什麼程度,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1983年,劉朗治當選村里的婦女主任,3年後成了村委支委。作為村幹部,她深知要致富就要響應改革開放政策,可是,村里缺個帶頭人,缺少一個可推廣的項目。直到1988年,村民廖顯煌和林信旗合夥種橘子,劉朗治看到了希望。

當時一斤橘子零售價一元多,比一斤豬肉還貴,是逢年過節才能享用的「奢侈品」。可沙縣能不能種出好吃的橘子還是未知數,能不能推廣呢?

劉朗治決定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她把家里的4畝多林地開墾出來,跟他倆一起種上蜜桔和蘆柑。兩年後,橘子收獲了,雖然不是盛產期,產量不高,但是水分足,味道甜。「沙縣也能種出好橘子!」一時間,村民們紛紛效仿,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橘子。

橘子收獲了,主要銷售管道是運到城關,或者坐等商販上門收購,出路有限,價格被動。如何打開銷路?鄉里的主管把這個重托交給劉朗治:「你腦子活絡,想想辦法把咱們的橘子銷出去!」

1991年,劉朗治回泉州老家探親,把沙縣蘆柑帶了一些去,家人品嘗之後,建議她運一點到泉州賣。

這個建議,是很有挑戰性的。泉州市永春縣的蘆柑有口皆碑,享譽全國。到泉州賣橘子,就好比到山西賣煤礦,到內蒙賣鮮奶,簡直是開玩笑。

劉朗治卻心動了,她要做的就是「班門弄斧」的生意。

她了解永春的蘆柑,更熟悉沙縣的蘆柑。兩地土壤不一樣,永春蘆柑耐存,采摘之後放幾個月,春節過後吃口感最好。沙縣蘆柑在春節前食用,口感勝過同期的永春蘆柑,但是放久了容易變味。

所以,要想在蘆柑產地賣蘆柑,只能打時間差。

當年11月,劉朗治把自家種的和從村民手中收購的蘆柑,精挑細選裝了一大卡車運到泉州,一共8噸,僅運費就花了2000多元。

「說實話我很擔心,萬一賣不出去,運費不說,那些橘子怎麼辦?」劉朗治想起來還有些後怕。事實證明,只要好吃就不愁銷路,那一趟,她的蘆柑大受歡迎,賺了近萬元。

○巾幗掛帥,征戰外省柑橘市場

嘗到甜頭的劉朗治越戰越勇,往返泉州幾趟後,膽子也大了:「靠卡車沒什麼意思,要搞就搞大的!」她決定走鐵路運輸,把蘆柑賣到更遠的地方。

1994年,又到蘆柑收獲季。這天,劉朗治家開了一個家庭會議。

劉朗治生了6個女兒,最小的兩個送養了,還有4個留在身邊。丈夫比劉朗治年長許多。考慮他年紀較大,家人一致投票讓他負責後勤工作,橘子生意交給劉朗治和女兒們。

說幹就幹,劉朗治帶領女兒們從際口、夏茂、高橋、富口、三明洋溪等十幾個鄉鎮收購了60噸蘆柑,裝了一火車皮運到南京,一趟淨賺6萬元。

由於當時匯款不像現在這麼方便,第一次拿到這麼多錢的劉朗治發了愁,生怕把錢弄丟了。最後,她把6萬元現金揣在懷里,一路背到沙縣。

那一年,劉朗治往返南京3趟,純利潤11萬元,第二年就蓋起了四層樓的新房子,並直接裝修入住。

劉朗治成了村里最早富裕起來的人之一。許多村民向她取經,她就帶著村民們一起跑南京、西安、武漢等地。在她的帶動下,其他村民也通過汽車、火車把沙縣的橘子銷售到全國各地。靠柑橘生意,際口村脫貧致富,蓋起了一棟棟新房,1998年5月,際口村被三明市委、市政府授予「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先進村」。

○遭遇「滑鐵盧」雄心不改

商場如戰場,有起就有落。不久,劉朗治就栽了一個大跟頭。

1995年,房子裝修好後,劉朗治的存款所剩無幾。她雄心勃勃準備進軍上海,再創輝煌。

誰知,那年柑橘行情不好,她一公斤2.5元收購的質量上佳的蘆柑,到了上海竟然滯銷。眼看春節快到了,再放下去,蘆柑就不好吃了,無奈之下,她只好以一公斤1.6元至2元的價格虧本出售。

與此同時,西安、武漢兩地的生意也有不同程度的虧損。劉朗治算了一下帳,橘子連同人工費、運輸費,一共虧了8萬多元。

在當時,8萬元,對一個普通的農民來說無異於天文數字。有人說:「劉朗治,我要是你,欠這麼多錢都要去跳河了。」

女兒也很擔心:「媽,這橘子還賣嗎?」

劉朗治斬釘截鐵地說:「賣!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只要政策不變,我就不信賺不回來!」她的話宛如一劑強心針,打消了一家人的顧慮。

第二年,劉朗治重頭再來,更加小心地考察市場,在質量上把關,當年賺回4萬多元。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快要還清債務的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給了劉朗治二次打擊。

1997年冬天,柑橘行情大好,一公斤蘆柑賣到五六元錢。劉朗治一心想多賺點,趕在春節前又收購了16噸,準備運到南京。因為過節,火車貨運訂不到車廂,只好改汽運。誰知大卡車行駛到南平路段,突然發生側翻!

接到電話後,劉朗治度過了生平最難熬的一個晚上。當時,她主要負責在家收購橘子,外出銷售的任務都交給幾個女兒,所以,當晚是大女兒跟車走的。

「人員有沒有受傷?橘子損失情況怎麼樣?」劉朗治一夜未眠,第二天清晨,她和7位橘農一起包車趕到現場。

所幸女兒和兩個司機都沒事。女兒說,車子快側翻時,司機反應迅速,一把將坐在副駕駛的她推出車門,囑咐她快跑,她剛離開,車子就轟然倒地。

「人沒事就好,橘子能挽回多少就挽回多少吧。」經歷商場磨煉後的劉朗治變得更加果敢和冷靜了。

一年後,劉朗治把債務還清了,手頭還有了點積蓄。2000年,在市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她敏銳地察覺到柑橘市場已經飽和,果斷退出,轉而進軍剛剛興起的沙縣小吃行業。有了走南闖北的經驗,她率先走出本省,在南京、西安、武漢等地開起了小吃店,又走在小吃致富的前列。就在前兩年,她又在村里蓋了一幢別墅。

現在,劉朗治賦閒在家,安享晚年。她說:「回想起來,那10年是我這輩子最有激情的10年,有風險更有收獲。感謝改革開放,沒有這個政策,我一個到中年的農村婦女哪有機會拋頭露面!」

(樂小麗)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datenami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datenami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