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電影夫人
上周五上映的《海王》,毫無懸念地拿下了內地票房冠軍,評分也居高不下:
貓眼9.5分,豆瓣8.1,可謂是票房與口碑並收。
作為DC擴展宇宙的第六部電影,也是這個海底英雄的第一部單獨影片。
《海王》一舉扭轉局面,創造了DC內地最強開畫。
也超越《頭號玩家》,創華納內地最強開畫。
這個表現,讓DC爸爸滿意得不得了,可能夢裡都要咧著嘴笑醒。
在百度上搜索「海王」兩個字,終於不會誤闖「海王新辰」網店。
「海王票房」成為熱點,各路網友也是討論得熱火朝天:
「堪稱‘海底《阿凡達》,水下潘多拉’。」
「DC的翻身之作啊啊啊,2018神作啊啊!」
「我錯過了這部電影我會後悔一輩子的!!」
「喊著生是漫威的人,死是漫威的鬼!!隔壁出了一個《海王》!你們就天天出軌!!!!」
但評分9.5的《海王》,真的能一舉封神嗎?
認真地告訴大家,《海王》自然有其爽點,但也不是沒有硬傷。
爽點一: 酷炫的視覺效果
這是網友們最為稱讚的一點啦。
畢竟,電影由華裔鬼才導演溫子仁執導。
提他的名字大家可能不太熟,但是《電鋸驚魂》系列和《招魂》系列知道吧。
還有今年上映的《修女》(這位仁兄把首映禮放在午夜墓地,還找人cos女鬼嚇觀眾)。
不看恐怖片?
讓你們哭成狗的《玩命關頭7》總記得吧。
以上,都是這位小個子男人的作品。
《玩命關頭》的製作人尼爾·H·莫瑞茲,曾經評價溫子仁:
懂得把握觀眾心理(知道怎麼嚇到你們,怎麼嗨到你們);
在成本控制上也很有經驗(拍恐怖片的時候窮怕了);
最重要的是,以他多年的拍攝經驗或許能夠突破觀眾的想像力,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如其所言,《海王》在視覺效果上,確實十分優秀。
從《電鋸驚魂》那樣的小成本電影,一下子飛躍到大預算的《海王》。
溫子仁「發揚了恐怖片時代養成的一塊美元要掰成200美分來用的作風」。
跑到了澳大利亞昆士蘭黃金海岸拍攝;
動用了威秀娛樂所有的攝影棚,搭建了五十多個場景;
每個人的頭髮都要進行CG渲染。
還好,每一美分都見到了效果,電影幾乎每一幀都寫著四個大字:
爺有錢了!
光有錢還沒用,我們必須驚嘆於導演的想像力。
一個消失於海底的大陸——亞特蘭蒂斯是怎樣的呢?
古羅馬式的巨大雕塑和建築,敘說著國家的古老;
銀燦燦的高科技武器和飛船,彰顯科技感;
三頭巨蛇怪獸卡拉森、牛氣哄哄的巨型海馬,和鯊魚軍團坐騎;
充分滿足了我們的獵奇心理。
導演極盡想像地搭建了一個複雜神奇的海底世界。
既有歷史的威嚴厚重,又充滿了現代文明的神秘大氣。
143分鐘的片長,從太平洋到撒哈拉,再到義大利的西西裡島。
最後,地球表面都滿足不了導演的胃口了,他還把鏡頭伸到地心和恐龍打了個招呼。
不僅如此,溫子仁將其濃烈的個人風格牢牢地嵌入了《海王》之中。
他擅長製造懸念,尤其擅長敘事的打碎處理。
電影裡就沒有規規矩矩地從童年、少年到青年這樣線性的敘事。
亞瑟少年時期被維科教導的故事,就是揉碎在電影裡的。
作為片段,在亞瑟和湄拉尋找三叉戟的過程裡閃回出現。
這樣,就顯得節奏明快緊湊。
他還善於用更少的鏡頭剪輯出更大的信息量,深知如何去調動你的腎上腺素。
就像妮可·基德曼與海底守護激烈的打鬥,通過一個長鏡頭表現得行雲流水。
尤其在海溝國的那場戲,就是驚悚片本片好嗎?
當鏡頭拉遠,你可以看見密密麻麻兇殘的人魚覆蓋整個幽藍的海面,追逐一點微弱的紅光。
極大與極小的對比,讓人頭髮都豎起來了。
難怪有人說,全程無尿點,即便有也被緊張的氣氛嚇回去了。
還好,導演人性尚存,在緊張的氣氛裡,安排了一個有趣的組合來調節氣氛。
爽點二:有趣的人物組合
影片講的是,燈塔守護人和海底女王亞特蘭娜意外相愛,生下了混血寶寶亞瑟。
但是女王為了保護愛人與兒子,不得不回到海裡完成政治聯姻,又生下了小兒子奧姆。
奧姆長大後痛恨人類,計劃攻打陸地,亞瑟責無旁貸。
要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就必須找到三叉戟來戰勝奧姆,成為亞特蘭蒂斯的國王。
基於以上前提,亞瑟和海底公主湄拉結伴,走上了尋找三叉戟的旅程。
作為主要人物,海王亞瑟和戀人湄拉,這對活寶一掃正義聯盟以往暗黑嚴肅的氣氛。
將整個電影的調性變得陽光活躍不少,叫人眼前一亮。
電影裡飾演海王亞瑟的是徐錦江,哦不,傑森·莫瑪。
看過《權利的遊戲》的人應該了解:
他在第一季飾演霸氣四溢的「馬王」,這兩個角色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都不喜歡穿衣服。
需要通過暴露的肌肉線條,和滿臉的絡腮鬍子來展現這個人物的野性。
但是亞瑟的性格,要好玩兒的多。
當你覺得他酷酷的,他就冷不丁開個玩笑。
別人叫他「魚娃」,他很有偶像包袱地糾正:「是魚俠。」
當你覺得他還蠻好玩兒的時候,他又給你科普一下歷史小知識。
在西西裡島上,亞瑟能夠一一分辨出石雕是誰。
又有誰在歷史上曾經當過國王,突然露這一手,真的是,很反差萌呢。
可是等你剛看他有點內秀,他卻捧出內心的小脆弱。
前面剛剛把壞蛋黑蝠鱝扔水裡,後面就坐在小船上。
一臉失意地對湄拉說,我覺得我辦不到,大家都嫌棄我嚶嚶嚶。
等你母性泛濫,覺得他真是個小可憐兒,他立馬就溫情款款地談戀愛,虐狗啊啊,摔!
如果亞瑟負責調動女觀眾的荷爾蒙,那麼作為海王的女人,湄拉就能讓男觀眾們口水直流三千尺。
身為海底澤貝爾王國的長公主,湄拉一頭奪目的紅色長髮,與之相呼應的,則是她勇敢果決得近乎莽氣的性格。
和大多數超級英雄電影裡的女性形象不一樣,湄拉從不示弱,從不拖後腿。
她並不是一個等待被拯救的形象,也並非一個犧牲奉獻型的女人。
亞瑟決鬥輸了,她「噌噌噌」脫掉水母公主裙就去開車「劫法場」,幫亞瑟逃出生天;
發現了失落王國的遺跡,招呼都不打一聲就敢跳飛機,跌在沙漠裡還沒站穩,就氣勢洶洶地往前沖。
真可謂,武能伴夫升級打怪獸,文能撫慰心靈麼麼噠,簡直是最佳戰友,最悍女英雄。
霸氣粗蠻的亞瑟,和剽悍的湄拉一組合,插科打諢之中能產生不少趣味。
槽點:過度弱化的劇情
可惜的是,亞瑟和湄拉的組合雖然有趣,但是,他們的行為依據卻經不起推敲。
海王的目的是什麼?避免戰爭,海陸友好。
這很明確,但目的產生的基礎卻很不明確。
相反,作為反派的奧姆和黑蝠鱝卻顯得很有理有據。
奧姆發動戰爭,是痛恨人類破壞海洋壞境。
黑蝠鱝一心想殺亞瑟,因為亞瑟造成了黑蝠鱝爸爸的死亡。
亞瑟要保護陸地,保護海洋,因為他愛陸地上的人?
可是電影根本沒有表現出來,他與世俗社會共融的情節,除了和一群大漢聚眾酗酒。
(一起喝杯酒就要拯救世界???)
他愛亞特蘭蒂斯?
不,開始的時候,亞瑟和亞特蘭蒂斯人,是標準的互相嫌棄,間歇互相傷害。
電影沒有把亞瑟行動的深層依據講述完整,就急匆匆地讓他去拯救世界。
這對人物塑造來說,就是不合理的。
所以,表面看亞瑟每一步要做什麼都交代的清清楚楚。
和湄拉去海底看看,答應奧姆決鬥,去找三叉戟,非常有條理的樣子。
實則,亞瑟都是被劇情推著走的,決定都是別人幫他做的。
因為他背後,沒有立得住腳的動機。
再來說湄拉,簡單點,湄拉在電影裡,一個重要作用是幫亞瑟和愛上亞瑟。
前者可以說是政治理念問題,但湄拉為什麼會愛上亞瑟呢?你帥我美?
這種問題的出現,就是劇情的過度弱化,和推進太快造成的。
導致人物沒有邏輯支撐,只有套路支撐。
更尷尬的是,這些套路還很常見。
就很不明白,為什麼這種超級英雄的片子非要逮著一只羊薅羊毛。
弟弟都是反派,哥哥都不想繼承王位,都嘴上說著不要不要,結局卻很誠實呢。
所以只要一張電影票,你就可以同時欣賞《黑豹》、《雷神》、《寶蓮燈》、《海的女兒》等等。
但相信,大家可能並不喜歡這種「實惠」。
話說回來,劇情的弱化,不僅在關鍵的人物塑造上面產生影響,也使得一些細節不好交代。
刀槍不入的男人,又是怎麼給自己弄的紋身?
難道是……貼紙?還防水的呢!
亞瑟和怪獸卡拉森,為啥打都沒打就能拿到三叉戟?就因為他能和魚交流?
這和隔壁家老大爺說:「啊我大孫子長得最像我了,那我就最喜歡他」有什麼區別?
細思極恐,所以是遺傳問題決定了亞瑟成為海王?
難道不是因為亞瑟最厲害最正義?
如果是混血因素決定了亞瑟的勝利,和亞特蘭蒂斯人奉行的純血統優越的觀點,有什麼區別嗎?
影片上映之後,網上出現了一股「心疼奧姆」的聲音。
這個熱愛自己家鄉環境的帥小夥兒,靠本事比賽贏了哥哥。
沒想到,對方撿了個黃金裝備就反敗為勝。
而自己的媽媽竟然說:「寶貝兒我愛你,但是我支持你哥。」
這樣戲謔性劇情解讀的出現,意味著電影沒有來得及把故事講圓,其前後邏輯無法說服觀眾。
溫子仁導演自己也說:「最重要的就是把故事講好。」
電影就是這樣,你法寶百出,費盡心思,最終目的,就是要好好地講一個故事給人家聽。
而劇情薄弱,還有一個最大的壞處,就是無法使電影產生餘味。
在觀影的過程中,你可能會被光怪陸離的海底世界、緊張刺激的貼身搏鬥,以及幾個有意思的插科打諢而吸引。
但是之後呢?看過了就是看過了,撂爪就忘。
《阿凡達》出現的時候,我們以為那是特效的頂點。
可之後,更多的CG和3D特效電影層出不窮,錢燒得一個比一個厲害。
技術永遠會被後者超越,漂亮的場景,和逗樂的小機靈,或許讓人一時滿足。
但唯有好的故事,能讓人長久記住。
或許有人會說:非要那麼深刻嗎?我就是圖個爽,就是圖個情懷。
當然可以,但我們不能因為爽,就忽略它的瑕疵、缺點。
尤其是這個缺點很重要的時候,一味地吹捧,對缺點視而不見,那叫捧殺。
只有客觀地看待,允許質疑的聲音存在,才會一直有更好的作品出現。
陽光下並不缺有趣的故事,但我們永遠期待著一張能把故事講好的嘴唇。
所以,盡管《海王》看著很爽,但抱歉,它尚且不能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