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這幅圖,有點像到了雲南的南部,或是去年去的緬甸的北部,緬甸稱中國為「瑞苗胞波」,我想,這也可以用在中泰關係身上。
曙光之城
從泰國北部的清萊山區,到中部的素可泰平原,已是黃昏,進城的路口草木青蔥,苗條的檳榔樹暮色中婀娜多姿,像迎接我們的窈窕美人。
素可泰的泰文意為「幸福的曙光」,位於泰國北部寬闊地帶的中部,泰北泰西是山區,這裡是中央平原,要在這片廣袤的平原找一處高地看曙光,並不容易。@明峰老師 帶我們登上這座山的時候,天邊正好微微泛紅,林間雲霧流動,有些夢幻。
面對一片雲霧繚繞的森林,更夢幻的是泰民族的先民。泰族,又稱「傣泰民族」或「泰佬民族」,是泰國和老撾的主體民族,史料記載,傣泰民族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後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擠壓,逐步向中南半島及南亞次大陸遷徙,很大一部分到達今天的泰國中北部,在泰國,泰族人占據了總人口的40%。
泰北的文獻記載顯示,公元1150年在靠近南奔的濱河岸邊出現了一個傣人的村子。1263年,與西雙版納勐泐王有親戚關係的芒萊王在清萊建立了芒萊王之城,之後建立了清邁新城。今天泰國的泰族,中國廣西的壯族和雲南的傣族等多個民族所講的語言中,基本生活詞匯大多相近或相同,也幾乎可以聽得懂相互的日常用語,許多傳統節日也延續了下來,比如潑水節。
泰人在泰國北部建立的第一個王朝,叫素可泰王朝,都城就是這個素可泰城,中國史籍稱之為暹羅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政府將分布在各自境內的傣族分別命名,泰國、越南、柬埔寨稱做泰,老撾稱做老,緬甸稱做撣,印度稱做阿洪,中國稱做傣。
一對老夫妻坐在坍塌的廟石上看日出,暖暖的陽光包圍著她們,遙想著早年,泰族正值鼎盛時期,泰可素作為暹羅第一王國的首府,空前的繁華,人們在這裡安居樂業,一片欣欣向榮。
奠基了現代泰國
素可泰遺跡公園範圍遼闊,要作比較詳盡的遊覽,又不想走得累,最省力的方法是在舊城入口處租輛自行車,一次租金為20銖,穿越密林與古塔間,悠閒的逐一尋幽探秘。
素可泰的歷史是泰國歷史的開端,公元13世紀中葉,隨著王國的建立,泰國人逐漸壯大,泰國的領土擴展到整個地區,從緬甸到柬埔寨,向南部一直擴展到馬來西亞半島。在200年的時間裡,素可泰一直是這種擴展力量背後的精神支柱。
素可泰古城的君王宮殿和名剎,有6、7百年的歷史,那時佛教已傳入,泰人在此時期的政治制度、建築與藝術表現,都顯現於寺廟與佛像的造型與線條上,它們反映了泰國建築初期的藝術風格,磚、石灰泥與紅土石塊。高塔頂上有一個莊嚴的蓮花蓓蕾似的圓頂,在印度被稱作佛塔,而在泰國被稱作聖骨塔。
瑪哈泰寺位於素可泰古城的中央,是古城最大的寺廟和遺址,中間有一座李泰王時重建的素可泰式佛塔,四周有池塘環繞,以前即將出征的將軍都會各喝一口這四個池的水,有凱旋之意。
主殿四面有溝渠環繞,寺中原有209座塔,10處僧院,但大部份都僅剩地基而已。目前還能辨識的主要有純素可泰式的主塔,周圍張著4座室利佛逝兼錫蘭式小塔和4座高棉式小塔,還有黃昏時可拍攝美麗剪影的大殿石柱。
瑪哈泰寺的主塔是一座上部呈含苞蓮花狀的純素可泰式佛塔,它原來是一座高棉式佛塔,李泰王不想受高棉影響,遂把原來的高棉塔包起來。這種不破壞前人作品的例子在泰國時時可見,因為泰人相信破壞廟宇或佛像是對神不尊敬的,所以都是用把建築物包起來或蓋起來,外面再建新的這種方法,因此建築物都會愈來愈「有容乃大」。
素可泰是泰國文化與藝術的搖籃,泰王蘭甘亨創制了泰文字母,寺廟同時是重要的文化教育場所,由知識淵博的僧侶擔任教師,教授巴利文和泰文。素可泰是泰國水燈節的發源地,每年11月均隆重舉行盛會,除有水燈競賽、遊行外,尚有選美會。泰國的文字、藝術、文化與法規很多都是由素可泰時代開始創立的,泰國現今沿用的文字便是由當時演變而來。
西昌寺是素可泰寺廟中最為神秘的寺廟,也是素可泰唯一一尊開眼佛佛像,大殿遺址後面的佛堂有一條窄門,感覺一尊坐佛從窄門中向外凝視。一只大貓懶洋洋地躺在廟基上,不知睡了多少年。
大佛高15公尺,兩膝寬11.3公尺,面孔安靜祥和,手指鍍金,線條優雅流暢,陽光的照耀下徐徐生輝。佛像背後是空的,廟宇的牆厚有3公尺。據說有一次高棉的軍隊派兵攻來素可泰時,有兩個素可泰的士兵躲在巨佛的後面,高棉的軍人聽到兩個士兵的講話聲,聲音有回蕩的宏聲,以為是佛像在說話,嚇得撤兵。後來,西昌寺的佛就被泰國人稱為「說話佛」。
瑪哈泰寺的黃昏勾勒出昔日佛寺和宮殿燦爛的光華,「素可泰王朝」之後,經歷了「大城王朝」、「吞武裡王朝」,至目前的「拉達那哥辛王朝」,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素可泰無疑是現代泰國的奠基者。
素可泰旅遊小貼士:
素可泰古城每天開放時間為:上午8:00 至下午17:00。門票:城外東、南、西、北四區各30銖。古城附近有單車、摩托車出租店,腳踏車一次租金為20銖,摩托車1小時為200銖、 2小時300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