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發稿,《海王》上映四天,票房7.34億,將其他院線電影遠遠甩在身後,尾氣都吃不到。
數據來源:貓眼票房
同時,《海王》也打破了DC電影宇宙的多項記錄,單就評分一點,已經超越排名第二的《神奇女俠》(豆瓣7分)1.1分。
這也成為DC的一部標誌性電影,DC宇宙超英的獨立電影,從此很可能找到自己獨特的風格,真正和隔壁漫威剛一波正面。
同時,上映四天就大爆的《海王》,也正式像內地最賣座的單人超英電影發起挑戰。
海王
Aquaman
每當有一部爆款電影出現,走在輿論風口浪尖總是男主角。
不論哪部電影,當媒體問及導演男主角的形象及表現時,少不了諸多客套話和官話,比如演技很好,很勤奮努力,很敬業……
《海王》偏偏不是,回答相同的問題,它的導演是這麼說的——
我很慶幸海王是由傑森·莫瑪飾演,因為,他本人就有點傻里傻氣的!
海王內心戲:666
這位導演,就是溫子仁(James Wan)。
事實證明,選擇溫子仁,是DC拓展宇宙(DCEU)掌舵人紮克·施奈德最正確的決定之一。
這位出生在馬來西亞,成長於澳大利亞,成名於好萊塢的華裔導演,不僅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而且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和與眾不同的電影工業思維。
曾經的《電鋸驚魂》,投資120萬,賣了將近50倍;
《玩命關頭7》,也是在溫子仁的手里止住了下滑頹勢;
這次華納的《海王》,投資1.6億,好多人卻誤以為砸了3億美金…
那《海王》真的就那麼好嗎?
我認為並不,它無法比肩《阿凡達》,水下《魔戒》也明顯過譽。
但《海王》又那麼特別,特別到我們用任何一部經典類型片與之相比,都得不到最終答案。
為什麼?因為《海王》實在是太酷了!
首先,選角酷。
大家可能不知道,《海王》漫畫的真人化之路艱辛異常,不僅因為這個英雄本身就沒有存在感,更重要的是,角色形象太千篇一律。
漫畫中的海王,金髮,碧眼,身材健碩,目光堅毅…正因為他有著所有超英都有的特點,所以顯得泯然眾人。
2006年,CW計劃推出海王劇集,只播了一集就夭折了,即便男主角長這樣——
賈斯汀·哈特雷,當時著名的小鮮肉
等到今年11月,海王就滿75歲了。面對海王真人化的漫漫征途,紮導終於下了決心——
「海王這個角色也可以非常酷炫:如果電影里出現而且能夠見到超人,肯定有兩下子能讓超人喝一壺。……這個人物有當反派的潛力。」
於是,海王的選角第一次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驚,那個在漫畫里金髮碧眼的溫和國王,居然將會由《權力的遊戲》里的霸氣四溢的馬王傑森·莫瑪飾演。
馬王和海王劇照對比
清純帥氣的小鮮肉換成了荷爾蒙爆表的糙漢子,雖然丟失了一部分舔屏觀眾,但傑森·莫瑪斷眉利眼的王霸之氣,卻把海王的「王」詮釋盡致。
顛覆,意味著破釜沉舟,不破不立。
海王在《蝙超》中的驚鴻一瞥,也讓大批粉絲開始期待他的表現。
海王的酷,一部分來自傑森·莫瑪的氣質,另一部分,來自溫子仁。
因為他配給海王的,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炫酷世界。
對,人酷,世界更酷。
在此之前,從未有一部好萊塢電影,能將海底世界展現到如此至真至幻,炫美窒息。
用溫子仁自己的話說,他要創造一個「未知的獨特世界」。
絢麗奪目的亞特蘭蒂斯主城景觀,足以讓我們混淆宇宙和海洋,癡迷海底和天地;
各種美輪美奐的海底建築和遊弋的海洋生物,仿佛令觀眾一秒穿越水與天的界限,來到星辰大海。
更刺激的是,溫子仁創造了一個「古今結合」的海底世界,它將中古世紀的時代氣質和現代科技的質感雜糅起來,足以讓所有觀眾眼前一亮。
上一秒還是戰艦和白色垃圾,燈塔和高樓大廈,
下一秒就出現了海底騎士,鯊魚騎兵;
這邊海底戰鬥炮聲濃烈,硝煙四起,那邊滄龍就開始用「咬」來解決問題;
一會是高科技盔甲,亞特蘭蒂斯雷射炮,
一會又掏出了冷兵器三叉戟,中世紀的角鬥場,一對一決鬥;
尤其海王的母親亞特蘭娜燈塔大戰亞特蘭蒂斯步兵這段,簡直將冷兵器和熱兵器的美展現到了極致。
當機器人太空器和國王臣民這些時代偏差久遠的概念具象化地顯示在螢幕上,
我們是不是也會想,倘古代和現代真的結合了,可能最美也不過如此吧。
接著,溫子仁還著力在電影類型上做起了文章。
除了是一部商業娛樂大片,你能為《海王》的類型定性嗎?
誰都不能,這也是《海王》最大的魅力所在——它已經酷到沒有類型了。
溫子仁放飛自我般的自由發揮,讓我們真正見識了一把什麼叫娛樂至死。
縱觀《海王》,它混雜了奇幻片、探險片、動作片、魔幻片、愛情片、怪獸片、科幻片、恐怖片、史詩片……等各種類型元素。
整個故事,開始於海王老爸充滿偶然因素的「撿屍」行為,別人都是去酒吧門口,這個老頭子偏偏在海港里「撿屍」。
1985年,美國東部,緬因州慈恩港,一場暴風雨過後,燈塔看守人托馬斯·庫瑞,在礁石叢中發現一個穿著銀色緊身衣的金髮美女…
路遇濕身美女,托馬斯毫不猶豫就把她扛回了家,一來二去兩情相悅,還搞大了人家的肚子。
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海王亞瑟就這麼誕生了。
從生下來,亞瑟就注定不平凡,畢竟不論是漫威DC還是《權遊》,私生子的運氣都不會太差。
正當起首狗血愛情劇徵兆顯現的時候,畫風一變,亞瑟開始和魚說話了。
奇幻片進行到一半,亞瑟與湄拉公主跑到亞特蘭蒂斯,突然和哥哥奧姆王玩兒起了決鬥,畫風秒變動作片。
決鬥大敗,亞瑟和湄拉踏上了尋寶之路,上演正兒八經的探險片,弟弟奧姆卻大鬧海底世界,專心演起了戰爭片。
探險自然也不能閒著,我們在海王和女生探險的過程中,依次欣賞到了屋頂跑酷的槍戰片, 深潛海底的恐怖片以及打嘴炮的喜劇片,畫風切換太過迅猛,眼睛都快跟不上溫導的鏡頭了。
按常理,具有所有特點,和沒有任何特點是一樣的。
那麼,《海王》雜糅了所有類型,是不是也相當於沒有任何類型呢?當然不是。
溫子仁極盡自己的才華,將每一種娛樂類型元素都拍到炫酷而有趣。
就拿《海王》的史詩特質來說,海底七國大戰隨便一個交戰場面拎出來,都能秒掉大多數號稱「史詩級」的大片——
這倒不是說溫子仁在借《海王》炫技,反而是各種商業類型元素在電影中的成熟展示,鑄就了這部《海王》的獨特。
《海王》之前,DC宇宙在科幻競賽中處於下風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從《正義聯盟》和《蝙超》苦大仇深的暗黑風格,到向漫威無差別靠攏的不倫不類之作《自殺小隊》,嘗試不是沒有。
《正義聯盟》中的海王
偏偏到了溫子仁,就成了。
它不僅酷,而且酷得獨一無二,換做任何其他導演,可能都不敢這麼玩。
最後,《海王》終極的酷,其實還跟溫子仁的「惡趣味」有很大關係。
我們都知道,溫子仁是典型的注重自我表達的導演,從《電鋸驚魂》到《招魂》宇宙,很多拍攝手法和技巧都變成了他的獨門絕技。
當然,在《海王》中,我們依舊能看到這些熟悉的運鏡技術。
比如:海王成長經歷閃回和正片之間的銜接,就好比維科把五叉戟扔向海王,鏡頭一閃,就回到了少年海王訓練的場景。
恰如其分,令人讚嘆。
《海王》中自然少不了他熟悉的恐怖元素,海王和湄拉的海溝族探險,就是成了整部電影最少兒不宜的恐怖段落。
密密麻麻的海溝族怪獸足以讓人頭皮發麻,密集恐懼症幾乎要窒息而亡。
單憑一點亮光就深潛海底,整個海面都被封堵,幽閉恐懼症也好不到哪里去。
尤其是成群結隊的海溝怪獸,詭異陰森,恐怖震撼,同時畫面的構圖和色彩卻又充滿藝術美感。
可能只有怪才如溫子仁,才能將死亡之美拍成這樣吧。
大家可能不知道,《海王》的特效是大名鼎鼎的工業光魔,我們對它最耳熟能詳的一次,恐怕就是那部《長城》了。
成群結隊的海溝族人和密密麻麻的饕餮,不僅僅是簡單的異曲同工之妙,溫子仁恐怕內里還藏了點「致敬」的小九九。
你以為他僅僅致敬了《長城》?那就太年輕了。
溫導在《海王》里可謂玩兒性四起,還有諸多酷酷的惡趣味。
他說過這樣一句話——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定海神針一般的金色三叉戟,藏在一個「水簾洞」後邊——
海王穿過瀑布,拿到三叉戟變身金色的時候,有沒有讓你想到一只同樣從瀑布後邊鑽出來稱王的猴子?
海王亞瑟的老師維柯,教給他將戟掄圓的絕招,是不是像極了猴子耍金箍棒的招牌動作?
而且忘了告訴你,維柯的造型,簡直就是個活脫脫的中國道士。
《西遊記》沒跑,就連儒勒·凡爾納依舊躺槍。
那句著名的「把兩艘船放到海上,即使沒有風浪,他們最終也會相遇」,就是他的名言。
如果細細想想,海王從海底,到沙漠,再到地心的歷險過程,恰恰也對應著凡爾納的三部著作——《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遊地球》《地心遊記》。
「致敬」完名著,電影開始「遭殃」。
海王登上潛艇時,拆了潛艇的圓形門做盾牌戰鬥,有沒有讓你想起某個留起鬍子的漫威超英?
海王與奧姆最後一戰時,奧姆的披風被身後的扇葉卷走,有沒有想起《守望者》里某個被回轉門間接殺掉的英雄?
鯊魚差點撞碎水族館玻璃,《巨齒鯊》了解一下?
甚至,甚至……溫子仁連DC自己都不放過。
海王舉起潛艇這段,有印象沒?
喏,給你看——
於這樣的爆米花大片來說,說它能有多高的藝術價值和影史地位,我覺得過譽了。
《海王》就是《海王》,沒有其他電影可以與之相比,它也不需要比。
它打破了DC一直堅持的暗黑風格,卻也沒落入漫威嘴炮笨蛋的窠臼——而是用屬於自己的精氣神,征服進入影院的觀眾。
對於它,我只想到一個詞來評價:繼往開來。
看到亞特蘭娜和湄拉的緊身衣,你會激動;
看到海王大秀狂野肌肉,你會心跳加速;
看到海底世界,地心奇觀,沙漠景色,你會讚嘆;
看到溫子仁內心那些致敬這致敬那的小九九,你又會竊喜,體會到身為影迷獨有的樂趣。
《海王》就像電影之林里那個始終把自己裝扮得酷酷的孩子,他特立獨行,與眾不同,卻極度精彩,極度夢幻。
更重要的,因為《海王》,也許我們可以重新對DC燃起希望,甚至期望有那麼一天,DC和漫威能夠打通。
既能讓你爽,還能讓你有所期待,這就是溫子仁的酷,也是《海王》的酷。
難道不是嗎?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