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雲社忙著演出賺錢消息不多,但是張雲雷卻躺槍了,因為一曲《探清水河》 唱的深情款款,眾粉絲聽出了演唱會的效果,被人盯上了,還是有些背景的人。
說實話,說相聲能帶起熒光棒的節奏來,這是頭一份,老郭也最都是此起彼伏的「籲」,表演賣力,觀眾買帳,本來無可厚非,但是古話說的好,人紅是非多,有些人就願意蹭一下,沾點人氣,博個人氣。
於是一位署名為何殊我的人,在新京報上發了一篇看似言之鑿鑿,實則滿屏葡萄酸的文章,當然這人不叫何殊我,真名無從得知,真實身份也無從得知,但是他說表達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見不得你德雲社的人出風頭。且看這個文章標題。
聽相聲揮熒光棒,怎麼就顛覆某些人的三觀了,且不論張雲雷的相聲功底如何,依照這位仁兄,您認為相聲該怎麼說,說學逗唱,行了,您看觀眾買帳嗎?傳統相聲行業被您這些自以為是的先生都快給作沒了,您還在這里紅口白牙地挑剔指責別人,您是代表行業發聲,還是代表傳統維護,還是代表個人開炮,還是光是為了博人眼球自罰三杯。
且說說這《清水河》,作為一個能流傳下的小曲,它有封建殘餘思想,有三俗的東西,我們為了傳承,就去改良,去淨化,把這一個朗朗上口的小曲再次給大家獻上欣賞,不要想著和什麼《梁祝》《白蛇》相比,就你這個扣法,這《梁祝》《白蛇》就那麼健康積極向上亦不盡然,何況,現在張雲雷唱的是郭德綱的改良版,指責從何而來。
再論相聲的教化作用,有,當然有,但是這個不能強來,故意的教化專門的教育,你以為誰會買帳,觀眾是來聽相聲開心的,不是來讓一幫子說相聲的教育的。這種邏輯很是可笑,每每有新鮮事物出現,這種論調就會出現,相聲要是緊貼社會熱點,充滿警示教育意義,您能保證有關部門不把德雲社給跨省了嗎?一副吃不到葡萄的樣子,還拿著正義的小旗,道貌岸然地站在所謂道德的高地,恣意吆喝指責下面拼命幹活養家的人們。
這一篇博眼球的文章,披上新京報的外衣,儼然成為了掌管別人生死的判官,成為了口水大軍的風向標,這種下三濫的做派明顯不是名門正派的做法,一步步上綱上線的咄咄逼人更像是受人指使替人消災,這種小醜行為看似站在藝術的高度上維護正義,其實是在打著自己的不為人知的小算盤,這種張口說瞎話的功夫是得到了真傳。且看另一篇類似的文章。
還是一樣的作者,一樣的論調。滿篇說是相聲的落寞,充滿惋惜,充滿悲憤,充滿都傳統行業凋零的惋惜,但是滿篇看不到一處哪怕是三五個字,提一下現在年輕的一代相聲人對傳統行業的復興做出的努力,選擇性的眼盲導致只看見了老一輩藝術家的離世而心生悲哀,卻看不見聞不到德雲社的如日中天,青曲社等青年相聲團體的蒸蒸日上,一味地在哀嚎相聲沒有年輕力量,沒有優秀的演員,居心何意,客官自猜。
正所謂,雲雷清唱熒光閃,清水河畔起波瀾,
新京有人怕濕腳,總有閒人岸邊站。
如是,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