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電影鋪子原創:movpuzi)
去年冬天,一部美劇橫空出世。
瞬間驚詫世人,成為年末最大爆款。
豆瓣上,近10萬人打出了8.8分。
外網上,IMDb 8.9分,爛番茄 94%新鮮度。
同時,其也橫掃去年的艾美獎和金球獎。
喜劇類的最佳劇集、最佳女主等獎項,拿到手軟。
它就是《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
時隔一年後,第二季終於回歸。
《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第二季》
這次,亞馬遜Studios,還學到了網飛的優良習慣——
一口氣放出了10集,並且自帶官方中文字幕。
堪稱本月最大驚喜。
並且,劇集水準依舊。
豆瓣評分8.9,被美國電影學會(AFI)等諸多平台,評為2018十佳美劇之一。
去年,鋪子推薦過這部劇。
稱之為「真正的女性成長史」。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紐約。
彼時,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紐約一片燈紅酒綠。
那會的紐約女性,人生大目標只有兩個——
找到一個中用的男人,然後討好他。
剛開始,麥瑟爾夫人也是這樣。
在丈夫面前,她永遠精致地一絲不茍。
每天上瑜伽課,測量自己的大腿圍,只為保持戀愛時的身材。
甚至,連孕期都堅持如此。
睡覺時,臉上依舊帶著精致的妝容。
然後,在丈夫睡著後起床,偷摸到廁所卸濃妝、塗面膜。
第二天早晨,在鬧鈴響之前起床。
把敷了一夜的面膜洗掉,再上一層精致的妝。
上面的這一切,在今天看來是荒誕可笑的。
然而在當年,麥瑟爾夫人是紐約女性的極佳生存典範。
第二季裡,她的媽媽去哥倫比亞大學旁聽碩士藝術課。
某次聊天時,媽媽問到藝術課上的女同學:
獲得了碩士學位,你們(準備)要拿它幹什麼?
這個問題,問倒一片年輕女孩。
留校當老師?
那你可曾在學校裡,看到一位女教授?
當個藝術家?
紐約一共有兩個女藝術家,一個死了,一個下落不明。
所以說,大學裡物色個老公才是正經事。
就像麥瑟爾夫人年輕時那樣。
媽媽的話,很刺耳。
但那個時代,對女性的期望本就如此。
麥瑟爾夫人,完全貫徹了這種被期望的生活。
她把自己徹底物化成了一具「純粹依附於男性的精致軀體」。
並且,對自己還是寶寶的女兒,做著同樣的人生規劃。
麥瑟爾夫人幫女兒嚴格把控身材體貌
但麥瑟爾夫人做到這種地步,便能在男權社會裡有一間安居屋嗎?
並不。
她的老公還是出軌了。
出軌對象嘛。
一個長得沒麥瑟爾夫人好看,甚至還有些低能的秘書。
身為秘書,連自動卷筆刀都不會用
更氣人的是,老公不僅出軌。
回家後,他還義正言辭地表明了此事,然後拋妻棄子而去。
「我和我的秘書出軌了,我要離開你。」
離婚後,麥瑟爾夫人成為了父母眼中失敗的人。
父親滿臉怒火,母親滿臉愁容。
本來嘛,那個時代裡離婚的女人,就會被各種嫌棄。
麥瑟爾夫人開始一邊喝酒,一邊在雨天的黑夜四處遊蕩。
然而,命運總是讓人捉摸不透。
鬼使神差般,麥瑟爾夫人闖入了一個酒吧,即興表演了一場脫口秀。
吐槽前夫、吐槽小三、吐槽婚姻裡那個付出全部的自己。
掏心掏肺,字字帶血。
她在台上「扒光了自己」,扒光了時代賦予女性所有的悲劇。
觀眾卻笑了。
並且是笑到頭掉那種笑。
能把身為女性所帶來的潰爛傷口,通通化為滿堂喝彩的笑話。
麥瑟爾夫人,原來是個脫口秀奇才。
從此,麥瑟爾夫人,有了個脫口秀之夢。
不過她的逐夢之路,那是相當曲折。
女性脫口秀表演?
可拉倒吧。
你們女人,就好好服侍老公帶孩子吧。
實在想工作,去商場櫃台推銷化妝品或者當電話接線員也行。
拋頭露面,只會污了男老爺的眼睛。
不信你看。
第二季裡,麥瑟爾夫人第一次表演,就狀況連連。
說好第三個上台,卻被硬生生拖到第六個。
第六個啊喂,人TM都走光了。
這還不算完,她還成了男脫口秀演員嘴裡的笑料。
被侮辱、被恥笑。
當然,我們的麥瑟爾夫人不是等閒之輩。
一上台,先是老套路,講講自己最近的悲慘生活。
前夫、父母、孩子,自己還沒準備好承受這一切。
話鋒一轉,她說到:
「此刻,我唯一準備好承受的,就是吧台那群傻X屌絲(對我的侮辱恥笑)。看看他們,那一副男性壯陽藥廣告裡的樣子。我該感到威脅嗎?我只看到一行男人,為了找做愛對象不得不出演喜劇。」
這些回懟,真是出了一口惡氣。
接著,麥瑟爾夫人回到了正題。
喜劇是什麼?
喜劇就是觀看他人的失敗、痛苦與絕望。
而喜劇表演者,就是把這些包裝成笑料。
如果說喜劇的內核,就是各種悲劇。
「那麼,有誰能比女性,更能描述喜劇呢?」
真是又好笑又心酸。
不過,男權的壓迫,只是麥瑟爾夫人的第一個障礙。
不禁的將來,她將遇到一個更大的敵人——
對男女進行無差別踩壓的生活。
第二季開頭,麥瑟爾夫人的媽媽離家出走了。
媽媽的一生,就是麥瑟爾夫人前半生的翻版。
丈夫家庭倆頭轉,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
年紀漸大,她感到無所適從,逃離紐約去到了巴黎。
在巴黎,她有另外一種生活。
巴黎是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城市。
自由開放,包容平等。
並且這些自由與包容,同樣適用於女性。
所以雖獨居陋室,媽媽卻過得很快樂。
但麥瑟爾夫人和爸爸想讓她回來。
於是,兩人動身去了巴黎。
見面之後,女兒對她說:媽媽我很想你。
猜一下,媽媽是怎麼回答的?
「我也想我自己。」
媽媽想拉著爸爸在巴黎一起生活。
然而,卻經不住爸爸的勸說。
「巴黎很好,只是我們的生活在紐約。」
「我需要回去工作,不然會丟掉養家的飯碗、自己的職業夢想;你也需要回去,因為你前半生的朋友圈子,都在紐約。」
所以最後,媽媽還是回到了紐約。
然而,在第二季第十集,有趣的事情發生了。
麥瑟爾夫人的爸爸,也想逃離自己的生活。
活了大半生,他才發現一切都不對。
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做過的決定,都對嗎?
自己的教授工作、職業理想,怎麼會發展到這樣的地步?
自己以前什麼樣子,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樣子?
他決定放棄自己的工作、終身教授的職位、如今的生活……
他決定放棄一切。
他想重拾自己的目標。
這次,輪到媽媽勸說。
「我們的公寓是哥大(爸爸教書的大學)的。」
「你辭職離開,然後呢?」
「我們搬去和兒子女兒一塊住?」
爸爸陷入了沉默。
「我想我自己了,我不想隨波逐流。」
所以呢,然後呢?
你還是要接著雞毛蒜皮地生活,隨波逐流地想念著你自己。
爸爸媽媽都是挑戰生活的失敗者。
人生就是一場戲,叫做「吃屎自助」。
那目睹這一切的麥瑟爾夫人呢?
她仿佛目睹了將來的自己。
但她不服。
第二季裡,麥瑟爾夫人遇到了一個醫生。
相比於前夫的幼稚懦弱,醫生成熟且堅實。
甚至,醫生還經過了她爸爸全方位的嚴厲考驗。
但最後,麥瑟爾夫人卻反悔了。
她決定獨自一人,度過後半生。
在此之前,她聽另一位好友蘭尼,講了一個故事。
一對夫婦,七年裡分分合合50次。
可他們因為孩子不斷復婚。
最後兩人找了個婚姻顧問,解開心結真正復婚了。
並且不再整天爭吵。
可是他們的孩子卻受不了,因為他們已經適應了,父母每天爭吵的生活。
於是,兩人為了孩子,真正離婚了。
離婚後,丈夫發現一個人生活很棒。
自己修公寓、買喜歡的黑色家具、買珍珠白的電話機、牆上貼鬥牛的海報……
也不用再倒垃圾,聽妻子打電話絮叨,為了小事斤斤計較……
一個人,自在又開心。
轉眼20年過去了。
妻子後來又結了幾次婚。
如今她住著豪宅,家裡擺著貴重家具。
每天用暖氣燒飯,看大電視機,坐頭等艙,在商場刷國際黑卡……
麥瑟爾夫人聽著這一切,仿佛又一次目睹了將來的自己。
離婚、結婚,在家庭中被反復消磨,逐漸丟失好不容易才冒頭的「自己」。
接著講那個故事。
離婚後,丈夫倒是一直單身。
他幹著自己的事業,變得有錢,變得出名。
但是,始終一個人。
非常自在。
也非常落寞。
他甚至開始想念妻子的抱怨。
只是一切都太遲了,他已經選擇了獨自一人。
麥瑟爾夫人,又目睹了另外一種生活——
獨自一人。
獨自一人,輕裝上陣去追尋夢想,去挑戰生活,去成為自己。
最後,她選擇了這一種。
即便已經目睹,這種生活可能的寂寥與孤獨。
即便這份寂寥,是如此的令自己恐懼無措。
即使這份恐懼,甚至超過對於失去自己的恐懼。
劇中,蘭尼對麥瑟爾夫人喪氣地說到:
「對抗生活,成為自己的道路,就像西西弗斯那樣,是在斜坡上來來回回地推石頭。」
又累,又顯得徒勞無用。
而麥瑟爾夫人回答:「穿高跟鞋試試。」
麥瑟爾夫人,便是那個穿高跟鞋,義無反顧要成為自己的那個人。
而做出這樣選擇的麥瑟爾夫人,是值得敬佩的。
尤其,在她是女性時。
波伏娃的《第二性》裡,有這樣一段話:
男人的極大幸運在於,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所以,女性真正成為自己,是如此艱難。
要抗拒難以抗拒的誘惑;要奮鬥不被鼓勵的事業;要看破難以看破的愚弄。
要在為時已晚的自憐中,重新獲得勇氣;要在無數失敗的沮喪中,重新獲得力量。
並且成為自己這件事,並不許諾給人幸福與快樂。
但是,依舊有女孩在「找到自己的幸福」與「找到自己」之間,選擇了後者。
為什麼呢?
大概就是獨自轉圈時,那些發乎內心的喜悅與平靜。
—————————————————————————————
電影鋪子原創,微信ID:movpuzi
微信搜索關注:電影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