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嗨曲」」國際化「 到」中國風「
電子音樂起源於和工業文明息息相關的現代西方,大眾審美對於後工業革命的美感有著比較深厚的理解。而音樂紮根於地域的文化土壤,不同的國情,盛行不同的音樂風格。自由主義的美國人更偏向於hop、Trap、Brostep,嚴謹紳士的英國人更偏向於Dance-pop、UK Bass。
與工業時代盛行的西方社會相比,國內的工業時代相對短暫,並沒有十分適合原生態電子音樂發展的土壤,早些年電子音樂在大眾的印象里似乎都離不開夜店和蹦迪,電子音樂在國內一直未能找到與主流文化的對接點。
一方面是違背了電音複雜製作方式的夜店蹦迪「嗨曲」,一方面是近年來,國內各大音樂節為了吸引更多的raver,首選一線國際百大DJ的國際化道路,這樣的模式並不能真正地推動國內電子音樂的長遠發展,而中國風元素或許是電音本土化融合最有效的方式。
乾元資本創始合夥人王晨宇在接受鯨準研究院採訪時層表示,單純引進來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並不能完全適應大陸國情,某些時候也不具備發展的土壤,這就要求我們進行一些本土化的改良,植入一些中國風的元素在其中,讓受眾群體感受到原來電音可以與大陸的文化相結合,產生一些不一樣的內涵,使大眾的接受和認同程度得到提高。而且,本土化之後更利於對外的反向傳播,中國風的電音植入也會讓西方覺得充滿新鮮感,是一次很好的嘗試。
節目中,Panta.Q並沒有模仿歐美日韓的歌詞創作手法和唱腔,而是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娓娓道來《熊貓人》,正如Panta.Q所言的「用我們自己的語言,寫好每一首歌」;Anti-General與謝帝合作的《形意》,源於中華武術中的形意拳,而編曲上也大量地使用了中國的傳統樂器。
此外,Dirty Class在《東邪西毒》中加入了山歌和民間大鼓的中國風元素,獲得了張藝興的推薦後,後台觀戰的尚雯婕卻表示,其山歌是完全硬加上去的東西,是敗筆,大張偉則持有相反的看法。
而節目中大張偉詢問選手「你自己是誰」的問題,很多選手卻無法回答。正如大張偉所言,「我們不應該變成一個假老外。你要把音樂做得像老外,那個是努力就能做到的。但要做出自己,那是需要才華的」,這才是電子音樂要想走出國門最應該思考的問題。
此前,美國的說唱團體(Wu Tang)也有從中國功夫中吸取音樂靈感,中國風元素為電子音樂在國內的進一步本土化帶來了更多可能性,而目前,電子音樂中中國風元素的融合仍處於探索的初級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從小眾到大眾化
在綜藝平台的助力下,曾經小眾的嘻哈說唱、街舞、民謠等文化形式,都有了最大程度接觸大眾的機會。知乎上曾有#電音如何才能得到大眾認可?#的話題,有人答到,只需要一檔綜藝就夠了。
此後,芒果TV的《電音騎士》、愛奇藝的《超音覺醒》、SMG的電音 IP《魔音中國》也將陸續推出。知名視頻平台在綜藝上的布局往往能輕易左右觀眾的喜好,多家平台不約而同的共同布局,就很可能會決定流行趨勢了,多檔電音綜藝加上劇情式的剪輯風格,可以預想,電音文化將得到裂變式的傳播。
除視頻網站外,各家音樂平台也開始布局電音領域。早在今年1月底,騰訊音樂與SONY音樂一同成立電音廠牌Liquid State,廠牌定位於發掘培養電音人才,推動電音原創內容的發展,聘請李宇春、謝霆鋒、Bigbang勝利為地區大使。網易也於今年10月份宣布電音品牌「放刺 FEVER」正式上線,與國外頂尖電音製作學院 Point Blank 共建了電音學院,發展沉浸式的電音體驗劇場、VR DJ 遊戲等多元化相關產業內容。從線上到線下,種種跡象表明,小眾的電子音樂在資本緊鑼密鼓的布局下即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
電子音樂在國內歷經30多年的蟄伏,」揠苗」式的助長一方面可能會將正處在初期階段的電子音樂帶偏,但另一方面,也為電子音樂提供了更多的資本支持和受眾基礎。
信息時代的今天,「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總是在自由轉變著,而小眾文化以大眾化的方式表現出來,也不可避免地產生爭議,如近期播出的《聲入人心》,讓更多觀眾感受到了美聲之美,但也被不少專業人士吐槽拉低了美聲的水準。
商業化推動下的電子音樂走向大眾的趨勢難以避免,泛電音受眾也是推動電子音樂穩健發展的重要群體,不過,從彈幕、微博、豆瓣的反饋來看,第一期節目,網上有很多吐槽的聲音,主要集中在節目的專業性、導師的實力、選手的音樂、混亂的剪輯上等,這也是《即刻電音》的不足之處。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現階段,中國電音要想走向國際化還是很難的,而要想走向世界,得先做好「自己」,才能夠殺出重圍。
本文首發微信號:劇焦一線(ID:TVfocus)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台━━
商務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