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那些年的郭敬明和薛之謙嗎?
當然,我不是說他們已經離世。
我是說他們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比股價跌的還快。
十年前,韓寒還沒火,郭敬明還是唯一的青春文學領軍人物。
有磚家稱,郭敬明的青春文學很可能會載入史冊。
後來郭敬明拍了電影,電影很賣座,評價卻糟糕的出奇。
拜金、虛榮、虛偽、做作甚至同性性侵……一系列的帽子扣在他的身上。
吃瓜群眾不會去查證真偽,也總有人不嫌事大煽風點火。
我就想問一問,
那些把郭敬明捧上天的人是誰?
那些把郭敬明踩到爛泥裡的又是誰?
答案是輿論。
輿論分到每一個人身上,只不過敲敲鍵盤吐槽幾句,看起來不痛不癢。
可是當幾句吐槽變成了輿論,就可能比殺人放火還可惡。
不信?
陳凱歌導演在2012年就拍過一部現象級電影《搜索》。
故事很簡單,不過是某上市公司老總的女秘書(高圓圓飾)在公車車上沒有給老人家讓座。
恰巧這一幕被電視台的記者拍到了,新聞一登出,網路上一片嘩然。
網友是這麼說的——
「外表的美麗只是浮雲,沒想到內心這麼YD!」
「墨鏡,紅唇,大腿,怪不得老人家不淡定,調戲良家老頭~」
「道德淪喪,人肉丫的,看著還算是個美人坯子」
「說得對,開始在公車車上拉客了」
「此女需要勞改,鑒定完畢」
「以後都不敢隨便做公車車座位了遇到這樣的老頭,再被說成沒道德的人……媒體該還百姓一個公道」
「排隊坐墨鏡姐大腿」
「排隊坐墨鏡姐大腿」
「排隊坐墨鏡姐大腿」
……
新聞火了,記者為了更高的收視率,開了個節目請磚家討論:
「孟子說:形色,天性也」
「這外表之美,內在之美」
「惟聖人然後可以踐行」
這個問題的嚴重性,已經從年輕人給不給老人讓座上升到孔孟之道了?
年輕的磚家和老磚家激烈的爭吵起來,說因此讓一個女子的隱私暴露,有些不妥。
可這並不僅僅是隱私的問題,那時人們還沒意識到,網路暴力遠不是侵犯隱私那麼簡單。
人肉,也就是人肉搜索。
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我們買了什麼衣服,吃了什麼零食,走了哪條路,看了什麼電影,甚至我們的生活習性和潛在的購物偏好,互聯網都能夠通過以往的數據算出來。
正如某些無良網友所說,「人肉搜索丫的,連她內褲的顏色都扒出來」
如果沒有強制性約束,扒出一個人的隱私太容易了。
你能想像自己被扒光衣服站在人群中間嗎?隱私被暴露時或許就是那個樣子。
很快,不給老人讓坐的美女「墨鏡姐」的隱私被扒出來了:
「此女名叫葉藍秋,是上市公司董事長的女秘書,你們搞不明白了吧,這個大老板的女秘書為什麼會坐公車車?」
對啊,為什麼大老板的女秘書會坐公車車?
沒人關心這個問題,大家更關心的是,葉藍秋是一富豪的文秘。
老板和秘書之間會發生什麼呢?
在有證據之前,網友便下了論斷:一定是個小三!
不讓座……和小三有關係嗎?
在公眾的心目中,一個幹了壞事的人,就應該一壞到底!一個不給老人讓座的女秘書,一定會是小三!
也許葉藍秋是小三這件事,是這麼發生的:
第一位網友說葉藍秋有當小三的嫌疑;
第二位網友緊接著說葉藍秋很可能是小三;
第三位網友壓根不在乎消息來源,看到「小三」的字眼便湧上濃濃的社會責任感,直接抨擊小三藍秋!
於是激起了民憤,大家一起去譴責葉藍秋這個社會敗類。
有句話叫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事實上眼睛看見的也未必是真實的。
葉藍秋那天不讓座,只是因為剛剛得知自己已經淋巴癌晚期,滿腦子都是在醫院檢查的場景,在公車車上沒顧忌那麼多。
當她哭著向老板傾訴時,恰好老板夫人看到了這一幕。
老板夫人直接打電話給新聞熱線爆料,這一回,葉藍秋是小三這件事「鐵證如山」。
面對熱線電話裡熱心觀眾的檢舉,網路上紅紅火火,對葉藍秋口誅筆伐之聲勢一浪更比一浪高!
一個美麗的女子,走在大街上被人指指點點,甚至是面對瘋狂的拍照和責罵。
無法忍受的葉藍秋,自殺了。
在得知自己淋巴癌晚期時,她開始計劃著怎樣珍惜剩下的日子。
她想去旅遊,想去高空彈跳,想去郊區看日出。
然而淋巴癌並沒有殺死她,殺死她的是輿論,是鍵盤背後那一顆顆富有社會正義感的心。
當初薛之謙幫助收垃圾的老人,弘揚社會正義,是鐵證;
後來發現他是渣男,也證據確鑿。
一個幫助老人的後生和一個欺負女人的渣男,就不能是同一個人嗎?
人心複雜,不是簡單的黑白可以概括的。
薛之謙畢竟是公眾人物,後面還有著公關團隊在出謀劃策。
如果換做是一個普通人,他恐怕很難支撐下去。
不久前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癌症去世了,去世前有人罵他背叛祖國、沽名釣譽,卻從未想過人家在美國接受治療;
郭敬明風波最熱的時候,你可以說他的書和電影不好,甚至罵他帶歪了社會風氣,可是你拿人家的身高說事是什麼意思?
這些日子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大熱,韓雪表現突出大家有目共睹,卻總有人挖苦她靠後台上位;
08年汶川地震後,一丈夫用單車送自己死去妻子的遺體回家安葬,感動了萬千網友。
過了幾年,丈夫結婚了,有了新的老婆,又是同一批網友站出來,罵他沒良心。
事實上,在我們身邊總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只要有人混的比自己好,有些人就非得嘲弄挖苦一番,似乎這樣心裡就會好受一些。
講白了就是嫉妒。
很久之前就有學者說過,有些國人的眼睛有毛病,會仰視,會俯視,卻偏偏不會平視。
他們把出現在大眾目光中心的人們,要麼捧上天,要麼拖進地獄。
在大學生裸貸盛行的末期,微博上突然出現一則爆炸新聞:「借7千校園貸不還錢,4百名大學生被告上法庭」。
事實上,貸款公司本身就有弊端,那些大學生或許也有問題。
但是那則新聞剛出來的時候,它是站在貸款公司的角度,表現出「大學生耍無賴不還錢,貸款公司被逼之下才告上法庭」的論調。
仿佛全部都是學生的責任似的。
當初火箭少女101中有隊友想要毀約獨自發展,很快網路上就出現了孟美岐未成年時期抽煙的照片。
關於孟美岐抽煙,該譴責的譴責,該證明清白的證明清白。
而這張抽煙照,很容易發現不是普通網友拍的。
那麼這個圖片發布者的目的是什麼呢?
當隔著螢幕敲擊鍵盤的時候,仿佛沒人知道你是誰。
你居高臨下地看著網路上的圖片和文字,以為自己在懲惡揚善。
殊不知自己看到的,有時只是發布者想給你看到的那一面而已。
當你跟風吐槽一邊倒時,或許已經成為某些人攫取利益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