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管理惰怠行為18條(權威解讀)

明行大學問

國內最具創新性的管理平台

關注

華為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始終警惕員工惰怠的蔓延和泛濫。

作者:徐直軍(華為副董事長、輪值CEO)

在公司幹部大會上,在我負責的九個小組里,我要求每個小組都討論一個問題:管理者的惰怠行為。

當時,在每個小組討論時我都問「在座的有沒有惰怠者?」沒有一個人站起來說自己是惰怠者,我想大家肯定都不會認為自己是惰怠者。

那我們換一個問法「我們的管理者有沒有惰怠的行為?」肯定有。那能不能把管理者的惰怠行為討論出來,然後每一位管理者再對照惰怠行為來照照鏡子。

查鈞在小組討論完後,問了所有小組成員「在座的能夠保證每一條都不違反嗎?」沒有一個人回應能全不違反。那就是說,在座的所有管理者都是存在惰怠行為的,關鍵是我們怎麼去跟自己的惰怠行為做鬥爭。要通過不斷地每日三省吾身,去把我們的惰怠行為消滅掉。

如果我們首先把惰怠行為識別出來,再把這些行為消滅掉。那我們肯定就當責了。

首先,來看看我們自己的惰怠行為。

我期望每一位管理者,都能對照惰怠行為,做自我批判、自我反省,對照這些行為看自己有幾條需要改進、怎麼改進,還要針對選出來的幾條,舉例來支撐。我們要深刻地剖析自己,要敢於自我批判,敢於與自己的惰怠行為做鬥爭。

管理者的18條惰怠行為

01、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02、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03、唯上,以主管為核心,不以客戶為中心

04、推卸責任,遇到問題不找自身原因,只找周邊原因

05、發現問題不找根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06、只顧部門局部利益沒有整體利益

07、不敢淘汰惰怠員工,不敢拉開差距,搞「平均主義」

08、經常抱怨流程有問題,從來不推動流程改進

09、不敢接受新挑戰,不願意離開舒適區

10、不敢為被冤枉的員工說話

11、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

12、熱衷於討論存在的問題,從不去解決問題

13、只顧指標不顧目標

14、把成績透支在本任期,把問題留給下一任

15、只報喜不報憂,不敢暴露問題

16、不開放進取,不主動學習,業務能力下降

17、不敢決策,不當責,把責任推給公司。公司是誰?

18、只對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應該只適用於我們的少數的管理者,雖然不多,但肯定存在。

對於管理者而言,你敢不敢於去挑戰新的領域,敢不敢於去挑戰新的難題,敢不敢於有所追求?如果是不敢的話,都是安於現狀的表現,也是不思進取的表現。

明哲保身,怕得罪人

我們有的管理者,什麼事情心里都清楚,什麼事情都講得頭頭是道,但就是不敢站出來說話、反饋問題,或者不敢去推動,怕得罪周邊,怕得罪主管,還怕得罪下屬。

這樣,在我們這麼大的組織里,在流程還不健全的情況下,這種管理者怎麼能推動解決問題,怎麼能夠當責,怎麼能夠持續改進?

唯上,以主管為核心,不以客戶為中心

現在公司最深惡痛絕的就是做膠片。有些主管在給上級做匯報前,為了做一個匯報膠片,不知道要召集自己的下屬開多少次會。

所以任總說,以後要做什麼事情都不敢提前通知,都得臨時通知,別為了他要來聽一次匯報,要來看一看,下面就花費很多時間,搞很多人做膠片。

我想說的是,對做膠片我們不要僵化地理解。如果說,我們做膠片的過程,是進一步去思考、去討論、去達成共識、去找到方向、找到思路,那做膠片的過程是增值的;如果連這個過程都不要了,那也太教條了。

但是這個過程主管不要找太多人,如果我們做一套膠片要一二十人集體來做,那效率就太低了,就太以主管為中心了。按道理來說,主管自己的匯報,最好是自己來寫膠片。

任總的所有講話都是自己親自寫的,從來都不讓別人寫,他寫完後再征求 EMT(EMT是華為日常經營的最高責任機構,受董事會委托執行華為的日常管理。) 成員的意見,讓大家看寫得對不對。

我們的主管就不能向任總學習嗎?你要匯報的膠片,能不能自己寫?寫完了,可以像任總一樣把大家召集起來一起評審。你要自己寫的話,我相信不會超過很多頁,也不會弄得花花綠綠,搞得那麼漂亮了。

為了美化、格式好看,而浪費下屬和你自己大量的時間,這是不增值的。不能以主管為核心,我們首先不要組織大隊人馬來寫匯報膠片。我們要做增值的部分,堅決不做不增值的部分。

推卸責任,遇到問題不找自己的原因,只找周邊的原因

面對問題,部分高級主管已經形成了習慣:首先是搞清楚是別人的問題,那就跟自己沒關係了。如果發生任何事情,主管都習慣性地先看自己有什麼問題,都先把自己的原因找出來,那麼真正的原因就出來了。

但我們最習慣的卻是先找別人的問題,不找自己的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老擔心別人做不好,不擔心自己做不好。現在很多人,很習慣去講一大堆別人的問題,從來不講自己的問題。

發現問題不找根因,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馬來的事情是這樣的, AIS(衛星AIS是一種船舶定位技術)也是這樣,出了問題後整個過程中就是投訴,就是指責,卻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

相當多的管理者,養成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出了什麼事情,打個電話「你搞定」;上級主管問他「你抓了沒」,他說「抓了」。

我們只是打了一個電話,或者批示一下,這樣怎麼能夠把事情搞透徹,怎麼能夠找到解決辦法?怎麼能真正解決問題?

只顧部門局部利益沒有整體利益

有些主管為了自己的部門利益,明明知道影響公司利益,明明知道公司的想法和要求,卻在下面想方設法,花了很多時間、精力去搞他的小九九。

尤其涉及到我們有業務拆分和整合、團隊和人員要劃分的時候都表現得非常明顯。你這樣做,公司怎麼敢交給你更大的責任。如果你的責任更大,你更以局部利益為主的話,那以後公司的整體利益誰來保證?

不敢淘汰惰怠員工,不敢拉開差距,搞「平均主義」

其實主管對他的下屬有沒有惰怠的很清楚,就是拉不下面子去處理,尤其是對老員工,有些還是自己的老主管或老同事,更拉不下面子。

在這種情況下,你不淘汰,你不拉開差距,你就是對那些高績效者、對那些優秀者不尊重。

在我們身邊,惰怠的員工比比皆是,那我們敢不敢給他降級、降等、降薪?

經常抱怨流程有問題,從來不推動流程改進

有主管經常抱怨流程多、流程複雜,並且時時掛在口頭上。如果真發現流程有問題,一定要指出哪里流程多、哪個流程有問題。我們希望所有覺得流程有問題、流程多的人,要給所在組織的質量與經營組織、 QA(Quality Assurance,品質保證)提出來,這樣才好改進。

很多人就只抱怨,而且最後都成了口頭禪,動不動流程很多、流程很長、流程阻礙了發展,但從來不去推動流程的改進,從來不指出哪里流程多了,哪個流程長了,哪個流程有問題。那怎麼改進呢?

不敢接受新挑戰,不願意離開舒適區

在研發還好一點,因為沒有哪個地方很差。但也有主管不想去新領域,不敢接受挑戰。今年一個很重要的導向就是希望幹部、骨幹能到新領域去,有人就怕這個怕那個,患得患失。

不敢為被冤枉的員工說話

有的主管怕為被冤枉的員工說句公道話,因為說了,可能就會被公司「戴帽子」。如果你真的覺得某個員工被冤枉了,為什麼不敢說呢?要麼你根本就不對這個員工負責任,要麼就是怕說了以後被主管批評,怕得罪人。但如果你都不敢說話,那又如何保護他們?

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

有很多主管只做二傳手,不做過濾器。任何地方來了事,他立即就傳下去了,不管這個事情該不該做、要不要做,反正不是自己親自做,這樣一來就讓下屬苦不堪言,不能聚焦工作。

熱衷於討論存在的問題,從不去解決問題

很多主管討論存在問題的時候,都是洋洋灑灑,能道出具體問題來,但從不去解決問題。無論是潛規則還是流程問題,或者是現在政策執行上存在的問題。

作為主管,如果能夠把你們授權範圍內能解決掉的問題全部解決掉,那麼很多問題就沒有了,特別是潛規則。對於你解決不了的,不在你授權範圍內的,若你不去推動解決,那怎麼能夠解決?

只顧指標不顧目標

在我們當中,存在一些主管只關注 KPI 的完成,但不知道 KPI 完成得很好是為了什麼。比如某個平台,每年的考核指標都很好,因為考核指標都是質量、進度、網上問題,但慢慢把自己做沒了。

華為到底是為了追求一個卓越的、有競爭力的嵌入式操作系統,還是僅僅為了追求網上沒事故?因此各級幹部都要思考,我們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不是為了幾個考核指標。僅僅為了考核指標工作,就是不當責。當責的幹部是有清晰的目標的。

把成績透支在本任期,把問題留給下一任

在研發比較多的是,只關注當期不關注長期,只關注現在不關注未來,該投入的不敢投入,不敢在新領域、新產品上投入,不願在架構、平台等長期才能看到績效的工作上投入,甚至只關注仗打得漂亮,而忽視組織能力、流程優化、人員能力提升等長遠的事。如果我們只關注眼前,華為就會失去競爭力,這樣的幹部就是不當責。

只報喜不報憂,不敢暴露問題

捂蓋子現象不能說少,無論是寫總結還是做述職,講起成績、經驗來頭頭是道,問題和不足則一筆帶過。最可怕的是質量上的捂蓋子,搞「和諧」,不主動暴露質量問題、流程執行問題,甚至為了過 TR(Technical Review 技術評審)點而作假。如果我們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馬馬虎虎應付了事,那產品的質量就沒辦法保證,我們就會失信於客戶。

不開放進取,不主動學習,業務能力下降

有一部分幹部憑著經驗做事,走的是「經驗主義」的老路。華為要從「土八路」走向正規軍,過去的成功經驗並不是未來前進的方向標,必須開放自己,自我批判,時刻學習。我們在 CT(通訊技術產業)領域的成功,不能確保我們在 ICT(信息通信技術)領域的成功。

不敢決策,不當責,把責任推給公司。公司是誰?

這一點跟前面講的抱怨流程的問題類似。績效是評責任結果,還是評亮點和表揚信?說起來我們都清楚評的是責任結果,但真的評的時候卻去評亮點。這些現象誰能糾正?就是我們各位主管。

只對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與只關注指標不顧目標相類似,有些主管只關注「我做了呀」,但不管「做的結果如何」。只對過程負責,不對結果負責,就會形式主義,很容易把事情複雜化,把動作做得很優美,效果卻不好。

這就是我今天重點講的管理者的惰怠行為,希望大家能把管理者的惰怠行為作為自我批判的依據。每個人都在自己身上去找幾條出來,然後寫幾個案例,這也是一個反思的過程。不敢寫自己的案例,事實上也是自我批判不夠透徹。

我們也希望,每個主管能把這些惰怠行為貼在你辦公桌上、放在你筆記本里,經常看一看是不是又在產生惰怠行為了。這樣,我們管理者才能真正地從自我批判開始,與惰怠行為作鬥爭,管理者才能真正地當起責來。

來源: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Facebook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