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最新一期的《吐槽大會》請來爛片之王王晶。這位香港導演素來以高產與質量低下著稱。參與創作的影視劇已經超過四百部,影片質量基本上保持著爛片的底色。不過,近來也有類似《追龍》等可看的電影。關於這位爛片之王導演的吐槽,可能網友們便可以創作出來無數橋段。
不過,在嘉賓鄭則仕登台吐槽的時候,卻說了幾句看似吐槽實則感動近乎全部電影人的話語。鄭則仕表示,在香港電影最艱難的時期,正是王晶導演堅持不停地拍爛片,才養活了一大批工作人員,讓大家都有口飯吃。
這幾句肺腑之言,應該不是《吐槽大會》節目組的創作,而是以鄭則仕為代表的很多香港電影人的共同心聲。王晶導演在登台之後也自我調侃說,王家衛導演拍攝的都是五彩繽紛的花花世界,而自己拍攝的,怎麼看怎麼都像鈔票。
也正是王晶導演通過拍攝爛片賺的錢,才能夠養活許鞍華導演的文藝片《天水圍的日與夜》。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內在機理當中都是不衝突的。尤其鄭則仕老師的幾句心里話,讓中國的影迷明白,正是王晶這樣的快速流通的商業化電影,讓大量的電影工作者能夠在低谷期維持生計。
若是電影人都沒有票房,從而沒有了市場,那等待大家的,可能不是文藝片的藝術追求,而是大家都沒有飯吃,這個行業開始慘淡,最終所有的電影從業人員都得轉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雖然中國電影產業的新形態與新升級,不少影視劇的拍攝更加優化,開機的影視劇數量相對減少,其實很多「低端」電影從業人口已經感覺到了「寒冬」。
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我們再來看鄭則仕評論王晶的話,就會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爛片也確實有爛片的價值在,只要觀眾還願意花錢去電影院看王晶導演的爛片,那他就有存在的理由,而且他的存在能讓更多的影視劇上馬開機,讓更多的電影人有飯吃。這是對整個電影產業的貢獻。
當然,關於影迷對王晶導演是爛片之王的吐槽,王晶本人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類影片就是變態。張藝謀、馮小剛和陳凱歌等大導演的電影,只要成名之後,也照樣被人吐槽為爛片。影迷這麼吐槽,不過是滿足自己的變態扭曲心理罷了,不罵一下不足以體現自己。但是,王晶也表示,只要觀眾花錢買票看自己的電影,變態也是非常歡迎的。
王晶導演是香港商業文化形態下成長起來的電影導演。他與很多大陸的第五代導演不同。王晶敢於直面電影的商業屬性,敢於承認自己的電影就是滿螢幕的鈔票。而我們的不少第五代導演,都是把自己對金錢的追求隱藏在所謂的文藝氣息之內的。在真誠坦率與遮遮掩掩面前,誰才是常戚戚的角色呢?
導演王晶敢於承認並且以商業化為樂,正是香港商業文化大環境的使然。香港商業時代里邊,每一位導演都不會對金錢避而不談,都認為這是非常合理的一種電影經營方式罷了。而我們,剛開始的時候,是不敢於談錢的。這種情況,隨著第六代甚至第七代導演成長起來之後,才逐漸有了改觀。
如果做電影導演,你自己不敢談錢,卻把金錢藏起來,反而會影響藝術。大大方方地談論金錢,談論自己去票房的渴望,反而不經意可以做基本非常真誠的電影,反而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本期登台的,與王晶導演形成對照的,則是畢贛導演。這位憑借文藝片《路邊野餐》進入影迷視野的小導演,恰好與王晶形成映照。剛開始拍戲的畢贛沒有錢,只能找自己的老姑父演主角。如今,畢贛已經成名,接下來應該往何處走呢?
坦誠地面對這個商業化的時代,坦誠地面對自己的電影作品,大大方方談論票房,穩穩當當拍攝電影。這或許,是我們每一位電影人都應該有的商業品格與藝術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