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五千年文化發展史,在浩如煙海的歷史故事中跌宕起伏,那些能留存下來的古建築,帶著厚重的歲月溫潤,讓人仔細觀摩那些精雕細琢的細節時,不由得感慨萬千,再次來到太原,重新走在晉祠內的時候,這種心底升起的驚嘆感更甚,歷經歲月的洗禮,這些古建築在冬日的暖陽下,歷久彌新,散發著古典迷人的氣息。
太原的初冬,有著懶洋洋的輕鬆,晉祠外的垂柳和色彩明快的紅色建築,相得益彰的好看著,晉祠是一個典型的古典園林,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始建於北魏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後邑薑後而建。晉祠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
漫步晉祠,只覺得古韻悠悠,在太原當地人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到晉祠,枉來太原,可見晉祠在太原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大概類似於你去了北京城,可是你卻沒有去故宮,那麼這樣一趟行程,總覺得是不完美的。
古人對於建築藝術方面的智慧,在很早的時代就已經發揮的淋漓盡致,在晉祠內有一個對越坊,是一個結構精美、雕刻玲瓏的牌坊,相傳,明代書法家高應元的母親患偏頭痛,久治無效。後來在呂祖廟前得一簽,簽上寫有「添磚加瓦」四個字,它的含義是只有在祠內增加些建築,才能消災免難。高應元決定建造一座牌坊,高應元原計劃建造一座簡單的小牌坊,沒想到在破土動工的第二天,他母親的病就好了,因而改建成大牌坊。牌坊落成後,命名「對越」,由高應元執筆,氣勢頗為磅礴,被列為晉祠三大名匾之一。
獻殿,整個大殿最奇異之處在於殿身上部的梁架結構,它只在四椽袱上放一層平梁,簡單省料,又輕巧堅固。
晉祠,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園林建築群,現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築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塊、鑄造藝術品37尊,是集莊嚴壯觀與清雅秀麗,宗祠祭祀建築與自然山水完美結合的典範。晉祠的難老泉、侍女像、聖母像被譽為晉祠三絕
聖母殿門前的柱子上盤繞著形象生動的八條龍,是晉祠古建三絕之二。木雕盤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雕於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條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看著很有呼之欲飛的感覺,這八條龍都是用天然的樹木雕刻烤彎而成,歷經差不多千年的光陰,依然保存完好。
在聖母殿內,看到的塑像,來自於宋代,聖母傳為叔虞之母邑薑。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1尊、明代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薑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動,仔細看,依稀重現了千年前,那古老的場景,這裡也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
漫步晉祠,一如走進了中國漫長建築史最輝煌的時期,穿過漫長的歷史隧道,感受中國古建築的美輪美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