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多先生
來源:墨多先生(ID:mrmoduo)
因此,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線性成長是有局限的,因為單靠個人或一個組織的努力,遲早會遇到天花板,而指數型成長是爆發性的,它會拉著你把你拖到自己都無法想像的距離。
這個道理很簡單,可一個人若想獲得指數型成長,首先要做到的是「順勢而為」。
2 所謂「順勢而為」 就是在確定的大方向里找概率
記得若干年前,我做了一個針對特定人群的在線培訓產品,試經營了一段時間後,感覺用戶黏度和利潤都不錯,所以就想要復制。
於是,我興奮地找到一個做投資的朋友,完整地闡述了我的這個創業想法。
沒想到,還沒等我說完,他就硬插了一句話:「這事情的市場潛力太小,沒有想像空間。如果你真有興趣,可以做成‘小而美’,但沒有投資會感興趣的。」
起初我認為這朋友真特麼不夠意思,可後來當我冷靜思考,才發覺了很多之前自己都未曾考慮到的問題。
其實,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與投資一樣,若想獲得超預期的回報,重點並不在於我們能力有多少、把事情做的有多好,而在於你是否真的懂得「借勢用力」。
這就好比有一次,雷軍對傅盛說:「一個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實本質上不在於你多強,而是你要順勢而為,於萬仞之上推千鈞之石。」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無法穿越平台的優勢,而平台的能量再大,也無法抵擋趨勢的力量。
就如我的那位同學,當他回過頭來總結自己的成功時,從來不會談自己的能力,而是把成功的「運氣」歸功於勢,說自己擅長的是利用並適應那些已形成的「勢」。
比方說他早期創業做內容,微博火他就做微博,微信火了他就做微信,如今抖音、快手、小紅書火了,他就去做短視頻。
在他看來,自己團隊能力再大,也比不過平台花幾十億上百億去砸一件事情,他總結自己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找到平台崛起的機會,然後跟著趨勢一起爆發式增長。
換到個人角度,這讓我想起之前很多讀者給我的留言:
究竟是選擇一個自己擅長的事情做,還是先「混」進一個好的行業去適應環境呢?
如果你理解了以上文章的意思,就很容易給出答案。
相對個人前途的「不可預見性」而言,增加自己成功概率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先要跳到趨勢中,然後利用大方向的確定性來抵抗自己小波動的不確定性。
這就像《孫子兵法》一書中所描述的一段話,「凡善戰者,求之於勢,不擇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
3 那些善於把握趨勢的人 他們的思維往往是「有限多元」
前陣子,一位朋友聊天時說了一句話:
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人自稱是‘專家’,那他一定是在假裝什麼;如果你聽他說別人‘業餘’,那一定是某些人在看不起另一些人。
這句話,我覺得既好笑又中肯。
因為在我個人看來,有些「專家」,往往就是那些告訴你這件事情不可能做到的人。
可趨勢往往具有不可測量的未知性,當你聽到有些人慣用「絕對」、「一定」、「必然」這些詞匯的時候,就要開始提高警覺。
從另一個角度說,那些真正能把握趨勢的人,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會被單一的專業規則和思考方式所限。
我管它稱之為「有限多元」,即不局限於某一特定規則,但又能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專注。
比如騰訊這家公司,之前有篇文章《騰訊沒有夢想》,指出騰訊早已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成了一家投資公司,但我個人認為這只是表象,一葉障目而已。
目前的互聯網巨頭,沒有一家是不做投資的,投資的意義不只是增加股價,更是一種填補自己生態短板的手段。
所以,騰訊本質上還是一家靠科技產品驅動的公司,雖然它也需要通過投資布局生態,但你從沒見過騰訊投身過重工業、製造業或者房地產吧?
因此,「順勢而為」意味著,不能被過去經驗束縛、被已有資源裹挾,而是告訴我們要學會「有限多元」的思維方式,也就是先確定一條賽道,然後不斷地切換分道線路。只有這樣,你才能做到「彎道超車」,真正與別人甩開差距。
再比如,我大學時學的是工業設計,很多和我同專業的人理想都是造汽車,所以經常會琢磨著未來能靠設計汽車做到抱負。
就在這群人里,我有個同學,他家境不太好,所以天天還想著怎麼靠課外時間賺點小錢。
有一次,他在校門口看到一則駕校的招聘廣告,於是歡天喜地跑回宿舍說自己萌生了個賺錢的好主意,結果沒人搭理他。
後來,他自己聯繫上了一個駕校,說可以幫助他們在大學里招生,條件是每個人頭返10%的回扣,並且由於學生沒什麼錢,所以通過他介紹的學員還要打85折。
如果事情放到今天,很難說有幾個駕校願意跟一個小屁孩合作。
可我上學那會兒,家庭購車剛開始普及,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了,汽車價格也下降了,導致了一大波的學車潮。
再者,由於大學生在校時間很閒,而且開車還屬於個技能,對找工作是加分項,所以大學生考駕照便成了個新興起的小風口。
基於以上兩種原因,這個同學通過幫駕校招生,不到一年時間賺足了100萬,依靠的方式僅僅是在宿舍門口貼小傳單,於是很快成為了所有人眼中的「小土豪」。
後來,這個同學又幹了兩年,風口也過去了,他拿著自己賺的錢,跑到德國一所設計學院讀了個研究生,回來搖身一變,成了大眾汽車的設計總監。
而其它像我一樣空有抱負的人呢?
99%自打畢業就轉了行。
所以,回過頭來看,我這同學的成功並不是他有多大的能力,而是他剛好借助了東風,更重要的一點,是他從來不會被單一的規則和思考方式所限。
這在本質上,就是一種「有限多元」的思維。
4 機會從來不會自己消失 錯過是因為缺少改變的勇氣
常常聽到有人說,「為什麼機會總是如此的不公平」,這句話完全是誤解。
機會從來不會挑三揀四,也不會無緣無故到你跟前消失。
比如,有一個故事想必很多人聽過。
一個有錢的商人來到一個小島上度假,雇傭了島上的一個漁夫當導遊。
幾天相處下來,商人發現這個漁夫很勤快,於是打賞給他一筆錢,並說:「你何不拿這筆錢買一艘漁船,這樣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魚,賺更多的錢?」
漁夫聽罷,說:「然後呢?」
「這樣你就可以把賺來的錢買第二艘、第三艘漁船……然後擁有自己的船隊啊。」
「再然後呢?」漁夫不耐煩地問。
「那你就可以像我一樣,每年可以有一個月悠閒的時間在小島上度假,享受自己的人生了。」
漁夫抿了下嘴,回答商人說:「可我現在已經天天在這座小島上享受人生了啊。」
說完,二人沉默不語。
最後,商人臨走前留下了一句話:「或許,你覺得自己早已在這座小島上度假,但這樣的生活,對我而言只是一年中很小的一部分。」
這個故事,在許多文章中都出現過,但很多人並沒有談到商人的最後一句話。
換言之,漁夫看似過著天天度假的「理想生活」,但實際上並沒做出任何主動選擇,他對於未來沒有任何抵禦風險的能力。
俗話說,不進則退,無論是小到個人,大到商業,趨勢是這個世界上我們唯一無法人為改變的事情,並且它會重復上演。
比如工業革命,讓一些效率低下的人員失業;
互聯網的演變,讓眾多傳統企業瀕臨倒閉;
而人工智能的出現,又讓更多人感到岌岌可危,甚至焦慮……
因此,所謂的機會與趨勢,並不在於你如何理解它,而在於你是否真的具備改變的勇氣。
很多時候,即便機遇來了,但你如果一味地迷戀於現狀,就極有可能會躲在原有的舒適區里裹足不前。
比如該選擇升職後的日夜操勞,還是待在原本熟悉的崗位?
比如該面對創業的機遇和風險,還是朝九晚五等待年底加薪?
比如該接受棘手的業務拓展,還是守住自己門前的一畝三分地?
如果說,趨勢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是機會,那麼機會從來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然而你若想要把握住它,就不得不時刻拿出迎接的勇氣,因勢而動。
所以,回過頭來再看,兩個能力相當的人之間如何拉開差距?
我個人的看法是:學會掌握一種「指數型思維」,即站在概率論的角度,從自己過去的5~10年中尋找未來5~10年的規律,認清人生的大方向,用趨勢的不可逆性去抵抗個人風險的不確定性。
畢竟,無論是創業還是混職場,無論你面對的是一個市場還是一家公司,刻苦努力這些統統是基本條件,它不是決勝的關鍵,因為真正的機遇總是在趨勢中上演。
因此,一個人若想在未來獲得爆發式成長,就不得不掌握「指數型思維」。
—THE END —
* 作者簡介:墨多先生,北京大學碩士,英國國際互動英才獎得主,連環創業者,專欄作家,關注職場與個人成長。公眾號:墨多先生(ID:mrmoduo),轉載請聯繫原作者授權。
親愛的粉絲朋友們,小編選取的文章還滿意嗎?「眾力加速度」將一如既往的為小夥伴們推送管理類文章。
✔️如恰巧戳到你的點請不要吝惜賞個讚?;
✔️如Get到方法或技能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交流?;
✔️如尋求合作,請在後台留下聯繫方式及合作方向。
歡迎關注眾力加速度(微信號:jiasudu12345),小編等你很久啦?
長按識別二維碼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