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度嚴苛、不懂得人性化管理的企業和老板,與日漸追求自由創意的年輕一代求職者狹路相逢,職場矛盾自然隨之誕生。
全文2300字,讀完約需要4分鐘。
最近釘釘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前腳做了「工作侵占私人時間」的背鍋俠,後腳又有外媒稱「釘釘侵犯員工隱私」。
也不知是遭了水逆,還是所謂「槍打出頭鳥」。
據第三方機構的報告顯示,阿里釘釘的註冊用戶數已經過億,活躍用戶數在智能移動辦公領域排名第一,超過第二至第十名活躍用戶數的總和,已是企業和組織智能移動辦公的首選。
而這一次的侵犯隱私說,比之前說釘釘是「職場酷刑」更嚴重。這篇文章說,釘釘上線鎖定系統,可以監視員工行蹤,老板甚至還能通過釘釘查看員工的聊天記錄和軌跡。
為了印證這一說法,我特意找了兩位在使用釘釘的企業供職的朋友,用他們的釘釘測驗了一下。但事實證明,僅僅通過釘釘來查看員工的聊天記錄和活動軌跡,純屬天方夜譚。
比如釘釘被詬病最多的定位簽到功能,所謂位置跟蹤,也只是在員工主動開啟這個功能的前提下,釘釘才能記錄這一刻員工上傳的所在位置,僅此而已。如果員工不主動進行打卡簽到的操作,釘釘根本無法獲取員工定位,企業和組織自然也無從看到員工位置。
說起來,這跟微博、微信朋友圈開發的定位功能並無二致,你出去玩,想發個定位,於是你打開了定位功能,發出的朋友圈就記錄了你此刻的位置。但這並不代表微博、微信從此刻開始就一直在記錄你的運動軌跡。同理,釘釘也一樣。
釘釘其他被詬病的問題大致也是如此:釘釘基於企業和組織需求,開發了臉部掃描、流程快速審批、跨層級溝通等諸多功能。每一項功能單獨拎出來,都有其顯著的功能和優勢,對企業運轉成本和員工溝通效率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同時,每一項功能啟用與否的選擇權又都交到了使用者手里。
這意味著什麼?作為移動辦公的輔助工具,釘釘本身其實是中性的,開發的功能是為了解決企業的需求,而決定是否用這個功能的,是企業,是老板。
員工的很多吐槽,根源其實出在企業和老板身上。比如說,常年在外跑業務的員工,自然不能要求他每天到總部報到;總是加班到深夜的員工,絕不允許第二天遲到,顯然也不合情理;每個主管都爭先恐後釘同一個員工,強調自己的安排最緊急最重要,這自然也是公司架構和流程出了問題……
這些人性化管理的道理,很多企業卻總是不懂。或者說,在被過度吹捧的「狼性文化」的驅使下,對這些不管不顧。
所以:
上班不能遲到,加班是你效率不行;
電子辦公與紙質辦公並行,覺得煩瑣是你適應能力不行;
不管何時何地,群里的消息必須立刻回復,不然就是沒有事業心……
甚至有某知名的企業規定,員工手機必須24小時暢通,凡是打電話不接或者郵件不回的,立刻開除。
當這些過度嚴苛、不懂得人性化管理的企業和老板,與日漸追求自由創意的年輕一代求職者狹路相逢,職場矛盾自然隨之誕生。
尤其是隨著95後走入職場,他們與傳統管理模式之間的衝突日益尖銳,尤其是一些強調軍事化、流水線化、狼性文化的大型企業,不合理要求時常搞得員工怨懟叢生。
被職場亂象壓迫得喘不過氣來的員工只能一股腦把氣撒在釘釘身上,惡狠狠地說一句,「釘釘是職場酷刑」。
但遇到這樣沒有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意識、缺乏隱私概念的企業和老板,就算沒有釘釘,也還有其他無數工具排著隊虐你。比如打電話,發郵件,發微信……
你說,釘釘冤不冤?
至於讀取員工聊天記錄,這個指責也是不靠譜。事實上,在進行了親身溝通和測試之後,我發現,釘釘可能比你的老板更尊重你的隱私。
就拿最基本的信息來說: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組織之所以選擇釘釘,就是因為用戶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能力是釘釘的一大優勢。
如果我沒記錯,釘釘應該是全國第一個拿到安全資質「大滿貫」的社交平台:不管是國際信息安全領域的ISO27001、ISO27018認證,美國的SOC2隱私性原則審計,還是咱們自己公安部的「信息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認證,釘釘都已經獲得認可。
在專業領域,自然是專業的認證最能有效打擊謠言。
不過說起來,其實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你像我一樣,自己創建一個團隊,體驗一下釘釘的管理員後台,看看釘釘到底能不能查看其它成員的聊天記錄和員工軌跡。
其實互聯網產品與隱私的衝突與爭議由來已久。
前段時間Facebook因為信息泄露被國會質詢,創始人佐伯格出席聽證會,接受數十位議員的交叉盤問,股價也隨之暴跌24%;
而李彥宏曾經的一句公開言論「國人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也激起千層浪,招致用戶炮轟……
可見如今,互聯網行業在隱私和信息安全問題上早已馬虎不得,因為公眾對於隱私權益和信息安全的重視早已今非昔比。
具體到職場隱私,則是個爭議頗多的話題。總有人說,在職場要求隱私,尤其是要求信息隱私的人,都是說多了公司和老板壞話的人,怕被發現,被開除;身正不怕影子斜,問心無愧的人自然不介意老板看聊天記錄。
這肯定是謬論。無論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隱私權都是每個人理應得到尊重的最基本權利,這與隱私的內容是什麼毫無關係。哪怕我只是商量了一下今天中午吃什麼,如果我不想讓你知道,那就是我的隱私。
這是逐漸成為職場中堅力量的80、90後,甚至95後最基本的需求:作為獨立個體獲得尊重。
對他們來說,毫無隱私、不被尊重才是職場酷刑。但不尊重他們的,是觀念老舊的老板,是章程混亂的企業,而不是釘釘。
釘釘的CEO無招說過很多次,釘釘只是工具。「釘釘就像一個發動機廠商,將自己生產的發動機提供給諸多汽車名企,但每家公司都可以憑借釘釘的發動機,造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平穩行駛的汽車。」
我們必須承認,釘釘本質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業的流程化管理水平,讓過去容易被鑽的空子不好鑽了。
至於因為釘釘的各項功能而招致的「職場酷刑」「侵害隱私」指控,我看,把怨氣撒在釘釘身上,我們不如盡早檢討一下企業自身的管理文化。
與作者交流
加微信號:zhaojicheng4218
更多互動,請關注新浪微博:趙繼成
訂閱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度、搜狐、網易、ZAKER、新浪看點、雪球、大魚號:趙繼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