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碩士學歷的人,名校畢業,工作十年後,你覺得他應該拿多少薪水才算正常?
上周末,微博熱搜出現了一個相親的新聞:兒子找女友只求漂亮,親媽回懟。
新聞底下的評論,大都在誇親媽三觀正、明事理,是一個實在的人。但也跑出了一條關注點不太一樣的評論,瞬速吸引了很多人的討論。
名校碩士36歲只有30萬年薪就成了死屌絲?每月薪水只有三千的我震驚得差點將手機掉地上。
好在評論里也不是一邊倒的認同這種觀點,有很多熱心網友在底下擺事實、講道理、據理力爭,證明不管在哪,30萬年薪都算很多了。特別是後來看到一句評論,「博士畢業只有8000月薪的我嚇得不敢說話」,讓我重拾信心,將手里的手機握得更緊了。
所以36歲的名校碩士,只拿30萬年薪,到底是不是屌絲呢?
02
其實也不難理解,大家為什麼對一個在上海的36歲名校碩士會有很高的要求,對這樣一個人的薪水充滿期待?
影響一個人薪水的有很多重要的維度,學歷,工作經驗,所處城市和行業。一個上海的36歲名校碩士,幾乎處於所有維度的最高處。
在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薪水當然要高;名校碩士這樣的學歷,薪水也不能少;36歲的年齡,已經工作十餘年,薪水能低嗎?所有這些影響薪水的因素加起來,36歲的名校碩士在上海,薪水很高也是理所當然的。
更何況近些年來,頻繁活躍在媒體上的很多新聞告訴我們,賺錢似乎一點都不難。
2019屆校招,BAT、TMD等互聯網巨頭給應屆生的白菜價就是年薪20w起,高一點的就能到50w;平時上網,微博里面隨便翻一下,也能看到「我今年22歲,出來打拼四年,現在月薪3萬」的勵志故事;就連不久前的一個新聞,一位上海老大爺在公園替女兒相親,也能直言「月薪一萬是討飯」。
在耳濡目染了很多這樣的新聞和故事後,再看到一個在上海的36歲名校碩士,擁有一副極好的牌,卻只能拿30萬的年薪。相比之下被罵「死屌絲」,當然也就不難理解了。
03
可排除那些能作為新聞事件傳播到我們面前的特殊事例,真實的情況,高薪真的那麼容易嗎?
不久前智聯招聘發布的《2018秋季中國雇主需求和白領人才供給報告》顯示,2018秋季求職期平均薪酬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但也只是剛好過萬。
這個剛好過萬的被平均的數字里,包括年薪百萬的企業高管,也有剛畢業的應屆生。一大群學歷、行業、年齡、工作經驗混雜的人群里,你至少得處於平均位置,才能保證平均的薪水。也就是即使在北京上海,也有大概一半的白領,是連月薪一萬都沒有的。
而想要達到年薪30萬,可能就還要超過幾何倍的人,不到白領人群的1%。
再看看身邊的真實情況,高薪也確實不多見。曾經一份工作離職後,和30多歲的主管一起吃飯,充滿好奇心的問了他的薪水,是一個離30w年薪還有很遠數字;一個學長讀書讀到了博士,畢業參加工作兩年了,薪水也並沒有想像中那樣高;還有當年畢業後一群去了一線城市的同學,遠離家鄉,在每天無休止的加班中和快到無法呼吸的節奏里,每月到手的薪水也並沒有比我們高出多少。
其實對大多數的人來講,高薪可能只是存在於別人的故事里,和自己曾經的夢想中。
04
在現實里,不管怎樣年薪30萬都是一個很高的薪水了;但在網路上,年薪30萬卻可能被罵是死屌絲。
這件事告訴我們,沒事千萬不要隨便透露自己的薪水。
一直以來,薪水都被作為衡量一個人的絕對標準。不管是相親擇偶,還是對一個人的評價,薪水都是重要的決定因素。於是就有了三千月薪不如狗,月薪一萬是討飯,年薪30萬是死屌絲。好像一個人的所有標籤,都只能由薪水來決定。
可這樣真的合適嗎?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在一線城市,名校碩士畢業生在互聯網、金融、咨詢行業,找到30萬年薪的工作並不難,但是有加不完的班和出不完的差。可有的人卻願意在養老型國企,幹個十幾年做個小幹部也就二十來萬的年薪,但是很輕鬆。每個人追求不一樣,薪水的多少不應該是衡量一個人的絕對標準。
工作應該有工作本身的意義,而不應該全部由金錢來衡量。
(來源:智聯招聘HR工會 版權聲明:「職場」所推送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851088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