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張藝謀導演拍了那部經典的大紅燈籠之後,我們就發現張導經常把大紅燈籠這個元素掛在身上,甚至於當年的雅典八分鐘都不放過。我們可以認為張導對大紅燈籠是有某種情結的,也可以認為這部他個人比較早期的作品,給自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相對於電影拍攝過程中的二次命名,原作可以說非常露骨和直接的顯示出了這個故事的主題,說白了就是大戶人家女人之間的各種「互毆」。只不過從小說到電影轉換的過程中,我們肉眼可見的就是各種新鮮元素的融入,這些元素對於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故事、感受其中所埋藏的情感,非常有意義。
影片的開始就是從鞏俐的一滴眼淚開始的,不太懂電影術語的我,偶然間聽說這一滴淚的鏡頭其實是通過長鏡頭的方式拍攝的,非常考驗表演者的功力。作為演員來說這一滴眼淚,是非常成功的;但是作為電影里的角色,這一滴眼淚或許就是預示了頌蓮往後的命運並不會太走運、太幸福。就算有過得寵也是一時的,就算有過被人艷羨的目光,也不是一世的。
從這滴眼淚開始,一個大家族的群像開始慢慢走進我們的視線。那些火紅的燈籠不是用來照明的工具,而是與一個女人榮寵息息相關的標誌;一個太太在家族當中的地位、影響力甚至待遇怎麼樣,只看是不是得寵,只看是不是為家族做了「貢獻」。可以陪老爺過夜的,叫做「點燈」、懷孕的可以「點長明燈」、失寵的就是「封燈」,所有跟大紅燈籠有關的辭藻,每一個看上去都是充滿著諷刺的意味。
電影當中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問的細節,就是錘腳。剛開始很多人看不明白,說這麼個細節到底有什麼價值、有什麼意義呢?如果想表現女性之美,是不是更應該換成沐浴之類的鏡頭?但是後來多看幾遍電影,多讀了幾遍小說,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到底是什麼意思了。
「錘腳」這個舉動類似於古代皇帝每天晚上召妃子侍寢時翻的牌子,皇帝翻了哪個娘娘的牌子,當事人自然是高興的。而「錘腳」也是類似的情形,哪個太太有資格陪老爺過夜,才有資格錘腳,而錘腳過程中那響亮的、陳府每一個角落都能聽見的聲音,會讓人嫉妒、讓人羨慕。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最開始頌蓮被錘腳的時候,她對這個行為是無所謂的,並不那麼在意。但是後來她就漸漸開始享受這個過程,開始想要爭取這個過程。她是追求那種錘腳時的舒適感嗎?自然不是,追求的不過是一種榮耀和尊寵罷了。
電影中有一個改編讓我個人印象非常深刻,小說當中的梅珊最終是被人扔到了井里,雖然也是貴族大家庭用來處死出軌女人的方式,但是我倒是更喜歡張藝謀導演在電影中所採用的,束之高閣的死亡方法。電影中梅珊是被人在小黑屋當中吊死的,死在一個家族當中最陰暗的角落,但也是一個家族當中距離太陽最接近的地方。不知道張藝謀導演如此的處理方式是不是想告訴所有的影迷朋友,這是高出死亡、俯視人間這一切,看往後的日子里還有多少女人,會被封建社會殘酷的制度所鎮壓、所迫害。
這故事里講的是一個大家族里的妻妾成群,但是又並非緊緊圍繞這個家族的妻妾展開故事。腐朽墮落、甚至給人感覺半個身子埋在土里的大太太讓人印象深刻;看似溫順老實、其實一肚子「文章」的二太太也讓人印象深刻;乍一看覺得非常難相處、但其實是個直性子,敢於追求自我、追求真愛,享受屬於自己人生的三太太同樣讓人難以忘記;就連戲份不多,偶爾出現的小丫鬟雁兒,其實也有一個做太太的夢。她們中間許多人看似活的轟轟烈烈,有的看似低調不爭,但事實呢,恐怕並非如此,每個人都有生命中的另一面。
電影的最後,不算太風光的嫁入這個大家族中的頌蓮徹底瘋了。我覺得她穿著曾經剛剛踏入陳府時穿的那件學生服,紮著經典的學生辮穿梭在陳府的花園里,穿梭在往昔的夢境中,親眼目睹又一個生命走進這里,開始未知人生的時候,又一輪悲劇便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