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映的《你好,之華》,有《相愛相親》的克制,有是枝裕和的平淡。
觀眾評價意料之中的兩極分化,昨天早上看完豆瓣7.8,現在已經7.3了。
一如我在影院裡遇到的那樣——有人半場就離場,也有人,在字幕拉起時,紅了眼眶。
我的感受呢,想借用演員王珞丹評價《相愛相親》的那句:
只怪散場燈亮得太快,照得每個人不知所措。
還沉浸在四人交疊讀信的心境裡,突然,燈亮了。
心裡也亮了。
抹把淚,走出影廳,暖洋洋的去別人一個熱烈的擁抱。
不能更喜歡這樣的結尾,這樣的餘香。
好像流水帳般的敘述風格,故事是有些散,可以說是一個群像電影,但也有那些耐人尋味的留白,讓人很舒服。
總之我是喜歡的那類,喜歡它克制的愛意和溫馨,甚至想穿進電影,給每個人一個大大的擁抱。
電影有著巖井俊二的典型特色:暗戀心事、遺憾青春、物哀情緒、文藝質感。
它和《情書》一樣,也由信件展開故事,勾勒人生。
袁之華(周迅 飾)代替去世的姐姐之南參加初中同學會,遇見了彼時暗戀的學長尹川(秦昊 飾)。 陰錯陽差地,之華開始透過沒留地址的書信重拾失落的年少歲月,向尹川傾訴心事。
而收到信的尹川把回信寄往之南的老家,被之南女兒睦睦和 之華的女兒颯然(張子楓 飾)收到,二人便一起 以之南的名義回信,探尋母親的青春時代。
一連串錯位的傾訴與追憶,塵封往事在字裡行間慢慢蘇醒。
兩姐妹、三世代的故事,脈絡逐漸清晰。
---以下涉及嚴重劇透,建議影院看完後再服用---
關於錯過
介紹裡說:這是一個關於錯過的故事。
一開始不懂,直到尹川和睦睦相遇。
睦睦說,尹川的那些信和小說,是自己在過去「很苦」的日子裡唯一的希望。
說相信這個深愛著媽媽的人,「一定會有一天來接我們走」。
她把小說和信件看了好幾次,媽媽則是「反反復復地讀」。
那對媽媽來說,尹川一定也是她堅持下去的希望。
其實她只要再堅持多幾天,就是同學會,就能見到尹川了。那她和兩個孩子的整個人生就全然不同了。
只可惜,她錯過了。
睦睦說:要是你是我爸爸就好了。
之華說:要是姐姐當初嫁給你就好了。
尹川木然。
他可能也在想:要是我們沒有錯過就好了。
還有之華。
之南錯過的是希望,之華則錯過的是初戀。
她先認識的尹川,她先喜歡的尹川。
可是感情裡沒有先來後到。
姐姐摘下口罩的那一刻,尹川就只滿腦子都是她了。
他隨口一句「有照片嗎」
之華就記在心裡,下次去他家,把童年相冊都帶在了身上,一張一張指給他看。
她對他好,對他妹妹好,開心留在他家吃飯,幫他見姐姐的真顏,卻沒想到讓自己就這樣錯過了喜歡的人。
可惜。
所以她再遇見尹川,會故意不說自己是之華,假裝成姐姐很少女心性地給他寫信。
信裡嘮嘮叨叨的都是家常瑣事,但想通過這些信件去觸摸的,是青春的影子。
而且她還留了一個小心機——不留地址。
這種帶點調皮任性的少女心發生在一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女性身上,其實是知分寸。
她不想尹川因此介入自己的家庭,但少時的情愫和遺憾仍留在心裡。
只是想寫些東西給那個人,僅此而已。
三代人的愛情
之所以開頭會提起《相愛相親》,也許是都有三代人的愛情,都有 吳彥姝吧。
奶奶的出現有點突然,她的愛情也很突然。
突然間被發現每天出去跟以前的英語老師見面,聊起天來興致勃勃的像個少女。
不小心閃了腰之後,又以寫信的方式,一邊寫故事,一邊旅遊,一邊學英語。
用之華的話說:「好浪漫啊。」
英語老師扈國生說:「你說她這麼大年紀了,學英語有什麼用嘛。」
有什麼用?我想不出來。
但看著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太太太每天戴著老花鏡研究英漢詞典,那認真的模樣,好可愛。
收到扈老師的來信就會精神振奮,收不到信就日漸消沉,也好可愛。
同樣可愛的還有颯然。
「我覺得,我有點喜歡他,是在十二月的時候。「
」到了一月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是真的很喜歡他了。「
情竇初開,情愫漸生。
她窩在被子裡和睦睦說出這些話的神情,像極了我們第一次喜歡上同桌時想說又不敢說的羞怯。
她因為害怕開學看到同桌會臉紅,想到要回家就煩躁不安。
寒假要費盡心思留在奶奶家,寒假快結束了,又動了轉學的念頭,還美其名曰:想陪睦睦。
這種懵懂和想逃避的心情讓人不由得笑了,想起自己也有因為莫名的害怕,見到喜歡的人轉頭就走的經歷。
原來女生,都是一樣的。
真的想誇一下張子楓,小姑娘把少女初戀的青澀懵懂演得好到位!
小之華暗戀尹川時的小心翼翼,得知他喜歡姐姐時的難過、猶疑、故作開懷的不在意,還有被拒絕時的潸然淚下。
都讓觀眾的心跟著她抽動,仿佛重溫了自己的學生時代。
而且很有難度的一人分飾兩角,也做了很鮮明的區分。
小之華有著一個在優秀姐姐光環下生活的妹妹的特質,而颯然就真的是又颯又明亮的青春少女。
導演對少年人的心思真是有著細膩又獨到的把握。
小之華騙尹川說之南把信讀出來她才聽到的。
尹川第一反應:她怎麼這樣啊!
然後立刻接了一句:算了,我原諒她。她做什麼我都會原諒她。
之華問他喜歡姐姐什麼,喜歡這裡?喜歡那裡?
他說:都喜歡,說不出哪裡喜歡。
瞬間被戳中。
少年少女的真實可愛,抵過千千萬萬。
而且之南這位作為學生會主席的好學生的喜歡,也用小小的細節讓人會心一笑。
之華在球場觀眾席上看尹川球賽,之南則站在能看見操場的窗戶邊。
一閃而過的側影,是心動。
找他改畢業發言稿的刻意,是小心思。
她欣賞他的文筆,預言:你以後肯定能當作家。
尹川就真的當了作家,但只寫過一本小說:《之南》
寫作時每寫完一章就寄給她,只希望她能看到。到最後和睦睦見面看見信件時,也像個急切想知道答案的孩子,著急地問:她看了嗎?
聽到「反反復復地看」,這才舒心了。
他只想寫之南的故事,就是想給她看,還想著,故事寫完了,就不當作家了。
我喜歡你三十年,為你而活,為你而寫。
這種深情,讓喜歡兩個字變得可愛又動人。
關於留白
巖井俊二是個喜歡留白的導演。
比如關於之南,她的故事,到最後也沒有統統說完。
大學怎麼就跟尹川在一起了?又為何會放棄尹川選擇和張超結婚?
還有胡歌扮演的張超這個人,來無影去無蹤,這個渣男怎麼就這樣就能吸引之南?
有個詞叫過傲易折。
從小之南的說話聲音裡,都能聽出與睦睦不同的堅定和傲氣。
一直以來都是閃耀到讓身邊人被忽視的優秀,突然遭遇失敗婚姻,走不出來,便抑鬱、自殺。
最後將她引向死亡的到底是什麼呢?不知道。
還有關於死亡。
影片開頭就是葬禮,但所有人對死亡冷靜而克制。
沒有哭沒有鬧,就連最小的晨晨,也是一臉輕鬆的說要去小姨家住,不跟女孩子玩。
但其實,他們不是沒事,只是還沒接受「親人已經離開了」這個事實。
隨著時間推移,當晨晨認識到死亡,認識到媽媽真的走了,他跑了。
特別喜歡之華夫婦從派出所接回他後在黑暗裡追趕的那個長鏡頭。
他任性向前,後面小姨喊:你去哪啊,別跑那麼快。
他不搭理。
小姨父喊:好了,行了行了,回家了。
他回:我沒有家了。
人生道阻且長,晨晨爬完這些台階有沒有懂得死亡,有沒有真正走出來,導演沒有說。
只是在最後,他和姐姐睦睦一起,拆開了原本不敢看的媽媽的遺書,讀起了那份初中畢業典禮的發言稿。
至於為何用發言稿作遺書,也許,是向死而生之意。
還有之華,進行了和尹川的第一次握手。
「我去給之南上了炷香。」
「真好。」
這電影,其實到了末端,情節上多多少少有些硬傷。譬如尹川第一眼就已認出之華,為何追出去要喚她「之南」?之後寫信還各種配合?
但在這個有些沉鬱的故事裡,之華是一束柔和的光,像她指尖跳動的藍色指甲油,不知緣由,卻很舒服。
也像這電影,難說哪好,就是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