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抵達愛丁堡的時候,是早上六點鐘。
清晨的愛丁堡被一層鉛黛色的晨光籠罩著,這種沉靜的色調濃縮在眾多的古跡與建築之中,就像一張舊英國世紀畫報。在街頭巷尾隨意走走,都能捕捉到文藝氣息。
每次旅行,我總是回想起以前看過的,和這個城市有關的電影,就像小樽和《情書》、倫敦和《諾丁山》、西貢和《情人》。我也覺得自己矯情又俗氣,但是沒辦法啊,你敢說你在愛丁堡不會想起《One Day》麼?
來到這里,無需特別尋覓,電影中的場景就會蹦到眼前。這座城市如同自帶有氣氛的濾鏡,滿大街行走的都是不需要排練的故事。
性格鮮明的當然還有這里的天氣,清晨的陽光在隨後的1個小時後消失殆盡,狂風暴雨就毫無徵兆地落了下來。在接下來兩天里,愛丁堡幾乎沒給過我們什麼好臉色。天空一直陰沉著臉,雨沒有停,即使撐著傘也無能為力。
愛丁堡人早已習慣這種異常,老城中心的北橋上,有人裹緊風衣行色匆匆,有人戴好帽子緩步而行,水氣氤氳著這座百年老城。
老城氣質上更靠近中世紀的哥特風,Royal Mile是愛丁堡老城區的主幹道,因為一條到頭一英里,被叫做「Mile”。
皇家大道旁是狹窄的長巷和層層疊疊堆砌的房子,路邊的小巷子里透露著新城的線索,有些則藏著咖啡館、酒吧或手工藝品小店。
也就是這些小巷子里,關於鬼魂的傳說特別多。像我這樣的膽小鬼是絕對不敢去參加Mary King’s Close的捉鬼遊戲,當17世紀黑死病從歐洲大陸傳入蘇格蘭時,這里因感染人數眾多而封閉,600多人活活餓死,因此這里時常鬼魅浮現,成為世界十大鬼屋之首。
膽子大的來這條名為的小巷子瞧一瞧,入口也在皇家一英里上面。
看過《雲圖》的人一定都會對其中一座看起來黑漆漆的維多利亞式塔過目不忘,正是這座塔見證了劇中的作曲家羅伯特與愛人的相遇和別離。事實上,它是為了紀念蘇格蘭作家沃爾特·司各特(ScottWalter)而建造,之所以透出神秘的黑褐色是因為當時使用的砂巖中含有瀝青的成分,而這獨特的色彩使它即便在愛丁堡恢宏的版圖中也能脫穎而出。
愛丁堡城市里有幾處登高望遠的制高點,這座司各特塔就是其中一處。 登上最高的觀景台要攀登287級台階,而且越往上越窄。其實也還好,本人嚴重的恐高,但是也咬著牙上去了,並沒有那麼可怕。
愛丁堡也是《哈利波特》迷的打卡處,說起來電影並未真正在這里取景拍攝,但這座城市卻給作者J.K.羅琳帶來無限的創作靈感。羅琳曾經說過,如果把喬治·赫里奧特中學(GeorgeHeriot’s School)整體加在愛丁堡城堡的上面,就是她心目中的霍格沃茨魔法學院。
最火的自然是J.K 羅琳曾經寫作過的大象咖啡廳,現在已經常年被粉絲包圍。想坐一下羅琳的座位,恐怕要在開業前一兩小時就在門口排隊。
最慘的是這個叫做Thomas Riddell的愛丁堡人,在他死了二百多年後,全球各地的遊客會來到他的墓前拍照發 Instagram 留念,並把他長了兩個世紀的墳頭草踩得一乾二淨。這一切都因為他的名字成為了《哈利·波特》中大反派伏地魔 Tom Riddle 的名字來源,遊客們把他的墓當作了伏地魔的葬身之處。
我倒是沒去大象咖啡館,但是還是不可免俗地去了另一個哈利波特拍攝地—格倫芬南的蒸汽小火車。
小火車航拍的角度是最美的。
但是如果用相機,站在最好位置的觀測台,也只能拍成這樣(寶寶已經盡力了)
愛丁堡最美的還是卡爾頓山上的夕陽。
這座位於王子大街東端的小山丘雖然海拔僅一百米,卻擁有極佳的視野,福斯灣、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亞瑟王寶座、新城都盡收眼底。
離它不遠就是海拔更高一些的亞瑟王座,《One Day》正是從這里展開,Emma與Dexter相識後的第二天便一起來到這里,而最後的最後,Dexter與女兒又一起爬山,重溫故土。
可惜我在的那兩天,時間不巧又趕上暴雨,完美地錯過了山上的夕陽。希望你比我幸運,能夠看到滿天霞光下的卡爾頓山。
再等一年才能看到權力的遊戲最終季,但拍攝地的這場展你現在就能看
本文為《瑞麗伊人風尚》版權所有,歡迎轉PO朋友圈;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侵權必究.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2401的個人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