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漫改關鍵在於改上,怎麼改和改多少一直是很難把控的尺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為了不丟掉主線劇情和擴大受眾,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合理化的改編是必要的。
文 | 蘇湛
來源 | 傳媒內參-傳媒獨家
講談社(10月30日)宣布由諫山創著作於旗下《別冊少年Magazine》連載中的人氣漫畫作品《進擊的巨人》將二度開拍真人化電影,不過,這次將由好萊塢華納兄弟影業(Warner Bros.)出資製作發行,並請到美國恐怖電影《它》導演安迪·馬希提(Andy Muschietti) 執導。
《進擊的巨人》作為發行累計突破7600萬冊的火熱漫畫,2015年曾推出首次真人化電影,由樋口真嗣執導,三浦春馬領銜主演,該片共分為上下兩集,但因電影設定與原作差距過大,以致負評滿滿,在日本Yahoo電影網站中五顆星中只獲得的2.21顆星。面對2.21的慘敗,依然迎難而上,就算在有漫改成熟土壤的日本,也很難說不會二連撲。
近年來,國內漫改真人版作品成為了業界的一大趨勢。不少經典動漫作品,無論是引進的日漫還是國漫,也紛紛搬上大銀幕,它們承載著許多人意氣風發的青春與中二的熱血,但不盡如意的是,許多知名漫畫的真人版讓粉絲們一片哀嚎。
就漫改真人影視來說,全球市場早有諸多案例。迪士尼漫威電影宇宙橫掃全球票房,成為諸多公司學習的模板,但諸如《七龍珠》《攻殼機動隊》等經典漫畫IP與好萊塢強強聯合下依然折戟,也讓人們看到漫畫IP突破次元壁的艱難。
在國內,此前也曾有改編自漫畫的真人電影上映,比如早期經典港漫改編的《古惑仔》系列,還有改編自漫畫的《滾蛋吧,腫瘤君》曾取得超過5億的票房佳績,前不久的《快把我哥帶走》也斬獲了3.75億票房。但這些項目有別於美國、日本等漫改真人影視產業,還未形成真正的生態體系。
日本:寫實類都市偶像劇為根本
漫畫和動畫是日本引以為傲的強項,國內外的群眾基礎都十分穩固。除非是像宮崎駿或新海誠這些被譽為「十幾年一遇」的堅持做原創動畫電影的少數者,大多數片方依然傾向將現有的漫畫劇本拿去改編成動畫劇場版,或是真人電影。
這裡不得不提,90年代的《東京愛情故事》的成功,標誌著日本找到了適合本土發展的漫改真人的精髓——寫實類都市偶像劇。寫實風格的漫畫情節,對拍攝成本、演員、化妝、特效、情節改編的需求都不會太高,從而奠定了日漫改真人劇的風潮——以都市言情、少女偶像、青年漫畫為主的現實系漫畫,這類真人劇的主題基本符合大眾對日本電視劇文化的審美喜好。
日本國民普遍對本土IP的情有獨鐘,漫改電影即使不外銷,也基本能在國內賣座,就當給漫畫粉開個自嗨Party,再曝光了自家藝人,也皆大歡喜。所以近幾年,因為演漫改而火起來的「日本鮮肉」,在行銷手段和受眾群體等層面上,和大陸的「流量小生」有得一拼。
另一方面,日本漫改真人影視作品的投入都不算高,再加上造型各異的角色難以由真人演員還原,所以成功之作寥寥無幾。《進擊的巨人》就是一個例子。有人說,真人版《銀魂》沖進了日本票房榜十強算不錯了,但原著粉也只能表示尷尬地進了影院尷尬地出。正好驗證了日本科幻類漫改市場的資本不會虧,受難的只有原著粉這一條鐵律。
美國:對原著依賴很小,改到面目全非
漫威與DC都曾獨立將旗下漫畫進行真人化改編,證明了漫改這種方法的可行性與巨大潛力。1969年,DC被華納集團收購,系列電影一部接一部的上映,為環球帶來了高額票房與遍布全球影響力的同時,超人、蝙蝠俠、小醜等形象更是家喻戶曉。
另一邊,漫威漫畫打造的多個頂級英雄版權散布在各個影視公司的超級英雄IP也逐漸被改編為真人電影。環球的《綠巨人》、福克斯的《X戰警》和《神奇四超人》、SONY《蜘蛛人》《復仇者聯盟》《鋼鐵人》都曾經獲得過票房口碑雙豐收。
漫改真人電影成就了漫威宇宙,但究其根源卻並不是靠漫畫本身的影響力進行擴散,更多是時代與影視行業拓新的需求讓漫改成為選擇的一種,更何況市場也證明了這種選擇的有效與強力。
目前,被搬上螢幕的英雄系列,改人設,改情節、改結局……在漫畫中基本都找不到劇透。可見,美國漫改的初衷,一開始就是服務於影迷的,並不是借助漫迷的力量去「反攻」——這也是造成美國漫改與日本漫改不同面貌的最根本原因。
在講國內漫改現狀之前,先以下分享兩個清單
一:關於原著粉對漫改真人的吐槽調研匯總(前十):
1、故事設定背景之類被改太多。
2、故事被過分簡化。
3、選角跟原作角色不符。
4、聲音跟原作角色不符。
5、五毛錢特效。
6、選角太爛(為了話題而被選上的配角們)。
7、無法再現原作的髮型和色彩。
8、動作場面不夠扣人心弦。
9、追加原作沒有的角色
10、 原作中很重要的角色沒有登場。
不難看出,粉絲們對漫改作品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就是還原度。可以說《畫江湖之不良人》便是一個成功還原的例子。但極高的還原度也並未能讓這部網劇達到現象級,只能說這是原著黨的自嗨,網上好評也多出自於原著黨之手,我們是否就可以委婉的認為,討好了原著粉而做出的劇,想突破壁壘可能難上加難,越還原,越小眾。
二:2018年可能將與我們見面的漫改真人影視作品名單:
《全職高手》《黑白無雙》《長歌行》《屍兄》
《端腦2》《中國驚奇先生》《19天》
《南煙齋筆錄》《長安幻夜》《艷勢番》
《偃師》《通職者》《天是紅河岸》《火王》
《武庚紀》《棋魂》《雛蜂》《桃花緣》等等……
名單上看確實體現出了中國動漫事業的蓬勃發展,但與此同時也引發了很多國內二次元愛好者們的擔憂——起步較晚的中國動漫行業真的有能力拍好這些動漫作品的漫改真人版嗎?大部分網友對此都持悲觀的態度,他們認為中國公司花大價錢買下來這些作品的改編權,最終肯定也逃不過毀原作的命運。
中肯地說,一部漫畫作品能否改編成一部真人影視作品,主要取決於漫畫作品的故事是否已經獲得了市場的驗證,以及這部漫畫作品是否還有潛在的市場可挖。中國和美日截然不同,中國是以比較成熟的小說和遊戲進行真人影視作品的改編。這兩部分的市場在中國已經非常的成熟,並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和粉絲。但是在漫改真人影視劇方面中國目前相對很少,成功范例寥寥無幾。但是我們可以結合美日的漫改經驗,突破壁壘的時候至少可以積極避雷。
1、 演員挑選要符合人設
上面說了要改,但如果不想放棄原著粉,演員和漫畫人設契合度高很重要。動漫作品中的人物和情節極具幻想和誇張,是對真實生活的無限放大。特別是偏卡通風格的日漫,九頭身、殺馬特發色等等這類在日漫中再普遍不過的角色,想要在現實中找到合適的真人演員進行角色還原絕非易事,以至於長期被「辣眼睛」的漫改真人「荼毒」的日本二次元們甚至直接表示拒絕漫改真人劇。
不得不說,挑選合適的演員對於漫改劇的成功有著關鍵性作用。日本最成功的漫改劇《浪客劍心》的男主佐藤健的緋村劍心更被譽為是「100%還原」。做到100%的還原並不容易,只能要求在演員的選擇上,選擇在外形和氣質上貼近人物的,另外演員本身相信角色、認可角色。相信和認可意味著演員能不能真正的熱愛和感受角色。
2、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合理化的改編
真人劇和漫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表達形式,漫畫裡的分鏡相當於已經有了腳本,已經有了很具體的場景、人物、畫面風格。這樣改成真人劇時不違和的還原畫面是對製作方的考驗。
從根本來說,粉絲向的人氣動漫改編真人劇,如果忠於原作,很容易出現粉絲買帳、大眾懵逼的現象,這和將動漫拍攝成真人劇的初衷——為IP拓展更寬的粉絲群體是衝突的。
漫改關鍵在於改上,怎麼改和改多少一直是很難把控的尺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為了不丟掉主線劇情和擴大受眾,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做合理化的改編是必要的。
二次元熱和網劇熱,催生了漫改真人影視化。漫畫改成真人劇,不但要精準定位,既不能流失原著粉這樣的大群體,也要往普通觀眾也能接受和滿意的方向努力,做到漫改劇擴大受眾的需求。其中,粉絲與大眾之間的口味的平衡如何來掌握,就是製作團隊根據當下的影視環境和拍攝模式慢慢摸索,對於中國影視業來說還需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