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北大畢業生的劇組「江湖」漂流記

原標題:一個北大畢業生的劇組「江湖」漂流記 作者/郭錢公子 編者按 從熱錢遍地到影視寒冬,近三年的影

原標題:一個北大畢業生的劇組「江湖」漂流記

作者/郭錢公子

編者按

從熱錢遍地到影視寒冬,近三年的影視行業好似一個微型江湖,吸引了教授裸辭投身,也為走卒求得了溫飽。

本文來自一個北大畢業的影視新人,他遇到了痞氣十足的導演,也有從國字號媒體轉行的博士老板,更有混江龍式的「板兒姐」和蕓蕓般的「狗哥」「龜爺」「服裝老師」…

最有權勢、最追求品味和最混子的人,都混雜在這方天地中。

塵事如潮人如水,只嘆江湖幾人回。

(本文所述均為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大龍、小白、老馬、Kate均為化名,請勿對號入座。)

影視從業二三年,識人二三,被震撼事二三,拼一文,窺兩路,一生二,二生三。


1

秋分的早晨,大龍在朋友圈發了一張自拍,墨鏡配黑背心,褪成灰青色的象鼻佛紋身環滿大臂,配文「再見,北京」。接近二百斤的大龍使身後無意入鏡的雙肩包少年顯得格外青澀,不過肌肉撐起來,身材不算垮。照片背景虛了,墨鏡反射中能看到三個字「北京南」。

大龍是北京某影視公司的簽約導演,三十五歲,山東人。來京前,他在南京某著名傳媒學校導演表演系任教,是其在京總校第一批派去南京任教的畢業生。做了六年老師的大龍辭職北上,今年是他在北京的第七年,七年中他只抽一個牌子的香煙,南京。

小白第一次見大龍的照片是在他2016版的導演簡歷上,封面是一張半身照,斜坐著,反戴一頂KENZO的黑色鴨舌帽,黑背心,瞇著眼叼著煙,右臂有一個小蓮花紋身。兩年過去,照片里的大龍除了多了些贅肉,多了些紋身,風格毫無二致。

那時小白拿著簡歷問老馬為什麼要簽這個看起來痞氣十足的導演。老馬說「這人脾氣極差,但肚子里有東西。雖然教過書,他是典型的江湖派,這行業里,大多數是他這樣混江湖的,像我這樣的學院派反而少。中國人都講陰陽調和,我們也要平衡,他能辦的很多事是我辦不來的,有些我能辦的事他也做不到。」老馬看了一眼穿著襯衫皮鞋打著髮膠的小白,「不像那些投行律所,清一色名校研究生和海歸,影視可能是唯一一個需要身邊的人和你最大程度不同才能成事的行業,你剛入行,還不懂,以後就懂了。」

2

老馬是這家影視公司的老板,曾經的地方高考狀元,高考作文滿分得主,放棄了經管和法律這些相對熱門的專業,執意填報影視編導,在一流大學傳媒學院讀完本碩博後進入某國家媒體工作已有五年。2015年,影視行業風雲突變,得到資本近乎瘋狂的青睞,老馬覺得,是時候做些事情了。

老馬畫了幾十頁公司結構圖並拉來一個團隊,股東身份分別是某國有媒體負責人、某上市影視公司副總,十幾名初始員工來自北京電影學院、北京大學和常春藤學校。支持公司運轉的是某實業起家的大型控股集團,成熟的地產業務養育了「拍電影」這個吃錢的新兒子。這幾乎是2015年新成立影視公司的標準模板,但來參觀的朋友都和老馬說這公司已經高於平均值,因為它位於三環內昂貴的寫字樓,而不是百子灣和高碑店。

和破釜沉舟的大龍不同的是,老馬始終沒有辭去體制內的職務。他不是沒有猶豫過,兩份工作使他長期每天只能睡四個小時,無論凌晨三點還是早晨七點,工作群里的消息都秒回。他和新婚不久的妻子分居城西城東,不時被體制內的主管批評「最近工作狀態不好」,但兩年後他無比慶幸自己的堅持。

「我有一個朋友,北大本哥大碩,在紐約摩根士丹利做了幾年,今年辭職回國拍電影了。」「我有一個朋友,高中畢業在回龍觀開了個小超市,看店時候寫的網文,今年被影視公司五百萬買了,這還不算分成。」2015年,這樣的「朋友」數不勝數,還沒畢業的小白聽多了,隱隱覺得影視行業突然出現在每一個人嘴里,不知有什麼魔力和玄機。小白生日當天,師兄老馬給他打了三小時電話描繪市場和藍圖,思考了一個月,小白決定加入他的創業隊伍。

小白的媽媽問他想好了嗎,小白說「你和爸爸都是教授,爺爺奶奶也是大學生,咱們家世世代代都在象牙塔里,我想去看一看和我們不一樣的人,而且,這也是個機會。」小白的媽媽嘆了一口氣,「還這麼理想主義,確實是象牙塔里的人。」

工作一段時間後,小白加了不少同行的微信,他刷朋友圈時發現,在劇組里打板的一位「板兒姐」和他哥大歸來的學姐發了內容一模一樣的朋友圈,都在為某一個他沒聽過的網路電影宣傳。殺青照里,除了演員每個人都素面朝天,穿著帽衫球鞋,配文說拍攝過程可歌可泣,不休不眠,希望大家關注。小白百度了一下那個電影,海報上的漁網絲襪和網紅臉讓他有點不適,不知這種朋友圈吶喊除了自我感動還能讓什麼人買單,但想了想,還是給她倆都點了讚,因為老馬說過「制片人,與其說制片,不如說是治人,要不斷和同行們互動,維護關係。」

之所以在劇組加過板兒姐微信,因為小白和她來自同一個省會城市,老鄉的寒暄後,板兒姐問小白在家鄉讀哪個高中,小白報了校名,板兒姐提高了音量,「媽呀,最好的高中!那你在這兒幹什麼,劇組不都是我這種考不上高中的人混的地方嗎?」小白尷尬地笑笑,不敢說自己還讀了北京大學。

小白當時心想,也許「英雄不問出處」就是理解老馬所謂「需要不同的人才能成事」的第一步。於是下一部電影,小白主動申請跟組打板當場記,想體驗一下「板兒爺」的生活,擴展對不同工種的理解。但他發現,這原本以為手到擒來的熟練工,自己做起來很吃力。需要根據兩個機位的夾角判斷板的朝向,根據景別判斷打在演員臉旁還是鏡頭前,根據鏡頭運動想好退出路線,還要聚精會神不能錯過任何一個信息。

高強度拍攝中大家耐心都被消磨,有些演員會因為打板聲音太大翻他白眼,確認鏡頭數據時總去問攝影師會引來不耐煩,於是小白去偷看導演大龍監視器上的鏡頭號,大龍突然怒吼「說過多少次了,除了我和助理,不許有人站在我監視器後面,聽不懂人話嗎,滾!」。小白很委屈,心情低沉,他想起老鄉板兒姐嘻嘻哈哈就能把活兒幹完,覺得她真有一套。

劇組拍攝

3

委屈的不只是小白,還有電影出品人的女兒Kate。作為資方欽點,第一次進組的她在片中演一個配角。21歲的Kate身材火辣,原本白皙的皮膚故意曬成小麥色,從來都自己化好妝才到片場,不讓化妝師碰自己的臉。在小白看來,Kate在劇組活在一個透明氣泡里,看似一切與他人無二,實則被保護在另一個世界,仿佛連呼吸的空氣都比別人乾淨些。

演員們吃三菜一湯的盒飯,Kate一日三餐由專門的司機從商場精挑細選打包;演員們兩兩一組住標間,Kate一人住一間套房;演員們因為說錯一句台詞被副導演當面摔劇本,制片人怕Kate背不住台詞,讓編劇隨時按她的意願改,怎麼順口怎麼來;演員們自己背著鋁合金麻布折疊椅,以便候場時小歇,沒有戲的時候,Kate在賓士商務上聽歌睡覺,和男朋友視頻。一次,小白找服裝老師問有沒有多餘的衣服換,順手翻了翻衣架,服裝老師尖銳的女聲響起「這是Kate的衣服你怎麼能碰!你瘋了嗎!」

小白幾乎要哭出來,他不知道自己碰了一下一件衣服為什麼就瘋了,前一天出品人還拉著他的手說「小白學歷高,能力強,要多教教Kate。」,而今天連一塊布的尊嚴都沒有。服裝老師氣鼓鼓地放下手機,來整理衣服,小白瞥到她碎屏的OPPO手機,背景是和女兒的合影,孩子笑得甜美。小白一愣,想起自己的父母,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求學之路總是比常人順利,於是小白一路讀到最高學府。他也不知道自己的「順利」是因為有多少人替他承擔了不易,如同別人替Kate承擔劇組的苦,如同服裝老師為了女兒不得不工作小心翼翼,生怕犯錯,那些保護他的人,讓他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生活的全部真相。

出了化妝間,小白看到Kate正在抹眼淚,上前詢問。Kate生長在澳洲,在雪梨大學讀傳媒,用生澀的中文說,「我為了拍這部電影放棄了畢業典禮,可是為什麼連基本的尊重都沒有?半夜三點還要召集所有演員讀劇本,有任何意義嗎?導演為什麼要罵人,什麼人都罵,manners沒有任何用處嗎?」連Kate也會覺得沒被尊重,小白一時語塞,只好勸說這就是行業,是勸Kate,也是勸自己。

雪梨大學畢業典禮

在中國,電影行業由於龐大集體作業的特殊性,是階級分層殊途同歸的一個點。影視從業者的兩極分化極其嚴重,仿佛這個世界上接受過最理想主義的精英教育、最追求品味、最注重體面的人和最混子的人,都在做電影。當在劇組中,大家吃同樣的盒飯,同樣長期極度缺乏睡眠,同樣分秒必爭地工作而不是高談闊論「電影夢」時,會發生很多有趣的衝突。

所謂「高規格」的人,近十年中從國外最好的電影學校畢業歸來,殷實的家境允許他們直接學習藝術。他們家教良好,從小被要求換位思考,但從業後會一遍一遍刷新三觀,重塑自己的電影理想,甚至是重塑對人和世界的認識。他們所受教育中的「換位思考」,更多時候無力且無用。他們因為理想主義去學習藝術,卻發現藝術本身異常現實,「人」幾乎是行業全部的生產資料,而沒有什麼事物能比「人」更加現實主義。

那些沒讀過太多書的江湖人,年輕時就輟學在劇組幫工,沒有人知道他們的真名,他們的代號流轉在一個又一個劇組中,「狗哥」「阿貓」「鳥鳥」「龜爺」…… 他們從沒有過抱負要在傳世的作品里留下自己的大名,更在意盒飯中是不是可以多一個丸子,在意宵夜的泡麵有沒有發,在意金錢,只有結清款項才做事,如不結帳,就拖延工作,他們知道拖延的時間更值錢。

在橫店奮鬥的龍套演員

而對於金錢,剛入行的精英們反而容易因為一句話而衝動,這句話便是「這是個好機會,不給錢(給錢少)你也要做啊!」於是他們未簽合同就寫著幾萬字的故事大綱,承諾不拿錢只拿分紅,願意相信自己的創作具備足夠的市場價值。但在電影產業還未高度工業化的今天,用契約社會的心態挑戰任何環節出了差錯就會全盤皆崩的產業鏈,免不了一場空。

精英們會自我安慰,精神財富比貨幣財富更寶貴,就算難以經濟自理,也必須要情緒自洽。每個收工的夜晚,演員們會讓演員車司機高聲放著夜店重低音,在車上進行半小時的扭動狂歡,拍視頻發到直播網站,獲得不菲的打賞。此時的老馬正在車上用閱讀器播放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一章讀罷放了一支維爾瓦第的《四季》。不知兩輛車上的人,誰的精神滿足更多一些。

電影集體作業的方式,其實更需要江湖派的存在,他們會對接更多的社會部門,承擔外聯的工作,他們懂得用近乎流氓的方式爭取權益,談攏的價格往往是最低的。盡管他們在其中拿不菲的回扣,依然可以讓兩方愉快合作。在金字塔尖的精英們眼中,他們的做派並不體面,但事實上卻是數十年電影在中國發展形成的最適應社會的流派。並非工業化生產,卻是最能推動製作進程的方式。

這些工作,若讓象牙塔里的讀書人去做,他們會發現自己的「體面」毫無價值。他們被肆意抬價的取景地老板辯得張口結舌,被發現拍戲太辛苦想離開的群演逼得面紅耳赤,精英們以為自己捧著金學歷站在了行業的制高點,可以從意識形態左右產品的內容,殊不知他們不知道、料不到也不可控的東西,才是這個行業暗湧的巨浪。

而精英們始終無法放下自己一貫的優越感,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氧氣。就算知道自己並不被江湖派們尊重和理解,他們也會在其他行業的朋友面前展示著影視行業的夢幻迷人,接收著「哇,拍電影好厲害」的感嘆,內心卻搖擺懷疑。

4

Kate還是發了朋友圈,照片里的她高挑迷人,剛剛補過妝,依偎在導演監視器旁舉著一杯道具紅酒。配文「I like shooting days!(我喜歡拍攝日!)」拍完這張照片,Kate順手扶起導演車上歪倒的一次性紙杯和里面未打開的茶包。一分鐘後,三個場工走來,一把將紙杯撥進垃圾桶,把茶包揣進口袋,齊心協力抬起導演車向台階上走去。

轉場時,服化組故意把演員浴巾遺落在上一個拍攝地,導致水戲無法拍攝,執行制片人小白認為這是故意耽誤進度,訓斥了化妝組兩句,服化組堅持說本就不歸他們管,吵了起來。小白以為老馬會為他主持公道,匆匆趕來的老馬卻瞪著小白,「一個浴巾辦不好?不要找借口。」小白覺得很難摸清劇組運行的規律,不知何時該嚴厲,何時該溫順,和老馬說想離開這行了。

「小白,我勸你留下,給你講一段台詞,是我最喜歡的。」老馬脫口而出,不知在腦海里回想了多少遍才這樣完全記下,「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諺語說,‘聖人出,黃河清’,可黃河從來沒有清過。長江水灌溉了兩岸數省的田地,黃河水也灌溉了兩岸數省的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奏疏里勸皇帝只用長江而廢黃河,怎可能呢?」

「黃河水一旦泛濫,需要治理,長江一旦泛濫,也要治理。你入行沒多久,可能只能看到水面的清濁,會為此焦慮,可是這只是真相的一小部分。平靜的水下往往暗潮洶湧,巨浪下的海底出奇靜謐,亦幻亦真,讓人永遠有向下探求真相的欲望,這就是影視最迷人的地方。」老馬看著似懂非懂的小白,「等你學會這個,學到這行業最有價值的東西,再走吧。」

拍完戲,導演大龍拍著小白肩膀說,「當時在劇組看你打板的樣子覺得好笑極了,一下就知道你的性格了。每次撤離鏡頭都跑出那麼遠,藏到所有人後面,你每一個細節都太想做好,所以反而會出錯,這是你們這些讀書人的共性吧。」小白依然委屈,「你看得出來我是想做好,為什麼還要罵我?」大龍點了一顆南京,抽了一口,「我誰都罵,Kate也罵,太照顧所有人的感受,成不了大事。」他吐了一個煙圈,「老馬就是這樣。」

老馬,這個大龍嘴里的「兄弟」,小白口中的「師兄」,第一次出現在他們的談話里。大龍瞇著眼睛抽煙,突然笑了「你們這些北大高材生,是不是認為我們這種人很low,只能做些體力勞力啊?」小白不知道大龍想說什麼,就靜靜聽著。「你們學電影的時候,是不是都覺得螢幕里的世界特別美好,人也特別美好?跟你們說,都是假的,演員哪有腹肌,誰都沒有那麼厲害的腹肌,不是畫出來就是打針打的。」

「那些電視里的職場,也是假的。你們可能從小看著電視電影,以為那就是真實的生活,學著書本里的知識,以為就是真理。真的知行合一的是我們,不但說髒話,也做臟事,但我們最後一定能把事做成了。我們混江湖,靠的是是極度的自負,而讀書人,骨子里是極度的自卑。」大龍瞥了小白一眼,「凡事都想極度做好,一定是因為極度承受不來做不好,做不好會怎麼樣,不就是被別人瞧不上一會兒麼?我們從來都不怕。」

小白想起,老馬的行事風格慣來是要讓所有人信服,為了讓別人信服,不斷在原有的邏輯中添加他人的意見。寫好的劇本,因為不同風格的發聲一改再改,他害怕別人看低他的學識,卻也在不斷調試中喪失了自己。而小白自己,也從一個極端外向的人變得緘默,他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因為難以精確把握人與人的關係,寧願做一個聆聽者。

5

大龍在殺青那天就把主演微信刪掉了,他說拍雨戲時候她很不情願,好的演員應該享受拍戲的過程,而不是挑挑揀揀不想拍某一場,這樣不配做演員的人,留著沒用。而制片人老馬還在朋友圈給演員們點讚,發鼓掌的表情,轉PO師兄師弟的報導鏈接表示支持,雖然老馬的朋友圈只有三天可見。

小白問大龍,「可是難道讀這些書沒有用嗎?」旁邊的剪輯師插話,「一直不知道你們這些人讀碩士博士是做什麼,寫的那些理論的東西,我們根本不看,那些大導演也根本不看,我是真的不知道誰看。」

小白不解地問大龍,「你也是在傳媒大學讀了本科和研究生,還教書,為什麼非說自己是野路子,還故意打扮得像中學輟學的混子?在學校教得好好的,又為什麼辭職來北京?」大龍抽了一顆煙,沒有直接回答,講了兩個故事。

「我當老師時,學生們都特喜歡我,但主管不行,覺得我總搞事。第一件,我帶一幫學生去山里采風,系里說最多去一個周末,我說要五天,系里不同意,我就在周一時讓學生們都關機,待了五天才回去。回校後誰也沒有通知,帶著學生們連夜布置了一個攝影展,第二天主管怒氣沖沖來找我時,電視台記者正在採訪,頭條新聞誇了我們的影展,市長還打電話表揚了主管,也就沒人再罵我了。」

「第二件,一個周五,早晨完練功,我沒讓我們班學生回宿舍,大家手機都沒拿,就一人發了一張車票和十塊錢,讓他們馬上去揚州,分成四個組,不管用什麼方式活兩天,周日再去接他們。我開著車也到了揚州,比他們快,就一路跟蹤。有人在理髮店幫工,有人在夜店跳街舞,有人在刷盤子,還有人在乞討。他們蓬頭垢面回來,帶他們吃了南京當時最好的自助餐廳。主管說有家長找不到孩子快急瘋了,也有家長後來說孩子突然變懂事了,我是被系里一頓批,但這對學生肯定是好事,不去真的體驗生活,怎麼演,怎麼寫?但後來,系里不讓我帶學生折騰,也不讓我帶他們拍片子,我就走了。」

「當年我年輕熱血,痞氣之外還有一身正氣,有一次拍完雨戲大家衣服都濕了,現在的一位一線女演員一絲不掛坐在我的床沿上,向後仰著,非不走,我把外套給她把她趕了出去,如果今天讓我選,可能是另一種選擇了。我手里還有當年她的畢業劇,現在能也賣不少錢吧。當老師時賺到一百來萬都替我爸還債了,現在太窮,都不敢回家,對不起家里人。」

小白問,「當老師怎麼賺到一百萬的?」大龍停頓了兩秒,「拍片」。「學校不是不讓你拍片嗎?」「偷偷拍。」「之前能拍能賺為什麼到北京沒片子拍?」「怎麼沒拍?」「看你簽約兩年,不就拍了這一部電影嗎?」「偷偷拍。」「偷偷拍這麼能賺錢為什麼還覺得在北京混得不好對不起家里人?」大龍沒有說話。

「不是讀書沒有用,而是讀書太多,在這行容易被人欺負。」大龍拿起手機笑著看小白,「不信你看。」大龍撥通了制片人老馬的電話,說配樂自己不管,電話那頭的老馬火了,「我操你媽,大不了這片子不配樂了,反正掛著你的名字,我豁得出去!」大龍忍住笑,一本正經,「哦,那就不配了,我不管了。」老馬五秒的沉默之後,語氣軟了下來,「別,咱們有事好商量。」

6

後來,小白問老馬大龍為什麼不繼續當老師時,老馬劃著手機,頭也沒抬,「和老婆離婚了唄,他都離過兩次婚了。」老馬雖然總說大龍肚子里有貨,還是會在不經意間透露著輕蔑,每逢節假日就在國外度假的老馬,曾戲謔說過「大龍連國都沒出過。」

小白又問老馬為什麼不離開體制,老馬抬起頭,笑了笑,沒有說話。老馬心中無比慶幸自己頂住壓力沒有離開體制,波譎雲詭的市場,他是不能全盤適應的,他需要一個體面的背書,需要退路。

小白意識到,不能成事,不是因為各自的局限,而是各自都不願意打破這種局限。自卑又自負,是所有人性格的底色。知識分子們太注重邊界感,對任何事物都先天持有懷疑,想讓他人對自己的價值觀高聲認同,卻從心底排斥著他人的價值觀。混子們認為書讀人總愛杞人憂天,思慮過度,卻也忽略了,憂天之所以無用,是因為自己某種程度上不能理解它的「有用」。

從名校畢業進入一線的影視公司,拿著五千元校招薪水卻對下遊部門頤指氣使,仿佛只有最大限度使用平台的權利,才能挽回酬勞的失落。演員們宣稱「只和好看的人一起玩兒」,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彰顯自己的不同。人總是在設立「原則」維護自己構建的世界,讓自己在這世界的規律中,成為優勢種類。

「影視可能是唯一一個需要身邊的人和你最大程度不同才能成事的行業。」小白明白了老馬說過的話,影視行業集結了中國最極致的人群類型,只有擁抱不同,打破類型局限才成為可能,才有機會成為最優質的生產力。但這遠遠不是成事的充要條件,個人努力難與時局抗衡,或者說,異常的突進必有潰敗的一日。

2018年,資本撤退的速度和瘋狂流入的速度一樣快,三個月間,多家上市公司股價腰斬,稅務部門發力,主流公司聯名發聲,9月在總局備案的影視劇只有184部,是此前均值的三成。小白的公司也多部劇集積壓,從東三環搬到了四環,3.8億成本的頭部電視劇,建組後又解散,可能就此擱淺。

小白的朋友中,愁容最慘淡的,不是兩年前轉做影視的跟風者,不是多年劇組為家的化妝師、場務和道具師,而是那些以為終於可以施展才華的學院派們。改行做影視的人,毫無留戀地再次轉行;混慣劇組的人,還活躍在製作前線,發著不知名電影開機和殺青的照片,與往常全無不同,依然會因為午餐多了一塊雞扒而快樂;演員們沒有戲接的時候,在朋友圈不斷發著一年前拍攝現場的劇照,營造著自己永遠在工作的假象。

劇組分發盒飯

在一流高校讀書多年的電影人們,蟄伏已久,伺機而出,可市場的大門剛剛打開就關閉了。雖說行業收縮淘汰的是劣質產能,他們已經沒有信心向別人證明自己,因為大多資本並非專業出身,必因市場觀望。就算有專業背景,文人相輕,說服他人,何等艱難,他們望著午餐的肉扒,食難下咽。

7

直至今日,小白參加校友婚宴,介紹自己做過制片人和編劇,鄰座管理學院的學長接話「都說兩三年前轉行做影視的都賺大錢了,厲害厲害。」小白只好笑笑,不敢提剛剛自己才從裝好的一千元紅包里抽了兩張塞回錢包。

婚宴的餐廳在北大邊上,餐畢幾個校友回校重遊。小白看著未名湖和博雅塔,心中一顫,突然覺得自己今天才明白這看了無數次的景致。湖與塔在地理上分隔,卻從來都被合併提及,一起出現,成為這學校的標誌;江湖混子和知識分子,心理上是隔離的,卻也從來都無法分割開,一同成為影視產業的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台詞被用濫了,但還有沒說完的另一半,江湖里總有塔的影子。大龍在江湖,卻還保留著過去的習慣,老馬在體制,卻向江湖伸張著觸手。那顆「南京」可能是大龍心里的一盞燈塔,一處安詳,那聲「我操你媽」,可能是老馬的一點江湖氣魄。他們都想以自己的風格在行業中做到極致,而在到達頂峰的道路上,「命」比「術」更值得敬畏。

小白看著大龍的朋友圈愣神,「再見,北京」,小白嘟囔,睡眼惺忪地看著照片發出的時間,上午九點。大龍的工作時間從來都是下午兩點到凌晨兩點,九點半的朋友圈,大概是真的和一切陳習告別了。

小白從朋友圈點進大龍的微信,想問問他是不是不回來了,卻被群里數十條微信轟炸,不得不轉移了注意力。「小白,你的薪水發了嗎?」「就算走資產清算程序也要先發員工薪水吧?」「不發薪水還不許問?」小白的回復讓炸鍋的群聊安靜了一分鐘,他說,「沒發,我今天離職了。」

兩年前,簽約前夕,大龍和老馬曾經有過一次談話,二人相談甚歡,彼此欣賞,老馬對大龍說,「我也想仗劍走天涯,可惜就是一個書生。」大龍回應,「我的江湖在我身邊,你的江湖在你心里。」

小白沒再問過大龍的行蹤,只在心里默想,如果有一種煙的牌子叫「北京」,他會不會抽到四十歲。小白掏出手機,點開老馬微信,先刷了一下他的朋友圈,依然只有空蕩一行「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退回聊天框,打了一行「師兄,想跟你聊聊,學校見。」

未名湖畔,老馬坐在岸邊的木椅上,小白蹲在一塊凸向自己的巖石邊,他們望著倒映在湖里的博雅塔。無風無皺,水波不興,輪廓精致,像鏡子。「小白啊,你看,我們該說這塊影子是塔還是湖呢?」老馬突然起身,撿了一顆石子用力丟出去。石子擦著水面躍向湖心,塔影被石子撕開。波紋蕩漾開去,一圈,又一圈。老馬繼續對小白說著,視線卻直向遠方,「你看這湖面,激蕩起來真好看,讓我們這些象牙塔里的人,以為蕩起來的是塔,不是湖。」

博雅塔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座象牙塔,和一個江湖。」小白想了一下,又說「我現在懂你一年前說的了,水面的平靜下暗潮洶湧,巨浪的海底萬分靜謐,亦幻亦真,讓人永遠有向下探求真相的欲望,這就是影視最迷人的地方。」老馬問小白,「你還打算做影視嗎?你還年輕,轉行還來得及,可以去上遊做投資,壓力大些,但你的同事都和你一樣的學歷背景,可能更自如……」

「做。」小白打斷他,「當年被你忽悠入行只是想趁市場好多賺些錢,現在才是真的想做影視。知道廟堂之高,體驗過江湖之遠,我想把它們展示給世人看,把我看到的欲望和掙扎寫出來。人們總是在岸的一邊興嘆,向往未知,想看一看和自己不一樣的人,如果讓他們知道,到了對岸也不過如此,岸那邊的人也在望著自己,人們會不會少一些互相的羨慕或不屑,少一些對自我的執念,少一些歧途,珍惜當下的快樂。我覺得這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老馬笑了,「我勸你留下的時候,給你講了長江黃河的故事。現在我勸你走,再給你講一個故事,江湖的故事。」

「這世上只有張無忌一個人練成了乾坤大挪移第七層,因為練功的書是由練了六層的人寫的,書里達到第七層的方法都是揣測。張無忌因為種種原因,跳過了那些錯的方法,反而成了。但他練成之後,退隱江湖,並沒再寫書讓人們不要誤入歧途。人們爭搶的功法書,還是錯的。」世間的書和文章,有多少是第六層人寫第七層,真正悟到第七層的人又有多少願意記下來?就算寫了勘正版,人們又會信哪個更多呢?江湖里流傳的只言片語,在大道面前,何其渺小。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沒人能替他人走取經路,如果白龍馬一日千里到西天,取到的是紙,不是道。」老馬說完,小白愣愣蹲在原地,湖邊湧來的一群少男少女打斷了他的思緒。男孩扛著的艾麗莎攝影機上貼有「學院財產」的標誌,他們舉起收音桿,固定著反光板,女孩穿著白裙,對著小鏡子用兩支不同顏色的口紅補妝,小腿是少年感的清瘦。

小白想起身看看他們在拍什麼,發現腳已經蹲麻,便作罷,就遠遠看著這幫學生們嬉笑著,眼眸閃亮,在這象牙塔里,開始了他們的江湖夢。

(部分圖源於網路,與文章無關)

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喲

更多文章

  • 互聯網遇到《創業時代》:人物喬布斯,劇情羅永浩
  • 22家影視公司Q3財報全梳理:寒冬之下,沒那麼糟糕
  • 學播音主持的人都去哪兒了?下面有請娛情局發言


分享到Facebook
加入LINE好友

 


不知道如何找適合的對象?歡迎加官方LINE → Line ID:@shesay
戀愛小秘書免費一對一諮詢!
✔追蹤我的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datenami
✔追蹤我的TikTok:https://www.tiktok.com/@datnami

 

配對成功的關鍵:參加實體交友活動

erose主題派對與戀愛小秘書創辦人娜米表示:「透過各種有趣的實體活動,不僅能親眼真實見到異性,也能在活動進行中讓大家很輕鬆自然的認識彼此、聊天互動,能更快速的找到適合的對象。」

結合大數據用心篩選 + 客製化條件配對

戀愛小秘書團隊已經成功替4000位以上的未婚男女配對成功,這個驚人成果背後的秘密在於「高度客製化服務」,跟每位客戶深度訪談,瞭解客戶真正的特質及需求,從「契合度」提高速配率。

訪談結果結合專屬的人格分析測驗與數據配對分析,精緻化的操作,締造高速配率!

除此之外,戀愛小秘書團隊還會定期追蹤客戶的後續狀況,目的是希望協助客戶發展長期且穩定的伴侶關係。

實名認證防造假!隱私保護最安心!

採用「實名認證」的制度,不僅是把關顧客的身份,避免已婚人士或動機不單純者的加入,更對客戶資料嚴格保密,讓客戶們能在安全且有隱私的狀況下認識另一半。

多元有趣的主題活動,豐富你的社交生活

戀愛小秘書團隊每個月都會規劃豐富多元的實體活動,從戶外踏青、娛樂遊戲、手作、料理課程到桌遊活動,希望客戶們能從歡樂的氣氛中認識彼此。

透過實體活動讓大家先有初步的接觸,然後再為會員們做「客製化」的約會安排。

另外針對想提升自身魅力的客戶,也有投資理財、形象穿搭等講座可供選擇。

追求脫單,先勇敢跨出你的第一步

許多單身者為了心中理想的對象條件,在還沒認識新朋友時,就先限制了自己。建議以認識新朋友的心態,積極參與活動,並適當的設限,才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戀愛的機會!勇敢跨出第一步吧!

♡ 現在就和戀愛小秘書娜米聊聊吧Line ID:@shesay

♡ 追蹤娜米的臉書粉絲團

她來報好康

 

SheSay 專注在 兩性、愛情等領域
建立專屬女生觀點的品牌形象
堅持「在第一時間掌握男女的時事議題」
將時下最流行的話題網羅、呈現。

馬上測算你的戀愛密碼

戀愛小秘書-娜米

單身很久?一直被分手?
從生日就看出你的戀愛疑難雜症!
娜米的戀愛數字密碼來幫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