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把玩茶壺的人可能都知道有一種側把壺比較實用,它的把手長長,似插在茶壺上,不僅使用上好抓取,而最大的好處是拿壺不燙手。這種壺由於是日本人廣泛使用,也叫日式茶壺。
但這日式茶壺又有明顯中國茶壺的特點,除了壺把獨辟蹊徑另類一點,其他完全就是中國茶壺的模樣,所謂的「日式茶壺」只是中國茶壺的改良版而已,但改造後更實用一些。
最近參觀四川省博物院,看到了一個叫「邛窯青釉鴨嘴型柄匜」的陶器,第一印象就是這不是日式茶壺的鼻祖嗎?
但這「邛窯青釉鴨嘴型柄匜」又是什麼東西呢,主要在「匜」上,這個字讀「yí」。是古代盥洗時舀水用的器具,形狀像瓢。這個字問世很早,周朝就使用了。
四川博物院看到的這個「鴨嘴型柄匜」是唐代的,有出水口,有手柄,就是沒有蓋子,否則就是一把茶壺了。雖然它只是舀水的工具,但外形與設計原理上就是日式茶壺的鼻祖了。
不知道當年日本側把茶壺的設計者是否看到了中國早期「匜」的實物沒有?「匜」的設計理念應該是先進而實用的,但後世的茶壺製造者在選擇的壺把過於保守,或者是為了好存放和保管,至今改動不大,結果給了日本人機會,出現了更適合使用的「日式茶壺」,本來設計理念中國早就有了,後人卻失去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