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雅》中說:「秋為白藏。又,秋為收成。」正所謂春華秋實,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幸福的季節。
但是,古人對於秋天總是百味雜陳,從宋玉作《九辯》以來,文人墨客競相傷春悲秋,涵蓋面也越來越廣。
一開始,宋玉悲的是秋天本身,即:「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柳永在《雨霖鈴.寒蟬淒切》中所寫「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悲的是離別;杜甫在《登高》中所作「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悲的是自身的境遇;韋應物在《秋夜寄丘二十二員外》中,憑「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直抒思念之情;柳宗元在《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中,以秋色來寄托鄉愁:「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陸遊在《悲秋》中所寫「逢秋未免悲,直以憂國故」,悲的是家國之事;歐陽修在《秋聲賦》中,則對人生際遇感慨萬千:「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於中,必搖其精」……
盡管悲秋之風不可斷絕,但也有豁達之人錦心繡口,一改故轍,為秋天發出了最強平反之音:「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這才是秋天原本的意蘊!
而在白銀,我遇見了最美的秋天。
喧鬧的城市裡,總會有一處僻靜之地,猶如世外桃源一般。
金嶺公園就是這樣的存在,城林交融,山水相映。
金嶺。藍天。白雲。綠樹。紅花。
如果白銀是五線譜,多彩無疑是最美的音符,在秋高氣爽的時節,水木清華,動人心弦。正應了楊萬里《秋涼晚步》中的詩句:「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說到林,就不能不提哈思山省級森林公園。
哈思山屬祁連山東段餘脈,自西北向東南綿延數十公里,橫峙黃河南岸,高聳北國大地,猶如一道天然屏障,氣勢磅礴,蔚為大觀。
白銀地處乾旱荒蕪的黃土高原,哈思山卻獨享一片原始叢林,萬木蔥蘢,鳥語花香,不單單是當地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遺存,更是一方稀有的自然景觀。程顥在《秋月》中所感嘆的「隔斷紅塵三十裡,白雲紅葉兩悠悠」,大抵也不過如此吧!
說到山,就得好好說說桃花山。
顧名思義,桃花山即是指其色艷似桃花綻紅,煙霞流霞,前人曾以「桃花艷嶺」列為會寧八景之首。
桃花山聳立於縣城東側,同樣為省級森林公園,龍跧虎臥,蒼翠秀麗,其勢如鯤鵬展翅,欲沖雲霄。
稍顯遺憾的是,一乾人雖然早早地登上山頂,卻遲遲沒有等到日出。
也許等待是一場無聲的朽爛,前路是一望無垠的荒涼,拼一個春夏秋冬,換一世桃花盛放。等不到日出,就等下一個天亮!
李煜若是在此,恐怕還得發出「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的感嘆!
而說到水,自然離不開大名鼎鼎的黃河。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的發源地,是所有華夏兒女的母親河,用任何華美的詞語來形容都不為過。
白銀恰恰處在黃河的懷抱裡,流經全市258公里,占黃河甘肅段的58%!
這就意味著,不管你在白銀的哪個地方,只要有心,就一定能看到母親河的身影!
但我們似乎更幸運,在糜灘黃河大橋上迎來了一場美麗的日落。
黃河。落日。浮光。掠影。
等待,也許是一種苦行,但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破曉是美,黃昏亦是美,癡守著一份淺笑安然,終會迎來那一束最閃耀的光。
恍惚間,眼前的景象與范仲淹在《蘇幕遮.懷舊》中所寫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發生了某種重疊,只是,卻少了幾分悲涼,更多的則是歲月賜予的小美好!
白銀當然遠不止這些,還有令人驚艷的梯田美景。
大墩梁梯田就是其中的代表,曾經是國共鏖戰的戰場,如今已成為絕美的風光帶。
浮光隨日度,漾影逐波深。回瞰周平野,開懷暢遠襟。
鄉野。梯田。暮光。一層層梯田如鏈似帶,從山腳盤繞到山頂,像是筆墨丹青,勾勒出一幅美麗的水墨畫。
面對此情此景,即便心中有再多的煩憂,只怕也會像杜牧所說的一樣:「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須知,白銀是一座宗教氣息較為濃重的城市,寺廟林立,香火旺盛。
北武當山雖以山為名,實則是一座寺廟,規模宏大,布局嚴整,始建於唐代,唐朝開國大將尉遲敬德西征青海時曾於此渡河,整修廟宇。
登臨其上,依稀可見古河道,再往前則是黃河之水天上來,氣象萬千,不禁使人使人陡生懷古之幽情。
然而,天公卻早已「變臉」,陰雲密布,細雨斜飛。
黑雲壓城城欲摧,山雨欲來風滿樓,燦爛在風雨中逝去,何時見彩虹?
王維倒是個樂觀主義者,一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就為這場秋雨寫下了詩意的結局。
所謂「鄉村旅遊」,自然離不開「鄉村」這個基石。
在綿綿細雨中,一乾人蒞臨響泉村,只見一條條平坦的水泥路向大山深處的村莊延伸,小橋橫亙在河流之上,清澈的泉水流經千家萬戶,一座座農家新居掩映在綠樹繁花間,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此等唯美的畫面,似乎也只有顧彩《相見歡.秋風吹到江村》中的詞句「秋風吹到江村,正黃昏,寂寞梧桐夜雨不開門」的詞句所能形容了!
從鬧市到鄉野,從清晨到日暮,從晴空到煙雨,從不同的維度,飽覽不同的風景,但對於美的感受,卻是一致的。我自唐詩宋詞來,何必居於舊路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