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微信都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社交的重要媒介,占領了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
我們通過微信聊天交友,通過朋友圈記錄分享生活。但現在,微信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溝通軟件,更像是我們的身份名片。
所以,你發出的每一條消息,每一個表情,都能判斷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02
在嗎?
微信聊天中最討厭的就是,什麼都不說,上來就是一句「在嗎」?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他說一句在嗎,你沒能及時看到。等你回過去,他又消失了。來來回回,大半天過去了,話題還停留在「在不在」。
這樣的溝通不僅效率低下,浪費時間,而且話說一半,吊著人家的胃口,實在讓人惱火!
明明一針見血就能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拖泥帶水呢?而且如果有事找別人幫忙,比起硬生生的兩個字「在嗎」,不如後面接著講明自己的目的,再問對方是否方便。
之前遇到過這樣兩種情況,讓人心生感慨,最好的社交方式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這樣做,情商能翻倍。
「在嗎?」、「在!有事?」
「你上次發朋友圈的那道菜看起來挺好吃的,怎麼做的?」
「在嗎?明天活動的資料已經發你郵箱了,還需要跟你確認一下,不知道你現在有時間嗎?」
明明有事卻不明說,只拋過來一句「在嗎」。在對方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找人幫忙,這是一種信息不對等、溝通不對等。
畢竟,這忙我們能不能幫,還是要經過一番思考的。誰知道對方是想跟你聊天、約會、集讚還是借錢?
而像後者的做法更為妥帖得體,把所有的信息都告訴對方,再讓對方選。開門見山,給對方留足餘地。
所以,別問在不在,有沒有時間,有事說事。再說了,我有沒有空,全看你想幹什麼。
03
消息不回
之前小編有個女友,剛開始兩人相處也算愉快:
一起上課、吃飯,有說不完的話題,可慢慢相處中發現有一個問題,她經常不回別人的消息。
不是沒看到,也不是沒時間,就是看到了也懶得回。況且當時兩個人又沒有什麼矛盾。
比如開學選課,給女友發微信,可等了半天也不見她回復。情急之下,一個電話打過去:
「你看到我給你發的消息沒?」
女友不慌不忙地說:
「嗯,看到了。」
「那你怎麼不回我,我還在機房幫你占著位置……」
「我當時就忙著選了,忘了回了,我已經選好了。」
……
當時整個人肺都要氣炸了。
「不想回就不回啊,幹嘛一定要回!」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這樣的人,跟她聊天,發過去的消息,就像被吸進了黑洞,有去無回。
其實,收到消息後及時回復,是基本的社交禮儀,也是人品的試金石。
即使離開一會,沒有及時回復對方的消息,一句抱歉,解釋一下原因,也會讓別人感受到被尊重的溫暖。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聲。跟這種人做朋友,才最舒心也最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