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導讀
最近總是能在朋友圈看到一些紮心的標題: 《我,27歲,沒有存款》 《我月薪兩萬,吃不起20塊錢的盒飯》 《985畢業一年,我連治感冒的錢都沒有》 文章的故事大多是訴說著90後的現狀:多少人一邊活得光鮮亮麗,一邊又過著不如狗的生活。 但有一點很奇怪。 大多90後在奔三的路上,承受著無可厚非的經濟壓力和家庭壓力,但似乎沒有把它當回事。 比如不存款也心安理得,負著債也不慌不緊,炒掉老板也炒得毫不猶豫。 有很多人就看不習慣了,這代人是如何做到一邊過著吃泡麵的生活,一邊還能心安理得地超前消費的呢? 在採訪了1000個90後,你可能在這里找到些答案。
作者:小狼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拾文化(ID:shiyafengshe) 轉載請聯繫拾文化 1 習慣了方便 哪里還習慣得了節儉
「能打滴滴幹嘛要去擠公交,能吃有機蔬菜為何要屈就外賣?當然是怎麼方便怎麼來,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方便最重要,時間最重要。」 這是一個創業八年的90後男性朋友說到的話。聽著帶些任性,但又不能說沒道理。
「結婚前很少做飯,結婚後去市場買了一個月菜,覺得特別麻煩,後來發現了現在有直接送菜到家的購物方式,偶爾還有優惠,那麼方便,我寧可多付些運費,省事省力,多好?」
這是一個90後寶媽告訴我的,她基本上不逛菜市場。
2017年,一份名為《90後消費趨勢數據分析》的報告出爐,從管道的角度分析,發現90後最喜歡「送服務到眼前」的消費方式。
那麼,每次都寧願多付些錢來圖便利,一個月累積起來就是不小錢了,哪里存得住錢?
因此上一代就說了:這代人不懂勤儉的美德。
可是仔細想想,馬雲爸爸推出支付寶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方便。
滴滴、Uber 的興起說明了什麼?
將閒置的資源和迫切打車的需求連接起來,為了節省消費者的時間。
事實證明,O2O為這個時代帶來巨大的便利。而從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0後早就適應了花錢省時間的消費習慣,哪里還受的了省錢花時間的消費模式?
社會大環境的變化,都在表明一樣東西:人們的生活會也應當越來越便利。
既然如此,90後的任性到底是任性還是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呢?
任何商業模式和商業產品的出現,都是為懶人服務的,一旦消費者適應了這種東西, 結果是不可逆的。
因此,90後存不下錢不一定是任性,是我們都想在這個時代有更好的生活質量。
2
什麼都沒有
心情不能沒有
一位剛踏入大學99年的學妹曾分享說:
吃好、穿好、玩好、住好才能精力充沛奮鬥,前人都說了,會花錢才會賺錢。
如果我吃不好住不好,影響了我的心情,更影響了我做大事,這才是真虧。
一個踏入職場三年的90後白領,最近因為升職而組織了一場飯局,深度交流後她便分享了自己的職場心得:
25歲前最不後悔的就是不省錢。省錢太紮心,什麼都不能沒有,但心情不能崩盤。
新時代的女性,錢賺了是要花在自己身上的,美和時尚不可捨棄,只有這樣才能升職。
一位剛畢業的95後男生,因為熱愛攝影而環遊各地,開啟了他的旅拍事業。在他的故事里並沒有太多錢不錢的矛盾,更多的是他對這個世界的見識和對成長的感悟:
年輕的時候窮一點有什麼關係,關鍵是要升值和增長見聞。
我當然也知道錢的重要性啦,但錢與眼界不矛盾,而且這是我的夢想,我不想50歲後回憶自己的青春,是一段為了錢而放棄夢想的故事。
一個 97年的男孩,尚未踏出校園就已經創立下自己的公司,和各種圈層的人打交道,衣著名牌就不用說了,關鍵家里還擺著很多中高端的私人定制保養品。
現在大健康產業和數據都日趨成熟,一方面我可以找到行業切入點,一方面也是覺得好好保養自己的顏比追求房子車子來的實際。錢是花去了,但看著帥,多少錢都花得值。
我最熟悉的一個90後女生,平日里也愛買名牌包包和衣服,但並不沉迷,因為在這些外物上的投資其實遠不如她在知識投資和人脈升級方面花的多。
「網路課程、線下私房課、還有一些付費社交圈,才是我每月消費最大的地方。但有什麼辦法呢?那些地方也是我收入來源最多的地方。」
每個月看著很多90後花銷那麼大,有時候甚至刷爆了信用卡,任性得讓人怎麼舌,但從來不知道任性的背後,更多的是尊重內心的感覺。
華東師大心理學教授、上海心理學基礎教育專委會秘書長陳默,曾在華東師大演講中分享到:
「90後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帶著天生的孤獨感來到這個世界。」
「人一孤獨,思考能力變強,不思考飯,不思考錢,而是過早地思考一個人生哲學 —— ‘活著的意義’。」
因此,對於大部分90後來說,天塌下來,心不能塌下來,萬事不能影響心情。
他們或許沒有思考清楚」活著的意義「,但在潛意識里會有一種強烈的「順心意」消費思維。
我當然不能忽略,很多90後由著性子,順著心意的表現是打遊戲,狂熱追星,還有各種想像不到 的詭異行為;同樣也不可以忽略,很多商家會建立一系列的套路模式而導致90後產生極多的不合理消費。
這當然是不理智和不可取的」順心意「消費。
然而,對於一些懂得判斷什麼是合適自己的年輕人來說,能夠在奮鬥的年紀意識到自我投資、關注內心成長,卻是一件值得推崇的事情。
3
世上最痛苦的事情
是人死了只剩下錢
記得很久之前聽過一個關於中美兩國老奶奶的故事:
中國老奶奶存錢存了50年,臨死前終於有錢買一套房子。
美國老奶奶買了房子,臨死前終於還清了100萬。
這個故事的梗很諷刺,有很多人也能從中明白理財和房產的重要性,但有一群年輕人卻從另一個視角剖析了這兩個事件的本質:錢不值錢。
@數字loli控:你看看七八十年代的人攢了錢到現在算什麼。我們要趕緊把錢花掉,這樣才能發揮錢最大的用處!你看看美國人,天天貸款,花「未來的錢」,這才是先進的理財觀念!
這種話讓某些60、70後聽到,可能內心是一萬個崩潰的。
因為某寶的興起,大家對錢的敏感度似乎日漸下降,花錢就是隨意一滴,以至於有一種錯覺——刷掉一萬都沒覺得是刷自己的錢。
於是,90後不存款已經不算是什麼大問題了,不負債就算不錯了!
來了解一下負債一族的痛:
你想對他們說早知當初,何必如此?
可你不知道,他們有一套特立獨行的經濟價值觀:
現在的錢不花掉,一是委屈了現在的自己,二是委屈了未來的自己。
這可能是新一代年輕人最大的思維轉變。
如果對金錢沒有足夠的概念,「錢不值錢」 的觀念當然會演變成一種極端思維,久而久之就會對錢產生一種厭惡感。
越厭惡錢,錢就會離你而去,這是不可取的。
但如果對錢有足夠的概念和理財規劃,「錢不值錢」倒是會為年輕人帶來正確的投資方向。
比如我認識的一個師姐,她在讀研究生的時候就經常利用周末的時間看房子,在26歲那年就已經在郊區擁有了自己的房子。
「 我的原生家庭很一般,結婚買房父母都沒出錢,我是靠投資給自己出的嫁妝和首付。而我的投資就來源於我研究生畢業那年買的房子。
讀研究生的時候,周末我就經常去看房子,做好規劃。錢不值錢,窮就窮,必要的投資還是要有,至少婚前買的房子還能保值。」
普天之下,還真不知道哪個90後是不負債的。
只是每個人的負債是幸福的負債還是摧毀性的負債,取決於每個人的財務規劃。
4
80後治不了老板
90後先來治,剩下的交給00後
前些天看到朋友圈里的一個笑話:
微博上也有人發了一句特別精辟的話:
不要大聲罵年輕人,他們會立刻辭職,但是你可以往死里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車有房有娃的那些。
看到這個笑話,我不否認那個起不來的女孩辭職是不負責任,是不懂世事艱難。
但我曾看過一個關於 「90畢業生一言不合就辭職引發關注,有人閃辭有人慢就業 」的視頻採訪,底下的留言觸及心靈:
「 喜歡畫餅,事實上又沒料,這樣的企業80後能呆下去,我們呆不下去。」
一個工作不到兩年就換了五六家公司的90後說到。
辭職、不穩定是當代年輕人的常態的。
他們生在一個物質並不匱乏的年代,有著很多抗爭的天然底氣。
遇見不公平的委屈的,羊性一些的會忍一陣子,難保以後會做出什麼嚇一跳的事情;而率性一些的,炒掉公司連招呼都不給說一聲。
為什麼窮?
90後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心大於錢。
為什麼任性?
90後也給了我們一個答案:心大於錢。
5
我每個月也要還這還那的
但我不怕,能花錢就能賺錢
一位27歲從事印刷行業的90後跟我分享到:
」我每個月也要還這還那的,還借給朋友錢,但我不怕,我相信能花錢就能賺錢,我一個月不工作也能賺1萬多。「
你看,哪怕是窮,哪怕是有問題,但他們心態不會輕易崩盤,他們相信並且確實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位剛辭職創業的90後跟我說:
在公司幹死幹活換來的不過是一份退休金,我還不如用10~20年的時間達到財務自由。心是舒服的,哪怕現在吃饅頭也是沒有問題的。
說到底,90後之所以又窮又任性,其實是更加關注內心的自然和自我成長。
每個時代的人都有某個特別的特徵,不能說他們丟失了中國勤儉節約的良好品德,反而應該說是時代的一種進步。
90後若能逐步提升對金錢的認知,刻意訓練自己的財商,那麼就算現在的是圖方便消費模式還是順心意消費模式,其實是沒有問題的。
當然,你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盡早地意識到財商這個問題,那麼你能隨時辭職的底氣和能力只會停留在短暫的時間,未來你也會成為那種有車有房有娃不敢輕言辭職的憋屈市民。
退一萬步來說,現在最大的90後尚未及30歲,無論是財商、情商、智商都還有發展空間,還需要經歷更多的企業訓練才能得以成熟。
在未來漫長的人生中,90後還有極多的機會去經歷和成長。
近期活動 《B0SS聘100期來了》